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下外科手术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1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内窥外科器械包括一长形主体,一端部操作部件活动地安装到主体的远端。一爪驱动装置包括一枢轴安装在主体基座上的可操纵的拇指和食指环和一将指环连接到爪上的爪驱动装置。爪活动地固定在末端装置上,末端装置可通过扳柄的线性驱动而转动,扳柄通过可转动的管穿过形成在管上的螺旋槽而与末端装置连接。这种器械可被做成伸缩形以穿过主体的内部给末端装置供应缝线,使用者可选择地阻止器械的缩短或末端装置的转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下和小切口外科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它和传统的切开外科手术相比具有较小的创伤,因而可节约手术时间和费用,并可以减轻病人的危险和不适。对于内窥外科手术而言,只需要一相对来说很短的切口以供内窥镜下装置通过。有时在切口壁上加上一组织保护口以减小组织创伤。可有各种类型的内窥镜下手术装置从小切口中通过以完成适当的外科手术过程。一种类型的内窥镜下手术装置是镊子,它有一专门用来抓住,操作,切开或固定组织的端部操纵装置。通常的镊子使用剪型拇指和食指环。这样的镊子,尽管适于在开口外科手术过程中完成切口和简单的抓握任务,但不适于在内窥镜下外科手术过程中来完成例如放置缝线或夹子的许多小切入量外科手术任务。为了调整端部操纵装置的径向方向,通常的镊子需要医生改变整个装置的径向位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切口外科手术器械,它允许医生将该器械插入组织上的小切口或组织中的管腔或者从中抽出,而不撕裂或损伤组织,也不会在该器械的轴和具有组织保护口的内窥镜通道口的近侧和远侧面之间产生摩擦力,这部分可和器械及在器械操作过程中移动的器械部分接合。本专利技术的器械还可使其端部操作装置即使在操作室通常情况下也可快速且容易地将其装到器械上或从其上拆下来,以替换端部操作装置以及对用过的器械进行重新消毒。简言之,本专利技术的外科器械有一主体,在器械的远端有一基座,在器械的近端有一端部操作装置。端部操作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常为一对位置相对并可移动的端部操作部件,例如爪,扩张器或夹子,它们可张开和关闭以及绕壳体的轴转动以达到一需要的位置。基座上有一通常通过拇指和食指环操作的端部操作部件张开机构,拇指和食指环可像剪刀一样在张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绕枢轴转动。它们之间的绕枢轴转动变成驱动杆的轴向运动,驱动杆最好可拆卸地固定在端部操作装置上。一最好由位于基座上的往复板柄致动的转动机构包括一环绕驱动杆的可转动的管状心轴,并可拆卸地锁在端部操作装置上,例如在心轴上安装一对相对设置的弹簧臂并可被径向向内偏压到一释放位置。一个实施例中的主体包括一从基座延伸并环绕心轴的管状壳体,壳体的外部光滑且连续以使其可很容易地轴向滑动或在与之紧密接合的切口、组织管腔或保护组织的内窥镜口中径向转动,以便利于器械的插入和抽出。在使用过程中,静止的壳体阻止周围的内窥镜口和均位于壳体内的可移动的杆和心轴之间的任何接触,以减小摩擦并提高器械操作的光滑性和精确度。当用作缝针操作器时,使用者可在爪间夹紧一缝线针,并用单手操作的方式转动针使用拇指和中指使爪张开和闭合,并通过食指的操作使爪转动。这种既可操纵爪又可使其末端转动的单手操作方式也可用于其它实施例中并具有其优点。缝线供应装置可安装在扳柄上。缝线被向上引导穿过末端托架,通过末端托架上的侧口以给由爪抓住的针供线。本专利技术和传统的握持式镊子相比具有很多优点。爪转动装置允许使用者通过推拉转动致动扳柄使末端装置转动。将爪或其它可操作的末端元件结合为可移动的末端装置的一部分允许单一缝针操作器可使用许多末端装置以容纳不同类型、大小或形状的缝针或其它物体。爪致动拇指和食指环位于操作器轴线的相对侧。这使得使用者通过转动他的手腕就可转动缝针操作器。而相反,尤其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型手柄,器械绕其轴线的转动更加困难和不精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允许使用者轴向延伸器械的长度,而保持末端装置的所有功能。使用者也可单独地致动末端并操作手柄装置使末端转动。