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18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流道板、定模仁和上流道板,所述下流道板的侧部开设型腔,所述下流道板的内部开设与型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定模仁设于所述下流道板、上流道板之间,且所述定模仁的内部开设第二流道;所述上流道板的侧部开设侧槽,所述侧槽与所述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形成压铸流道;所述定模仁与所述侧槽的贴合面开设倒扣槽,所述倒扣槽用于加速侧槽内物料的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所述定模仁与侧槽的贴合面设置倒扣槽,脱模时,由于倒扣槽的阻力使在侧槽内的物料与侧槽分离,而后侧槽内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掉落,避免在脱模时物料卡在侧槽内或者在侧槽断裂,便于清理压铸流道,同时使模具制造工艺更加简单。造工艺更加简单。造工艺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三板模是模具的一种,一般指的是入料口多一块剥料板;三板模成本相对高些,压铸压力要大一些,入料口回收成本有所提高;但是三板模不用剪刀剪入料口的物料,适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
[0003]三板模在压铸完成后需要进行脱模,一般需要分次开模,第一次开模是断开压铸流道,并使压铸流道内的物料脱落,现有的压铸流道如图4所示,压铸流道内表面平滑;
[0004]这种压铸流道在脱模时随着上流道板的分离,上流道板与定模仁内的物料断裂,断裂后的物料在不受到其他的外力下不会自动掉落,致使物料卡在上流道板的侧槽内,一般需要冲头配合其他清理设备进行清理,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可以解决现有的压铸流道平滑,上流道板内的物料无法自行掉落、清理耗时耗力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作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包括下流道板、定模仁和上流道板,所述下流道板的侧部开设型腔,所述下流道板的内部开设与型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定模仁设于所述下流道板、上流道板之间,且所述定模仁的内部开设第二流道;所述上流道板的侧部开设侧槽,所述侧槽与所述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形成压铸流道;所述定模仁与所述侧槽的贴合面开设倒扣槽,所述倒扣槽用于在开模时对侧槽内物料进行施力,使物料自动脱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倒扣槽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和短边之间形成锐角;所述长边、所述短边采用线性或者非线性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长边、所述短边、所述定模仁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倒角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非线性结构包括半圆形、波浪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长边与所述短边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5~75
°
,所述长边与定模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5~25
°
;所述倒扣槽的深度为9~1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侧槽的侧部设有冲头,所述侧槽包括顶边、侧边和底边;所述冲头设于所述侧边处,且所述侧边、所述顶边和所述底边的连接处为弧形倒角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顶边与所述侧边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底边与所述侧边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侧边为弧线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采用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较短的那边朝向设有上流道板的那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6]本技术实施例在所述定模仁与侧槽的贴合面设置倒扣槽,在压铸时物料充满整个压铸流道并进入到倒扣槽内,脱模时,随着定模仁和上流道板的分离,流道内的物料在定模仁和上流道板之间断裂,由于倒扣槽的阻力使在侧槽内的物料与侧槽分离,而后侧槽内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掉落,避免在脱模时物料卡在侧槽内或者在侧槽断裂,便于清理压铸流道,同时使模具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易操作,同时也不影响压铸工艺。
附图说明
[001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脱模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脱模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注说明:1、下流道板;11、型腔;12、第一流道;2、定模仁;21、第二流道;22、倒扣槽;221、短边;222、长边;3、上流道板;31、侧槽;311、顶边;312、侧边;313、底边;6、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4]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下流道板1、定模仁2和上流道板3,所述下流道板1的侧部开设型腔11,所述下流道板1的内部开设与型腔11连通的第一流道12;所述定模仁2设于所述下流道板1、上流道板3之间,且所述定模仁2的内部开设第二流道21;所述上流道板3的侧部开设侧槽31,所述侧槽31与所述第二流道21、第一流道12形成压铸流道;所述定模仁2与所述侧槽31的贴合面开设倒扣槽22,所述倒扣槽22用于在开模时对侧槽31内物料进行施力,使物料自动脱落。
[0025]本技术实施例在所述定模仁2与侧槽31的贴合面设置倒扣槽22,在压铸时物料充满整个压铸流道并进入到倒扣槽22内,脱模时,随着定模仁2和上流道板3的分离,流道内的物料在定模仁2和上流道板3之间断裂,由于倒扣槽22的阻力使在侧槽31内的物料与侧槽31分离,而后侧槽31内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掉落,避免在脱模时物料卡在侧槽31内或者在侧槽31断裂,便于清理压铸流道,同时使模具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易操作,同时也不影响压铸工艺。
[0026]为了增加脱模时倒扣槽22对物料的阻力,如图2所示,所述倒扣槽22包括长边222和短边221,其中所述长边222处于顶端,所述长边222和短边221之间形成锐角;所述长边222、所述短边221采用线性或者非线性结构;在进行脱模时,由于短边221与定模仁2形成阻挡区域,如图中的黑色区域B;由于这个阻挡区域的存在,则在定模仁2和上流道板3脱模时
对侧槽31内的物料进行阻挡,加速物料与侧槽31的分离。
[0027]为了便于倒扣槽22内物料的掉落,同时便于清理倒扣槽22内的物料,所述长边222、所述短边221、所述定模仁2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倒角结构;弧形倒角结构代替尖锐的角,更加有利于倒扣槽22内物料的清理。
[0028]进一步的,所述非线性结构包括半圆形、波浪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
[0029]示例性的,如图图2所示,所述长边222、所述短边221均为线性结构;但是长边222短边221的结构不限于此。
[0030]作为本实施案例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长边222与所述短边22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β,β为65~75
°
,所述长边222与定模仁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γ,γ为15~25
°
;所述倒扣槽22的深度为9~10mm。
[0031]为了便于实现定模仁2与上流道板3之间的分离,加速二者之间物料的断裂,所述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流道板(1)、定模仁(2)和上流道板(3),所述下流道板(1)的侧部开设型腔(11),所述下流道板(1)的内部开设与型腔(11)连通的第一流道(12);所述定模仁(2)设于所述下流道板(1)、上流道板(3)之间,且所述定模仁(2)的内部开设第二流道(21);所述上流道板(3)的侧部开设侧槽(31),所述侧槽(31)与所述第二流道(21)、第一流道(12)形成压铸流道;所述定模仁(2)与所述侧槽(31)的贴合面开设倒扣槽(22),所述倒扣槽(22)用于在开模时对侧槽(31)内物料进行施力,使物料自动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槽(22)包括长边(222)和短边(221),所述长边(222)和短边(221)之间形成锐角;所述长边(222)、所述短边(221)采用线性或者非线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222)、所述短边(221)、所述定模仁(2)之间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倒角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流道粘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结构包括半圆形、波浪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看看文建军王华锋江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艾蒂盟斯苏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