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及冷凝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472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冷凝锅炉,包括内换热管以及内换热管外圈的外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内换热管和外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外换热管包括第一外换热管以及位于第一外换热管外圈的第二外换热管,所述第一外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和第二外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面增加,换热效果提高,而且换热管圆周的烟气分布较为均匀,外壳温度不会太高。外壳温度不会太高。外壳温度不会太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及冷凝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冷凝锅炉。

技术介绍

[0002]冷凝锅炉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是锅炉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小型冷凝锅炉或燃气冷凝热水器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是由于换热器的设计、加工、批量化生产存在困难,使得冷凝技术向大型商业锅炉转化过程进展缓慢。
[0003]现有的冷凝锅炉,按材料一般可分为不锈钢、铸铝锅炉,由于冷凝锅炉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不锈钢冷凝锅炉一般会尽可能多的采用翅片管作为换热元件,同时为了提高换热效果,还会将翅片管弯折从而强化换热,上述两种方案增加了材料使用成本和加工成本,并同时影响生产效率。再者,当某个翅片管受损需要更换时,也会增加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对于大功率冷凝锅炉,其应用环境将会比中小型的冷凝锅炉更恶劣,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更高的稳定及安全性。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冷凝锅炉,包括内换热管以及内换热管外圈的外换热管,所述内换热管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内换热管和外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外换热管包括第一外换热管以及位于第一外换热管外圈的第二外换热管,所述第一外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和第二外换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换热管为多个,多个内换热管径向上相邻排列,且多个相邻排列的内换热管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与内换热管中心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外换热管为多个,多个第一外换热管平行排列绕设于多个内换热管的外侧,所述第二外换热管为多个,多个第二外换热管平行排列绕设于多个第一外换热管的外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分别与内换热管和第二外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换热管为圆管,所述第一外换热管和第二外换热管均为扁形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内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且相邻两个内换热管之间的距离等间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与容纳腔中心轴线不相交,且两两相邻的第一外换热管等间隔排列。
[0011]进一步的,多个相邻排列第二外换热管沿其横截面的圆周方向包括四个均分的换热管组,所述四个换热管组分别为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及第四管组,所述每个换热管组中相邻第二外换热管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一管组位于容纳腔底部,所述第二管组和第三管组均与第一管组相邻,所述第四管组和第一管组相对,所述第一管组中相邻换热管的间隔分别小于第二管组或第三管组中相邻换热管的间隔,所述第四管组中相邻换热管的
间隔分别大于所述第二管组和第三管组中相邻换热管的间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次换热管,所述次换热管为多排,每排次换热管包括多个平行排列次换热管,且多个次换热管在径向上相邻排列。
[001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凝锅炉,包括外壳、燃烧器及上述的换热器,所述外壳形成有炉腔,所述炉腔包括第一炉腔及位于所述第一炉腔下方的第二炉腔,所述第一炉腔与所述第二炉腔相连通,所述外换热管和内换热管均位于所述第一炉腔内,所述燃烧器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次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炉腔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换热器和冷凝锅炉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和冷凝锅炉,其通过三圈光管来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在不大幅度增加凝锅炉模块外形的前提下,有利于实现大功率锅炉如2100kw~2800kw锅炉。
[0016](2)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和冷凝锅炉,通过将外换热管设置为扁形管,使得燃烧器出来的烟气沿着扁形管的圆周方向走,使烟气充分冲刷水管,改变烟气在翅片管间隙中直来直往的流动方式,从而加强烟气的扰流效果。
[0017](3)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和冷凝锅炉,其通过增加三圈光管,有效的控制炉膛体积,降低烟气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生产的机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冷凝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主观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A向剖视图;
[0021]图4为图2的右视图。
[0022]其中,1

内换热管,2

外换热管,3

容纳腔,2a

第一外换热管,2b

第二外换热管,4

第一管组,5

第二管组,6

第三管组,7

第四管组,8

外壳,9

次换热管,10

第一炉腔,11

第二炉腔,8a

上外壳,8b

下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使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3,本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包括内换热管1以及位于所述内换热管1外圈的外换热管2,所述内换热管1形成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内换热管1和外换热管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
[0028]请参阅图3,所述内换热管1为多个,多个内换热管1径向上相邻排列,且多个相邻排列的内换热管1形成容纳腔3。
[0029]进一步的,所述外换热管2包括第一外换热管2a以及位于第一外换热管2a外圈的第二外换热管2b,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的中心轴线方向和第二外换热管2b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
[00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为多个,多个第一外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换热管(1)以及所述内换热管(1)外圈的外换热管(2),所述内换热管(1)形成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内换热管(1)和所述外换热管(2)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外换热管(2)包括第一外换热管(2a)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外圈的第二外换热管(2b),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的中心轴线方向和第二外换热管(2b)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换热管(1)为多个,多个所述内换热管(1)径向上相邻排列,且多个相邻排列的内换热管(1)形成所述容纳腔(3),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为多个,多个第一外换热管(2a)平行排列绕设于多个所述内换热管(1)的外侧,所述第二外换热管(2b)为多个,多个第二外换热管(2b)平行排列绕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换热管(1)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2b)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之间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换热管(1)为圆管,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和所述第二外换热管(2b)均为扁形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内换热管(1)之间具有间隙,且相邻两个所述内换热管(1)之间的距离等间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换热管(2a)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容纳腔(3)中心轴线不相交,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树庆叶昕殷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成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