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25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混合器,所述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固定件、转轴和多个扰流叶,管本体内具有混合通道,固定件与管本体相连,且固定件设在混合通道内,转轴与固定件相连,转轴相对于固定件可转动,且转轴设在混合通道内,转轴沿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分别套设在转轴上,且多个扰流叶在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扰流叶相对于转轴可转动,扰流叶上设有折边部,折边部在扰流叶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流体混合器,可以避免管道结垢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管道结垢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管道结垢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混合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两种及两种以上流体混合在现代工业中是极其普遍而又极其重要的操作过程,其广泛存在于水处理、化工、石油、制药、造纸、食品等行业。因此,开发设计新型高效的混合设备意义重大。相关技术中的采用静态混合器对流体进行混合然而静态混合器容易在管道内壁发生结垢,产生垢下腐蚀,影响设备实用安全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流体混合器,可以避免管道结垢且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具有混合通道,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管本体相连,且所述固定件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所述转轴沿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多个所述扰流叶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扰流叶相对于所述转轴可转动,所述扰流叶上设有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在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可以避免管道结垢且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所述扰流叶包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和多个第二扰流叶,所述第一扰流叶和所述第二扰流叶旋转方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叶片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扰流叶。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5
°
~10
°
,所述第二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170
°
~175
°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且15
°
≤A≤25
°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转轴在所述安装槽内可转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射流组件,所述射流组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吸液部件,所述吸液部件上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管本体的一端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部件包括喷嘴和第三管,所述喷嘴的进口与第一管连通,所述喷嘴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二口邻近所
述喷嘴的出口设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管的流通截面积,所述第三管的流通截面积在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多个限位器,多个所述限位器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限位器与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中的第一扰流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中的第二扰流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中扰流叶的叶片部的数量为三个时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管本体1,混合通道11,
[0021]固定件2,第一固定部21,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部22,第二安装槽221,
[0022]转轴3,
[0023]扰流叶4,第一扰流叶41,第一叶片部411,第二扰流叶42,第二叶片部421,折边部43,第一端面431,叶片部44,通孔441,圆筒部45,
[0024]限位器5,
[0025]射流组件6,第一管61,第二管61,第三管63,喷嘴6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1、固定件2、转轴3和多个扰流叶4,管本体1内具有混合通道11,固定件2与管本体1相连,且固定件2设在混合通道11内,转轴3与固定件2相连,转轴3相对于固定件2可转动,且转轴3设在混合通道11内,转轴3沿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4分别套设在转轴3上,且多个扰流叶4在转轴3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扰流叶4相对于转轴3可转动,扰流叶4上设有折边部43,折边部43在扰流叶4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431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0028]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管本体1沿左右方向延伸,管本体1内限定出混合通道11,即混合通道11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件2的外壁面与管道内壁面的相连,固定件2与转轴3相连,固定件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固定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相对布置在转轴3的左右两端,转轴3相对固定件2可转动。
[0029]多个扰流叶4在左右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均套设在转轴3上,扰流叶4包括圆筒部45和叶片部44,圆筒部45套设在转轴3上,叶片部4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多个叶片部44在圆筒部45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叶片部44与圆筒部45相连,叶片部44远离转轴3的一端弯折以形成折边部43,折边部43的第一端面431与转轴3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扰流叶4相对转轴3可转动。当流体从管道本体的左端向右端流通时,流体对叶片部44产生
冲击,同时叶片部44阻碍流体流动,使流体流向发生改变,提高流体混合的效率,扰流叶4转动从而带动折边部43转动。
[0030]可选地,扰流叶4可以为一体成型,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扰流叶4,可以提高扰流叶4的结构强度。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通过叶片部44的转动,可以将管本体1内的流体再次进行切割混合,提高流体的混合效率。折边部43可以在叶片转动时,使流体产生离心运动,折边部43将带动近壁处的流体与中心流体进行置换,从而将流体甩向管壁,加速了流体在转轴3径向上流动,且对管本体1内壁面产生冲击,防止管本体1内壁面结垢的同时提高流体混合器的混合效率。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扰流叶4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第一扰流叶41和第二扰流叶42旋转方向相反,且多个第一扰流叶41片和多个第二扰流叶42片在转轴3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0033]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扰流叶4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4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具有混合通道;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管本体相连,且所述固定件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混合通道内,所述转轴沿所述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扰流叶,多个所述扰流叶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多个所述扰流叶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扰流叶相对于所述转轴可转动,所述扰流叶上设有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在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叶包分为多个第一扰流叶和多个第二扰流叶,所述第一扰流叶和所述第二扰流叶旋转方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叶片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扰流叶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扰流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5
°
~10
°
,所述第二扰流叶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所成角度为170
°
~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敏付国燕孙宁磊丁剑李勇刘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