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及VR模拟骑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212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健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及VR模拟骑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骑行装置前端不可凌空问题,提供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及VR模拟骑行装置,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设有鞍座和转动连接于车身且分别位于车身两侧的脚蹬,在车身的前部设有车把头,车身水平设置在底座上,车身通过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与底座摆动相连,车身前部设于底座上且当车把头被向上提升时车身前端凌空脱离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的车把头可自由地被向上提升,车身前端可以与车把头同步凌空脱离底座,高沉浸式地模拟单车跳跃的感觉,还添加有VR场景穿戴装置,为骑行者在锻炼过程中增添视觉效果。过程中增添视觉效果。过程中增添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及VR模拟骑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健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及VR模拟骑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室内骑行装置已经非常普及,且技术方案多种多样,但基本难以高度模拟现实的骑行感受。在实际骑行过程中,做出抬升跳跃等动作会大幅增加骑行的乐趣。比如在一些现实的极限骑行过程中,骑行者为了实现单车跳跃,可以专业地操控自行车实现前端可自由地提升凌空。现有技术中,模拟骑行装置基本依托于固定底座,使用过程比较保守,与传统自行车的骑行类型相似,即使有一些轻微的骑行姿势变换,也不能实现高沉浸式的极限骑行模拟过程。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单车骑行的VR健身设备[专利申请号:CN201710431924.0],包括框体、转动连接在框体上的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的传动组件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框体上的单车;框体包括底板、顶板;顶板下方滑动连接有移动盘、两个固定连接在移动盘下端的电动推杆以及安装在电动推杆下方的VR眼镜;VR眼镜气泵安装部;气泵安装部内部成型有气泵安装腔;气泵安装腔内安装有两个气泵组件;底板上方中间安装有升降组件;安装板前端成型有凸台;凸台中间成型有圆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转动台。
[0004]该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可以模拟上下坡效果的优点,但是仍无法模拟单车跳跃感觉,车体前端无法根据骑行者的需求自由地提升凌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VR模拟骑行装置。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8]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设有鞍座和转动连接于车身且分别位于车身两侧的脚蹬,在车身的前部设有车把头,车身水平设置在底座上,车身通过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与底座摆动相连,车身前部设于底座上且当车把头被向上提升时车身前端凌空脱离底座。
[0009]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车身包括前车体和后车体,车把头设置在前车体上,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设置在后车体和底座之间,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通过刚性结构相连。
[0010]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刚性结构包括刚性条,刚性条的一端与前车体相连,另一端与后车体相连,且刚性条穿设于底座中,刚性条与底座内部之间具有活动空间。
[0011]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底座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罩体,刚性条位于罩体下方,罩体上设有位于前车体下方的前孔,前车体下端穿经前孔与刚性条相连,罩体上设有位于后车体下方的后孔,后车体下端经后孔与刚性条相连,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设置在后车体下端与底座之间。
[0012]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活动空间位于刚性条与罩体之间,活动空间的高度自刚性条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
[0013]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前车体下端套设有前环形套,前环形套外围与罩体固连并将前孔封闭;后车体下端套设有后环形套,后环形套外围与罩体固连并将后孔封闭;前环形套滑动套设于前车体下端或者前环形套为伸缩套体;后环形套滑动套设于后车体下端或者后环形套为伸缩套体。
[0014]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轴体,车身下部与轴体转动相连,轴体横向设置于底座;或者,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的轴体,轴体连接于车身下部,轴体横向设置于底座。
[0015]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包括上端敞口的碗体和设置在车身下部的球头,球头设置在碗体内,在球头与碗体之间设有阻尼结构,碗体自由转动连接于底座,且碗体相对于底座的转动轴平行于底座的横向。
[0016]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阻尼结构包括设于球头外围和碗体内壁之间的若干弹性体,弹性体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作用于球头外围和碗体内壁;或者阻尼结构包括设于球头外围和碗体内壁之间的阻尼层。
[0017]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包括摆动座,摆动座后端与底座转动相连,且摆动座与底座的转动轴所在直线与底座前后方向相互垂直,车身设置在摆动座上,摆动座前端相对于车身为自由端。
[0018]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摆动座前端悬设于底座且在摆动座前端与底座之间设有防止摆动座前端向下倾斜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摆动座上的挂钩,且当摆动座处于水平状态时挂钩挂于底座上。
[0019]在上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中,还包括VR场景穿戴装置。
[002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1、本技术的车身前部的车把头可自由地被向上提升,车身前端可以与车把头同步凌空脱离底座,高沉浸式地模拟单车跳跃的感觉。
[0022]2、本技术在凌空状态下能够保持整个车身的相对稳定,同时刚性条与底座内部之间的活动空间对前端可提升的凌空高度进行了安全限定,摆动座上的挂钩对车身回落进行了安全限定,在模拟极限骑行过程中提高骑行者的安全系数。
[0023]3、本技术还添加有VR场景穿戴装置,为骑行者在锻炼过程中增添视觉效果,模拟效果更加逼真。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本技术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技术凌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4中底座与轴体固定连接示意图;
[0029]图6是图4中底座与轴体转动连接示意图;
[0030]图7是图2中阻尼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
[0031]图8是图2中阻尼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技术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车身10、鞍座11、脚蹬12、车把头13、底座24、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60、刚性条61、活动空间62、罩体63、前孔64、后孔65、前环形套66、前车体67、后车体68、刚性结构69、后环形套70、轴体71、碗体72、球头73、阻尼结构74、弹性体75、底架76、摆动座99、挂钩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实施例一
[0036]结合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包括车身10,在车身10上设有鞍座11和转动连接于车身10且分别位于车身10两侧的脚蹬12,在车身10的前部设有车把头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包括车身(10),在车身(10)上设有鞍座(11)和转动连接于车身(10)且分别位于车身(10)两侧的脚蹬(12),在车身(10)的前部设有车把头(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10)水平设置在底座(24)上,所述的车身(10)通过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60)与底座(24)摆动相连,所述的车身(10)前部设于底座(24)上且当车把头(13)被向上提升时所述的车身(10)前端凌空脱离底座(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10)包括前车体(67)和后车体(68),所述的车把头(13)设置在前车体(67)上,所述的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60)设置在后车体(68)和底座(24)之间,所述的前车体(67)与后车体(68)之间通过刚性结构(69)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结构(69)包括刚性条(61),所述的刚性条(61)的一端与前车体(67)相连,另一端与后车体(68)相连,且所述的刚性条(61)穿设于底座(24)中,所述的刚性条(61)与底座(24)内部之间具有活动空间(6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4)包括底架(76)和设置在底架(76)上的罩体(63),所述的刚性条(61)位于罩体(63)下方,所述的罩体(63)上设有位于前车体(67)下方的前孔(64),所述的前车体(67)下端穿经前孔(64)与刚性条(61)相连,所述的罩体(63)上设有位于后车体(68)下方的后孔(65),所述的后车体(68)下端经后孔(65)与刚性条(61)相连,所述的前后自由摆动连接结构(60)设置在后车体(68)下端与底座(2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空间(62)位于刚性条(61)与罩体(63)之间,所述的活动空间(62)的高度自刚性条(61)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可提升凌空的模拟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体(67)下端套设有前环形套(66),所述的前环形套(66)外围与罩体(63)固连并将前孔(64)封闭;所述的后车体(68)下端套设有后环形套(70),所述的后环形套(70)外围与罩体(63)固连并将后孔(65)封闭;所述的前环形套(66)滑动套设于前车体(67)下端或者所述的前环形套(66)为伸缩套体;所述的后环形套(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书畅黄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简泊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