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59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其包括盖板及下塑件,盖板顶面设置有注液孔,下塑件设置有与注液孔相对应的腔体,腔体与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中的防爆组件,防爆组件包括固定件及柱塞件,腔体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流动通道,固定件中心处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少;柱塞件,为橡胶材质,设置在安装孔内,在受外力驱使时,可沿安装孔内壁向上滑移,以使柱塞件与安装孔之间形成与流动通道相连通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防爆阀组件与注液孔集成在一起,无需单独开设防爆阀孔,能够有效应对电池过充及防爆,同时避免了电解液注液后通过防爆阀孔飞溅到防爆膜上造成防爆膜组件损坏。爆膜组件损坏。爆膜组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动力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充放电,可能会导致过充,过充时由于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存在爆炸的隐患,因此,动力电池的顶盖上都会设置防爆阀结构来对动力电池进行泄压防护。
[0003]现有的动力电池均在顶盖顶面设有注液孔和防爆孔,防爆孔内设有防爆阀和附属防爆膜组件,由于顶盖上的孔洞较多且多向上开口,因此很容易在孔洞内积存灰尘和异物,同时防爆膜在长期使用后也容易老化破损。
[0004]另外,通常注液孔靠近防爆阀孔,在注液完成后电池壳体内留有一定的压力,注液嘴退出时容易造成电解液飞溅到防爆阀孔内,对防爆膜组件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来解决现有的动力电池顶盖上的注液孔距离防爆阀孔较近,容易发生电解液注液后飞溅到防爆膜上造成防爆膜组件损坏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包括盖板及固定设置在盖板底面的下塑件,所述盖板顶面设置有注液孔,所述下塑件向下凹陷形成有与注液孔相对应的腔体,所述腔体与盖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0008]还包括防爆组件,所述防爆组件包括固定件及柱塞件,其中,固定件,设置在容纳腔内,腔体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流动通道,固定件中心处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少;
[0009]柱塞件,为橡胶材质,设置在安装孔内,在受外力驱使时,可沿安装孔内壁向上滑移,以使柱塞件与安装孔之间形成与流动通道相连通的间隙。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柱塞件呈圆台状,柱塞件的高度小于安装孔的深度,所述柱塞件的底端高于安装孔的底端,柱塞件的顶端低于安装孔的顶端,柱塞件与安装孔相连接处呈过盈配合,过盈装配量为0.2mm

0.5mm。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柱塞件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底端到柱塞件的底面之间的厚度为0.5mm

2mm。
[0012]进一步,优选的,注液孔的孔径小于安装孔顶部孔径,所述注液孔内水平固定设置有隔挡片,所述隔挡片为由橡胶/AL/LDPE热合而成,厚度为0.5mm

1mm,隔挡片中心处设置有切缝。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柱塞件顶面竖直固定设置有用于刺破隔挡片的尖刺部。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顶面设置有用于检测尖刺部的感应元件。
[00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流动通道贯通所述腔体底面,且与安装孔同轴心。
[0016]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腔体外周壁设置有若干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缺口,所述容纳腔底面设置有若干支撑肋,若干支撑肋间隔布置,固定件设置在支撑肋上,支撑肋靠近容纳腔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对固定件侧壁进行限位的抵持部,流动通道形成于支撑肋之间且与缺口相连通。
[0017]优选的,固定件顶面与盖板底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安装孔外侧。
[001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动力电池顶盖;还包括电池壳体,和设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公开的动力电池顶盖,通过在下塑件上设置腔体,并与注液孔对应,腔体与盖板之间设置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防爆组件,当动力电池过充时,电池中的电解液释放出大量气体,电池内部气压升高,气体推动柱塞件沿固定件上的安装孔向上滑移,使柱塞件与安装孔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电池内部的气体沿流动通道并经上述间隙流出,并通过注液孔排出,从而保持电池内外压差一致,起到防爆目的,同时通过注液孔可以将注液针头刺穿柱塞件进行注液,电解液可以经流动通道流入到电池壳体内,从而实现电解液添加,本技术通过将防爆阀组件与注液孔集成在一起,无需单独开设防爆阀孔,避免了电解液注液后通过防爆阀孔飞溅到防爆膜上造成防爆膜组件损坏。同时,减少了零部件数目,缩减了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应对电池过充及防爆;
[0021](2)通过柱塞件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注液通道,方便注液针轻松刺穿柱塞件,从而实施对电池进行注液;
[0022](3)通过在注液孔处设置隔挡片,同时在隔挡片中心处设置切缝,在不影响防爆泄压及电解液注液操作时,可以避免灰尘杂质落入到安装孔内,对柱塞件上的注液通道造成污染;
[0023](4)通过在柱塞件顶面设置尖刺部,可以在电池进行泄压过程中,通过柱塞件沿安装孔向上滑移,利用尖刺部刺穿隔挡片,一方面加速电池壳体内气体泄放,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知电池是否过充,从而及时停用动力电池,并检修或更换,避免继续使用造成安全隐患;
[0024](5)通过盖板顶面设置有用于检测尖刺部的感应元件,可以将感应元件与动力电池控制系统连接,在感应元件检测到尖刺部时,则表示电池当前处于过充涨气状态,可由控制系统自动切断电池充放电,避免因动力电池继续充放电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0025](6)通过使固定件与容纳腔底部设置支撑肋,并在腔体外周壁上设置缺口,使支撑肋之间形成的流动通道与缺口连通,在进行电解液加注时,注液针刺穿柱塞件后,可以被腔体底面进行阻挡,电解液可以经流动通道及缺口流入到电池壳体内,避免注液针刺入电池壳体内造成电芯刺破。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动力电池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分解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中A处第一种实施方式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3中A处第二种实施方式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识:
[0033]1、盖板;2、下塑件;11、注液孔;21、腔体;211、容纳腔;3、防爆组件;31、固定件;32、柱塞件;4、流动通道;311、安装孔;321、注液通道;5、隔挡片;51、切缝;322、尖刺部;6、感应元件;212、缺口;213、支撑肋;214、抵持部;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包括盖板(1)及固定设置在盖板(1)底面的下塑件(2),所述盖板(1)顶面设置有注液孔(11),所述下塑件(2)向下凹陷形成有与注液孔(11)相对应的腔体(21),所述腔体(21)与盖板(1)之间形成有容纳腔(2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组件(3),所述防爆组件(3)包括固定件(31)及柱塞件(32),其中,固定件(31),设置在容纳腔(211)内,腔体(21)上设置有与容纳腔(211)相连通的流动通道(4),固定件(31)中心处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311),所述安装孔(311)从上往下直径逐渐减少;柱塞件(32),为橡胶材质,设置在安装孔(311)内,在受外力驱使时,可沿安装孔(311)内壁向上滑移,以使柱塞件(32)与安装孔(311)之间形成与流动通道(4)相连通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件(32)呈圆台状,柱塞件(32)的高度小于安装孔(311)的深度,所述柱塞件(32)的底端高于安装孔(311)的底端,柱塞件(32)的顶端低于安装孔(311)的顶端,柱塞件(32)与安装孔(311)相连接处呈过盈配合,过盈装配量为0.2mm

0.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件(32)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注液通道(321),所述注液通道(321)的底端到柱塞件(32)的底面之间的厚度为0.5mm

2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旭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