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盘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34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前副车架,以及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所述前副车架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副车架纵梁,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的后端均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前端连接;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连接有中通道,并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前端连接有前部接头,沿整车宽度方向,所述前部接头位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前端的中部,且所述前部接头与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之间均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连接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可利于碰撞力的传递,能够提升底盘刚度,提升底盘的碰撞安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底盘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上述车辆底盘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底盘结构作为车辆中的承载基础,是车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式车身中,车辆的底盘一般由副车架和下车身结构构成,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副车架与下车身便成为主要的传力结构,其是整车碰撞安全性提升的关键因素。不过,现有的车辆底盘结构依然存在整体刚度较低,以及碰撞传力路径较为单一的不足,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底盘碰撞性能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底盘结构,以能够提升底盘的碰撞安全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前副车架,以及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
[0006]所述前副车架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副车架纵梁,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的后端均与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前端连接;
[0007]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连接有中通道,并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前端连接有前部接头,沿整车宽度方向,所述前部接头位于所述电池包壳体前端的中部,且所述前部接头与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之间均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连接梁。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前部接头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前副车架纵梁之间均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通道内设有供管路或线束通过的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壳体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前端之间的前横梁;
[0011]所述中通道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中间,且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的后端,所述中通道的前端,以及所述前部接头均连接在所述前横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壳体内连接有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以及连接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之间的侧部纵梁,且两侧所述门槛梁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各设有一根所述侧部纵梁。
[0013]进一步的,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被所述中通道分隔为两个分横梁,且所述分横梁的顶部与所述中通道和/或所述门槛梁的顶部平齐设置。
[0014]进一步的,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连接有靠近所述前横梁布置的加强横梁,所述中通道的底部连接有加强纵梁;
[0015]所述加强横梁和所述前横梁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所述加强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加
强横梁相连。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前端设有连接座,所述副车架纵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采用挤压铝型材,且所述连接座具有与所述电池包壳体连接的主体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上的连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中设有吸能空腔,所述副车架纵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使得电池包和车身集成为一体,并在电池包壳体中设置中通道,以及使得前部接头通过连接梁和两侧的前副车架纵梁相连,如此一方面可在前副车架与中通道之间增加传力通道,能够将碰撞力向中通道释放,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前副车架与电池包壳体之间连接形成环状结构,以提升底盘整体刚度,从而能够提升底盘的碰撞安全性。
[002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
[0021]本技术所述的车辆设置上述车辆底盘结构,可利于碰撞力的传递,能够提升底盘刚度,提升底盘的碰撞安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空间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前副车架;2、电池包壳体;3、连接梁;4、连接座;5、螺栓;
[0031]101、前副车架纵梁;102、连接块;103、连接套;
[0032]201、门槛梁;202、前横梁;203、中通道;2031、通道;204、前排座椅安装横梁;2041、分横梁;205、侧部纵梁;206、前部接头;207、加强横梁;208、加强纵梁;209、缓冲空间;
[0033]401、主体部分;402、连接部分;403、吸能空腔;404、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
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其可利于碰撞力的传递,能够提升底盘刚度,进而提升底盘的碰撞安全性。
[0039]整体结构上,本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结构包括前副车架1,以及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2。
[0040]其中,前副车架1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副车架纵梁101,两侧前副车架纵梁101的后端均与电池包壳体2的前端连接。同时,电池包壳体2内连接有中通道203,并在电池包壳体2的前端连接有前部接头206。沿整车宽度方向,上述前部接头206位于电池包壳体2前端的中部,并且在前部接头206与两侧前副车架纵梁101之间均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连接梁3。
[0041]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此时,前副车架1采用现有车辆中常规副车架结构便可,并且结合图2及图3所示,两侧前副车架纵梁101的后端具体通过连接套103和电池包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副车架(1),以及与车身集成为一体的电池包壳体(2);所述前副车架(1)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副车架纵梁(101),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101)的后端均与所述电池包壳体(2)的前端连接;所述电池包壳体(2)内连接有中通道(203),并在所述电池包壳体(2)的前端连接有前部接头(206),沿整车宽度方向,所述前部接头(206)位于所述电池包壳体(2)前端的中部,且所述前部接头(206)与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101)之间均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连接梁(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3)与所述前部接头(206)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梁(3)与所述前副车架纵梁(101)之间均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203)内设有供管路或线束通过的通道(20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壳体(2)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201),以及连接在两侧所述门槛梁(201)前端之间的前横梁(202);所述中通道(203)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201)中间,且两侧所述前副车架纵梁(101)的后端,所述中通道(203)的前端,以及所述前部接头(206)均连接在所述前横梁(20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壳体(2)内连接有前排座椅安装横梁(204),以及连接在所述前横梁(202)和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任贺志杰陈强张涛武文波高鹏李任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