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17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包括底框模块、第一端框模块、第二端框模块及顶框模块,底框模块包括底框第一主梁、底框第二主梁及多根底框连接横梁,第一端框模块包括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端框第一横梁及端框连接横梁,第二端框模块包括端框第三竖梁、端框第四竖梁、端框第三横梁、端框第四横梁,顶框模块包括顶框第一主梁、顶框第二主梁及顶框连接横梁。该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具有结构简单、支撑强度高的特点,在实际应用时可实现模块化装配,降低施工难度,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节省工期。节省工期。节省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建筑技术存在施工速度慢的缺点,因此,需要采用模块式的建筑理念,采用模块化的箱体实现快速建造隔离酒店。
[0003]现有技术中,模块化箱体存在结构强度不足、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等不足,难以适应工期紧、精度高等生产要求。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强度不足、生产工艺繁多、生产效率低下等缺陷。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包括底框模块、所述底框模块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框模块及第二端框模块,所述第一端框模块上部与第二端框模块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框模块,所述底框模块包括底框第一主梁、底框第二主梁及连接在底框第一主梁与底框第二主梁之间的多根底框连接横梁,所述第一端框模块包括端框第一竖梁及端框第二竖梁,所述端框第一竖梁下部与端框第二竖梁下部之间设置有端框第一横梁,端框第一竖梁上部与端框第二竖梁上部之间设置有端框第二横梁,端框第一竖梁与端框第二竖梁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端框连接横梁,所述第二端框模块包括端框第三竖梁、端框第四竖梁及连接在端框第三竖梁与端框第四竖梁之间的端框第三横梁、端框第四横梁,所述顶框模块包括顶框第一主梁、顶框第二主梁及连接在顶框第一主梁与顶框第二主梁之间的顶框连接横梁,所述底框第一主梁连接在端框第一竖梁与端框第三竖梁之间,所述底框第二主梁连接在端框第二竖梁与端框第四竖梁之间,所述顶框第一主梁连接在端框第一竖梁与端框第三竖梁之间,所述顶框第二主梁连接在端框第二竖梁与端框第四竖梁之间。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框第一主梁、底框第二主梁及多根底框连接横梁均为方形钢管,底框第一主梁与底框第二主梁相互平行,多根底框连接横梁相互平行,所述底框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底框第一主梁及底框第二主梁的内侧面,多根底框连接横梁的上表面与底框第一主梁及底框第二主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底框第一主梁及底框第二主梁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底框避空槽,底框第一主梁及底框第二主梁在其外侧壁开设有位置对应底框避空槽的底框连接孔。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框第一主梁与底框第二主梁的尺寸相同,底框第一主梁、底框第二主梁及底框连接横梁均为截面呈长方形的长钢管,底框连接横梁的截面高度为底框第一主梁、底框第二主梁的截面高度的0.5

0.75倍;
[0010]所述底框第一主梁、底框第二主梁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块,所述定位
凸块用于定位模块化箱体的侧部连接竖梁。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框连接横梁上表面两侧向外延伸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预设有底框装潢预留孔,所述底框装潢预留孔用于在模块化箱体内部装潢时与箱体内部底板连接。
[0012]所述底框第一主梁及底框第二主梁的内侧壁设置有底框第一支撑角钢,所述底框第一支撑角钢用于与底框的底部封板焊接连接;
[0013]所述底框连接横梁侧部设置有底框第二支撑角铁,所述底框第二支撑角铁用于与底框的底部封板焊接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框第一主梁及底框第二主梁底部设置有若干底框定位孔,所述底框定位孔用于底部的模块化箱体相互定位。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端框第一横梁、端框第二横梁及端框连接横梁均为方形钢管且端框第一横梁、端框第二横梁、端框连接横梁均与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焊接连接,所述端框第一竖梁及端框第二竖梁的底部设置有端框支撑钢板,所述端框支撑钢板与端框第一竖梁或端框第二竖梁的下部开口封闭焊接且端框支撑钢板的内端向着端框第一横梁的下表面延伸并与端框第一横梁的下表面焊接连接,端框支撑钢板上开设有端框定位槽。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框第一横梁的内侧两端开设有端框避空槽,端框第一横梁底部开设有端框底部连接孔 (2202),所述端框底部连接孔的开设位置对应端框避空槽的位置,所述端框支撑钢板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端框底部连接孔的钢板开孔,所述端框第二横梁两端开设有位置配合端框底部连接孔位置的端框顶部连接孔;
[0017]所述端框第一竖梁及端框第二竖梁下部开设有端框横向连接孔,所述端框横向连接孔的位置对应所述端框避空槽的位置,所述的端框横向连接孔从端框避空槽的位置向外贯穿端框第一竖梁或端框第二竖梁的下部位置。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框第一竖梁与端框第二竖梁(2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端框第一横梁、端框第二横梁及多根端框连接横梁相互平行,端框第一横梁、端框第二横梁及多根端框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的侧壁焊接连接;
[0019]所述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端框第一横梁及端框第二横梁(22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多根端框连接横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且端框连接横梁的外表面距离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端框第一横梁、端框第二横梁的外表面1.5

