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车身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83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下车身结构及车辆,下车身结构包括车体框架、电池系统托盘结构以及车身连接结构;车体框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前部安装框架、电池包安装框架以及后部安装框架,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一安装部;电池系统托盘结构设于安装部,用于安置电池包组件;车身连接结构设于车体框架,用于将车体框架与上车体可拆卸连接;其中,前部安装框架与电池包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电池包安装框架与后部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如此,不仅实现对电池包组件的自由拆装;而且使得下车身结构成为半承载式的车身结构,从而能够提高整车驾驶性及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车身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体结构
,尤其是一种下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式下车身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车身结构,现有的一体式下车身采用非承载式钢车架为主体,电池模组及控制器自上而下装配至下车身的中心部位,并用上盖进行密封,上车身通过螺栓软连接至下车身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车身。由于采用的是非承载式结构,因此该下车身的车身结构不仅会增加整车重量,而会影响车辆的驾驶性能及舒适性;同时由于电池模组及控制器采用自上而下装配至下车身,因此在上车身装配完整的情况下,电池包维修性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下车身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一体式下车身结构会降车辆的驾驶性能、舒适性以及电池包的维护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下车身结构,包括:
[0005]车体框架,其长度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其宽度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前部安装框架、电池包安装框架以及后部安装框架,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一安装部;
[0006]电池系统托盘结构,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电池系统托盘结构用于安置电池包组件;以及,
[0007]车身连接结构,设于所述车体框架,用于将所述车体框架与上车体可拆卸连接;
[0008]其中,所述前部安装框架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与所述后部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前部安装框架包括:
[0010]两个前纵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前纵梁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11]前围板横梁,设于两个所述前纵梁朝向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侧,所述前围板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前纵梁相连接;以及,
[0012]前防撞梁,与所述前围板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前防撞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前纵梁相连接;
[0013]其中,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与所述前围板横梁可拆卸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前部安装框架还包括:
[0015]两个前减震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前纵梁设置,各所述前减震塔设于对应侧的所述前纵梁上靠近所述前围板横梁的位置处;以及,
[0016]两个前扭转盒,分设于所述前围板横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且各所述前扭转盒的侧部连接对应侧的所述前纵梁和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
[0017]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
[0018]两个侧边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
[0019]前边梁,设于两个所述侧边梁朝向所述前部安装框架的一侧,所述前边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梁相连接;
[0020]后边梁,与所述前边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后边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梁相连接;以及,
[0021]电池包上盖,呈水平设置,其周侧分别与所述两个侧边梁、所述前边梁以及所述后边梁连接,用以共同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安装槽,以供所述电池系统托盘结构安装;
[0022]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安装槽;
[0023]所述前部安装框架与所述前边梁可拆卸连接;
[0024]所述后部安装框架与所述后边梁可拆卸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电池系统托盘结构包括:
[0026]托盘,包括托盘框架以及电池包下盖板,所述托盘框架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池包下盖板设于所述托盘框架背对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的一侧,用以与所述托盘框架共同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腔体,且所述腔体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的一侧设置;以及,
[0027]多个内部梁体,设于所述托盘框架内,多个所述内部梁体纵横交叉设置,用以将所述腔体分隔成多个安装腔,以分别供对应的电池包元件放置。
[0028]可选地,所述后部安装框架包括:
[0029]两个后纵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后纵梁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30]后横梁,设于两个所述后纵梁朝向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侧,所述后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后纵梁相连接;以及,
[0031]后防撞梁,与所述后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后防撞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后纵梁相连接;
[0032]其中,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与所述后横梁可拆卸连接。
[0033]可选地,所述后部安装框架还包括:
[0034]两个后减震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后纵梁设置,各所述后减震塔设于对应侧的所述后纵梁上靠近所述后横梁的位置处;以及,
[0035]两个后扭转盒,分设于所述后横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且各所述后扭转盒的侧部连接对应侧的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
[0036]可选地,所述前部安装框架和/或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和/或所述后部安装框架的材质包括铝合金型材。
[0037]可选地,所述前部安装框架包括两个前纵梁、前围板横梁、前防撞梁、两个前减震塔以及两个前扭转盒;
[0038]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两个侧边梁、前边梁以及后边梁;
[0039]所述后部安装框架包括两个后纵梁、后横梁、后防撞梁、两个后减震塔以及两个后扭转盒;
[0040]所述车身连接结构包括前纵梁连接部、前减震塔连接部、前扭转连接部、边梁连接部、后扭转连接部、后减震塔连接部以及后纵梁连接部,所述前纵梁连接部设于所述前纵
梁,所述前减震塔连接部设于所述前减震塔,所述前扭转连接部设于所述前扭转盒,所述边梁连接部设于所述侧边梁,所述后扭转连接部设于所述后扭转盒,所述后减震塔连接部设于所述后减震塔,所述后纵梁连接部设于所述后纵梁。
[004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下车身结构,所述下车身结构包括:
[0042]车体框架,其长度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其宽度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前部安装框架、电池包安装框架以及后部安装框架,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一安装部;
[0043]电池系统托盘结构,设于所述安装部;以及,
[0044]车身连接结构,设于所述车体框架,用于将所述车体框架与上车体可拆卸连接;
[0045]其中,所述前部安装框架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与所述后部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
[004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车身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部安装框架、电池包安装框架以及后部安装框架,所述前部安装框架、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以及所述后部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以使所述下车身结构形成一体式下车身结构;在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上设置所述安装部,而所述下车身结构还包括电池系统托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框架,其长度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其宽度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前部安装框架、电池包安装框架以及后部安装框架,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一安装部;电池系统托盘结构,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电池系统托盘结构用于安置电池包组件;以及,车身连接结构,设于所述车体框架,用于将所述车体框架与上车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前部安装框架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和/或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与所述后部安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安装框架包括:两个前纵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前纵梁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前围板横梁,设于两个所述前纵梁朝向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的一侧,所述前围板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前纵梁相连接;以及,前防撞梁,与所述前围板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前防撞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前纵梁相连接;其中,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与所述前围板横梁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安装框架还包括:两个前减震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前纵梁设置,各所述前减震塔设于对应侧的所述前纵梁上靠近所述前围板横梁的位置处;以及,两个前扭转盒,分设于所述前围板横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且各所述前扭转盒的侧部连接对应侧的所述前纵梁和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框架包括:两个侧边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前边梁,设于两个所述侧边梁朝向所述前部安装框架的一侧,所述前边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梁相连接;后边梁,与所述前边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后边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梁相连接;以及,电池包上盖,呈水平设置,其周侧分别与所述两个侧边梁、所述前边梁以及所述后边梁连接,用以共同围合形成开口向下的安装槽,以供所述电池系统托盘结构安装;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安装槽;所述前部安装框架与所述前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后部安装框架与所述后边梁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托盘结构包括:托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杰程小山丁波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