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8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其结构包括有排水沟、市政雨水管网,排水沟上连接有雨水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改进了传统海绵设施对雨水断接的做法,通过对建筑排水沟进行改造,保留了建筑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排水沟,将建筑通过内排水进入雨水立管的屋面雨水断接入室外的建筑排水沟,排水沟设有渗水软管,底部则布设透水土工布,使引入排水沟的屋面雨水可以渗透入海绵设施的土壤层中进行调蓄,在本建筑排水沟侧壁设置溢流口,溢流口可将超标雨水排放入海绵设施,当海绵设施无法运行或遭遇超标雨水时可以通过溢流管将无法调蓄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避免对建筑主体及周边设施造成威胁。体及周边设施造成威胁。体及周边设施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


[0001]本技术是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属于建筑排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张,雨水下渗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也提高了对城市内涝防治的要求,因此,城市径流控制已成为水安全治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用地开发建设合理布置雨水花园、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一定程度地从源头调蓄城市径流。
[0003]而海绵城市建设则对建筑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对屋面雨水进行调蓄,因此雨水不能如常规建筑设计的排水结构一样直接将屋面雨水通过管道断接入建筑排水沟中,而是应当先将屋面雨水将屋面雨水断接入调蓄设施或海绵设施进行调蓄。
[0004]此外现有采用内排水的建筑由于竖向问题,无法实现将屋面雨水断接入调蓄设施或海绵设施进行调蓄,而是直接将屋面雨水排入市政管网中,这种不经过调蓄直排做法使得面对超标降雨的时候管网负荷会大大增加,极易导致管网因超负荷而不能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改进了传统海绵设施对雨水断接的做法,通过对建筑排水沟进行改造,保留了建筑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排水沟,以解决现有采用内排水的建筑大部分均直接将屋面雨水排入市政管网中,这种不经过调蓄直排做法使得面对超标降雨的时候管网负荷会大大增加,极易导致管网因超负荷而不能运行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其结构包括有排水沟、市政雨水管网,所述排水沟上连接有雨水立管,该排水沟内设有卵石层、透水土工布,且排水沟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卵石层铺砌于透水土工布上方,所述排水沟上设有防渗土工布,且排水沟侧面固定安装有透水软管,所述市政雨水管网包括有雨水口、雨水沟、连接管路,所述雨水口设于雨水沟正上方,所述连接管路固定安装于雨水沟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透水软管设有若干个。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口设于连接管路上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口设于透水软管上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立管设于卵石层上方。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将建筑通过内排水进入雨水立管的屋面雨水断接入室外的建筑排水沟,排水沟设有渗水软管,底部则布设透水土工布,
使引入排水沟的屋面雨水可以渗透入海绵设施的土壤层中进行调蓄,在本建筑排水沟侧壁设置溢流口,溢流口可将超标雨水排放入海绵设施,当海绵设施无法运行或遭遇超标雨水时可以通过溢流管将无法调蓄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避免对建筑主体及周边设施造成威胁,保留了建筑体系中的排水沟,将屋面雨水断接入建筑周边的排水沟中进行调蓄,该建筑排水沟保障建筑排水安全的同时兼顾了海绵城市理念,对小雨进行调蓄,降低市政管网压力。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排水沟

1、雨水立管

2、市政雨水管网

3、卵石层

101、透水土工布

102、溢流口

103、透水软管

104、防渗土工布

105、雨水口

301、雨水沟

302、连接管路

30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有排水沟1、市政雨水管网3,所述排水沟1上连接有雨水立管2,该排水沟1内设有卵石层101、透水土工布102,且排水沟1上部设有溢流口103,所述卵石层101铺砌于透水土工布102上方,所述排水沟1上设有防渗土工布105,且排水沟1侧面固定安装有透水软管104,所述市政雨水管网3包括有雨水口301、雨水沟302、连接管路303,所述雨水口301设于雨水沟302正上方,所述连接管路303固定安装于雨水沟302底部。
[0018]更优地,所述透水软管104设有若干个,所述雨水口301设于连接管路303上方,所述溢流口103设于透水软管104上方,所述雨水立管2设于卵石层101上方。
[0019][实施例][0020]请参阅图1,在正常运行时排水沟1底部卵石层101可以对排入内部的雨水进行效能,避免破坏底部透水土工布102及土壤,排水沟1底部透水土工布102和侧面透水软管104可将雨水排入海绵设施的土层中进行调蓄,在面临超标雨水,调蓄设施无法正常运行时,通过排水沟1上的溢流口103将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排水沟1面对极端情况溢流运行的时候则通过路面进行排洪。
[0021]本专利所说的防渗土工布102安装于建筑与排水沟1之间,起到防渗、隔离、补强、防裂的作用。
[0022]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采用内排水的建筑大部分均直接将屋面雨水排入市政管网中,这种不经过调蓄直排做法使得面对超标降雨的时候管网负荷会大大增加,极易导致管网因超负荷而不能运行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将建筑通过内排水进入雨水立管2的屋面雨水断接入室外的建筑排水沟1,排水沟1设有渗水软管104,底部则布设透水土工布102,使引入排水沟1的屋面雨水可以渗透入海绵设施的土壤层中进行调蓄,在本建筑排水沟侧壁设置溢流口
103,溢流口103可将超标雨水排放入海绵设施,当海绵设施无法运行或遭遇超标雨水时可以通过溢流管103将无法调蓄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中,避免对建筑主体及周边设施造成威胁,保留了建筑体系中的排水沟,将屋面雨水断接入建筑周边的排水沟中进行调蓄,该建筑排水沟保障建筑排水安全的同时兼顾了海绵城市理念,对小雨进行调蓄,降低市政管网压力。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屋面雨水断接的建筑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有排水沟(1)、市政雨水管网(3),所述排水沟(1)上连接有雨水立管(2),该排水沟(1)内设有卵石层(101)、透水土工布(102),且排水沟(1)上部设有溢流口(103),所述卵石层(101)铺砌于透水土工布(102)上方,所述排水沟(1)上设有防渗土工布(105),且排水沟(1)侧面固定安装有透水软管(104),所述市政雨水管网(3)包括有雨水口(301)、雨水沟(302)、连接管路(303),所述雨水口(301)设于雨水沟(302)正上方,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鹏贵王宁邹锴黄黛诗吴连丰王开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