2cm;
[0020]所述端框第一竖梁、端框第二竖梁、端框第一横梁及端框第二横梁的截面尺寸相同,端框连接横梁的截面尺寸为端框第一竖梁的截面尺寸的0.4

0.6倍。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框连接横梁上下两侧设置有端框延伸板,所述端框延伸板上开设有端框装潢预留孔,所述端框装潢预留孔用于与端框内部装潢饰板固定连接;
[0022]所述端框第一竖梁及端框第二竖梁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端框第一角钢,端框第一横梁的上壁面及端框第二横梁的下壁面设置有若干端框第二角钢,所述端框连接横梁上壁面设置有若干端框第三角钢,所述端框第一角钢、端框第二角钢及端框第三角钢均用于与端框的外部封板焊接连接;
[0023]所述端框第一竖梁与端框第二竖梁之间还设置有预留窗架,所述预留窗架与上下相邻的两根端框连接横梁焊接连接。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框第一主梁与顶框第一主梁之间及底框第二主梁与顶框第二主梁之间均设置有侧部连接竖梁。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该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通过底框模块、第一端框模块、第二端框模块及顶框模块组成,在生产时可先通过各模块单独生产实现模块化箱体的快速生产,能够有效简化生产工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另外,通过该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能够有效提升模块化箱体的结构强度,有效保证施工结构的安全,提升了施工效率。
[0026]综上,该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解决了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模块(1)、所述底框模块(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框模块(2)及第二端框模块(3),所述第一端框模块(2)上部与第二端框模块(3)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框模块(4),所述底框模块(1)包括底框第一主梁(11)、底框第二主梁(12)及连接在底框第一主梁(11)与底框第二主梁(12)之间的多根底框连接横梁(13),所述第一端框模块(2)包括端框第一竖梁(211)及端框第二竖梁(212),所述端框第一竖梁(211)下部与端框第二竖梁(212)下部之间设置有端框第一横梁(221),端框第一竖梁(211)上部与端框第二竖梁(212)上部之间设置有端框第二横梁(222),端框第一竖梁(211)与端框第二竖梁(212)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端框连接横梁(223),所述第二端框模块(3)包括端框第三竖梁(311)、端框第四竖梁(312)及连接在端框第三竖梁(311)与端框第四竖梁(312)之间的端框第三横梁(321)、端框第四横梁(322),所述顶框模块(4)包括顶框第一主梁(41)、顶框第二主梁(42)及连接在顶框第一主梁(41)与顶框第二主梁(42)之间的顶框连接横梁(43),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连接在端框第一竖梁(211)与端框第三竖梁(311)之间,所述底框第二主梁(12)连接在端框第二竖梁(212)与端框第四竖梁(312)之间,所述顶框第一主梁(41)连接在端框第一竖梁(211)与端框第三竖梁(311)之间,所述顶框第二主梁(42)连接在端框第二竖梁(212)与端框第四竖梁(3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底框第二主梁(12)及多根底框连接横梁(13)均为方形钢管,底框第一主梁(11)与底框第二主梁(12)相互平行,多根底框连接横梁(13)相互平行,所述底框连接横梁(1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底框第一主梁(11)及底框第二主梁(12)的内侧面,多根底框连接横梁(13)的上表面与底框第一主梁(11)及底框第二主梁(1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及底框第二主梁(12)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底框避空槽(141),底框第一主梁(11)及底框第二主梁(12)在其外侧壁开设有位置对应底框避空槽(141)的底框连接孔(1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与底框第二主梁(12)的尺寸相同,底框第一主梁(11)、底框第二主梁(12)及底框连接横梁(13)均为截面呈长方形的长钢管,底框连接横梁(13)的截面高度为底框第一主梁(11)、底框第二主梁(12)的截面高度的0.5

0.75倍;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底框第二主梁(12)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凸块(15),所述定位凸块(15)用于定位模块化箱体的侧部连接竖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连接横梁(13)上表面两侧向外延伸有延伸板(131),所述延伸板(131)预设有底框装潢预留孔(132),所述底框装潢预留孔(132)用于在模块化箱体内部装潢时与箱体内部底板连接;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及底框第二主梁(12)的内侧壁设置有底框第一支撑角钢(161),所述底框第一支撑角钢(161)用于与底框的底部封板焊接连接;所述底框连接横梁(13)侧部设置有底框第二支撑角铁(162),所述底框第二支撑角铁(162)用于与底框的底部封板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第一主梁(11)及底框第二主梁(12)底部设置有若干底框定位孔,所述底框定位孔用于底部的模块化箱体相互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箱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框第一竖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进肖合顺何志强张俊超曹蒙钰胡清山孙伟吕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