一种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32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箱体、顶板、集水槽以及排水管,箱体包括上侧梁和上端梁,至少两个顶板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上侧梁,集水槽垂直连接至上侧梁,并且位于相邻的顶板的拼缝下方,排水管贯穿上侧梁内部并连通至集水槽。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建筑,实现简单结构且有利于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排水效果,并且能够防止积水的二次渗漏,还降低了制造成本。还降低了制造成本。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建筑由多个箱式模块堆叠而成,建筑顶部由多块波纹板拼接而成,拼缝处有可能会漏水。现有的防水处理通常是先将密封胶填充于箱体间拼缝处,然后覆盖防水卷材,该种防水处理施工复杂,成本较高,而且防水材料长时间会老化损坏,维修困难且费用高。
[0003]因此,需要一种模块化建筑,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侧梁和上端梁,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
[0006]顶板,至少两个所述顶板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所述上侧梁;
[0007]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垂直连接至所述上侧梁,并且位于相邻的所述顶板的拼缝下方;
[0008]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上侧梁内部并连通至所述集水槽。
[0009]可选地,所述顶板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一折边部,所述集水槽包括集水部,所述集水部的顶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折边部。
[0010]可选地,所述集水部包括:
[0011]第一底面;和
[0012]两个第一侧面,所述两个第一侧面均连接至所述第一底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底面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侧面垂直或倾斜于所述第一底面。
[0013]可选地,所述集水部包括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部。
[0014]可选地,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上端梁处,所述排水槽包括排水部,所述排水部连接至所述上端梁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上端梁处的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上端梁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一折边部,靠近所述上端梁的端部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边部。
[0015]可选地,所述排水部包括:
[0016]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连接至所述上端梁;
[0017]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至所述第二底面;
[0018]水平翻边部,所述水平翻边部连接至所述第二侧面的顶部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0019]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二翻边部连接至所述水平翻边部,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第二底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翻边部连接至所述第二折边部。
[0020]可选地,所述排水部包括:
[0021]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连接至所述上端梁;
[0022]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至所述第二底面;和
[0023]第三翻边部,所述第三翻边部连接至所述第二侧面的顶部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翻边部与所述第二底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侧面连接至所述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三翻边部接触所述顶板。
[0024]可选地,所述排水部包括:
[0025]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连接至所述上端梁;和
[0026]第四翻边部,所述第四翻边部连接至所述第二弧面的顶部,所述第二弧面连接至所述第二折边部,所述第四翻边部接触所述顶板。
[0027]可选地,所述第二底面高于所述上端梁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折边部相对于所述上端梁更靠近所述箱体的内侧。
[0028]可选地,所述第二弧面高于所述上端梁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折边部相对于所述上端梁更靠近所述箱体的内侧。
[0029]可选地,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集水槽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并且/或者
[0030]所述顶板沿所述长度方向具有坡度。
[0031]根据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实现简单结构且有利于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排水效果,并且能够防止积水的二次渗漏,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32]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33]附图中:
[003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的部分正视图;
[0036]图3为图2沿C

C方向的侧视图;
[0037]图4为图3中A3的放大结构图:
[0038]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中A1的放大结构图:
[0039]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中A1的放大结构图:
[0040]图7为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中A1的放大结构图:
[0041]图8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中A2的放大结构图:
[0042]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中A2的放大结构图:
[0043]图10为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中A2的放大结构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00:模块化建筑
ꢀꢀꢀꢀꢀꢀꢀꢀꢀꢀꢀꢀꢀꢀꢀꢀꢀꢀꢀ
110:集水槽
[0046]111:第一底面
ꢀꢀꢀꢀꢀꢀꢀꢀꢀꢀꢀꢀꢀꢀꢀꢀꢀꢀꢀꢀꢀ
112:第一侧面
[0047]113:第一翻边部
ꢀꢀꢀꢀꢀꢀꢀꢀꢀꢀꢀꢀꢀꢀꢀꢀꢀꢀꢀ
114:第一弧面
[0048]120:排水管
ꢀꢀꢀꢀꢀꢀꢀꢀꢀꢀꢀꢀꢀꢀꢀꢀꢀꢀꢀꢀꢀꢀꢀ
130:排水槽
[0049]131:第二底面
ꢀꢀꢀꢀꢀꢀꢀꢀꢀꢀꢀꢀꢀꢀꢀꢀꢀꢀꢀꢀꢀ
132:第二侧面
[0050]133:第二翻边部
ꢀꢀꢀꢀꢀꢀꢀꢀꢀꢀꢀꢀꢀꢀꢀꢀꢀꢀꢀ
134:第三翻边部
[0051]135:第二弧面
ꢀꢀꢀꢀꢀꢀꢀꢀꢀꢀꢀꢀꢀꢀꢀꢀꢀꢀꢀꢀꢀ
136:第四翻边部
[0052]137:水平翻边部
ꢀꢀꢀꢀꢀꢀꢀꢀꢀꢀꢀꢀꢀꢀꢀꢀꢀꢀꢀ
200:箱体
[0053]210:上侧梁
ꢀꢀꢀꢀꢀꢀꢀꢀꢀꢀꢀꢀꢀꢀꢀꢀꢀꢀꢀꢀꢀꢀꢀ
220:上端梁
[0054]230:顶板
ꢀꢀꢀꢀꢀꢀꢀꢀꢀꢀꢀꢀꢀꢀꢀꢀꢀꢀꢀꢀꢀꢀꢀꢀꢀ
231:第一折边部
[0055]232:第二折边部
ꢀꢀꢀꢀꢀꢀꢀꢀꢀꢀꢀꢀꢀꢀꢀꢀꢀꢀꢀ
233:拼缝
[0056]D1: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7]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侧梁和上端梁,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顶板,至少两个所述顶板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至所述上侧梁;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垂直连接至所述上侧梁,并且位于相邻的所述顶板的拼缝下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上侧梁内部并连通至所述集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一折边部,所述集水槽包括集水部,所述集水部的顶端向内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折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包括:第一底面;和两个第一侧面,所述两个第一侧面均连接至所述第一底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底面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侧面垂直或倾斜于所述第一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包括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上端梁处,所述排水槽包括排水部,所述排水部连接至所述上端梁和所述顶板,位于所述上端梁处的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上端梁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一折边部,靠近所述上端梁的端部具有向下弯折的第二折边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连接至所述上端梁;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安陈洋陈义祥吴杰源刘运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集建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