这种操作不需使用者转动他或她的手腕就可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点和优点,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很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内窥镜下外科手术器械的缝针操作器类型的整体透视图;图2为图1中缝针操作器的分解的等角视图;图3为图1中的缝针操作器的端部操作部件处于闭合位置的部分横截面图;图3A-3D为图3中缝针操作器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显示了图3中的缝针操作器的端部操作部件处于张开位置的情形;图5是沿与图3中所示平面垂直的平面所截取的图1中的缝针操作器的部分的横截面图;图6是图1中端部操作装置的放大的视图,显示了操作缝针缝合组织的情形;图6A和6B显示了当推拉扳柄时,图6中所示端部操作装置和缝针穿过病人组织的转动运动;图7和7A为图6中缝针的放大了的平面和侧面视图,显示了与缝线的连接和缝针的特殊形状;图7B显示了图6中所示缝针在端部操作装置和缝针带动下连续缝了若干针之后的进程;图8A、8B和8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抓握型的窥镜下医疗器械的侧视图,图8A显示了端部操作部件闭合时的情形,图8B为端部操作部件在端部操作装置从图8A中位置转过90°后的张开位置,以及图8C所示端部操作部件在端部操作装置从图8A位置转过180°后的闭合位置;图9A和9B为图8中所示器械在其端部操作器处于垂直位置而不是偏置位置时其远和近部分的分解等角视图;图10A和10B为图9A和9B中所示器械的远部和近部的纵向截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解视图,显示了器械的轴向伸展性;图12类似于图9A,示出图8中所示器械的另一实施例的远端部分的分解等角视图,其中,使用者可有选择地锁住管装置和主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还显示了一使用者可移动的端部操作装置。图13为图12中所示器械在其端部操作部件部分张开时其远端部分的放大的截面装配视图;图13A和13B为图8中所示器械的另一实施例的外侧视图,并结合有图12中所示远端部分处于半开半闭位置的视图;图14为图12中所示安装在基座上的器械部分的近端的放大的装配图;图15A和15B为图14中沿15-15线所截的放大的横截面图,显示了锯齿形锁紧轴环在其如图15A所示的自由运动位置,这时它允许端部操作装置相对主体自由转动,及在图15B中所示的转动锁紧位置,显示了作为基座延伸件的一部分的锁紧指与端部操作器支承管之间的摩擦接合,从而阻止端部操作器支承管以及端部操作装置相对于基座转动;图16为另一种内窥镜下外科手术器械的平面图,并用虚线显示当端部操作部件张开时器械不同部分的相对位置;图17为图16中所示器械部分的截面图,该部分与图16中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所示的器械的基座相连;图17A是沿图17中A-A线所截的放大的详细视图;图18为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端部操作装置的带部分剖面的分解透视图;图19为位于器械的基座和端部操作装置之间的部分的带部分剖面的分解透视图(不显示端部操作装置本身);图20为显示端部操作器驱动杆,端部操作器凸轮块和端部操作器凸轮块支托器连接关系的分解的,分段的透视图;图21为显示与基座相连的本专利技术的器械的远端部分的分段、透视并带部分分解的视图;图22A和22B为沿图17中线22-22所截取的横截面图,显示了摩擦锁紧端部操作装置的安装轴使其不能转动的机构。图1显示了内窥镜下外科手术器械的可转动端部操作缝针操作器类型。缝针操作器2包括一细长的主体4,主体4包括一基座6和一端部操作装置支托管8。操作器2还包括一安装在管8远端的端部操作装置10和一端部操作部件驱动装置14。如下所述,端部操作部件驱动装置14用来通过端部操作部件食指和拇指致动扣环16,18的张开和闭合来操纵由端部操作装置支承的端部操作部件,操作器2还包括一用来使端部操作装置支承管8和端部操作装置10绕操作器的长轴22转动的端部操作部件转动装置20。图2显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科器械,包括:一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的细长主体;一可移动地安装在主体远端上的端部操作部件;一端部操作部件驱动装置,它包括:一可移动地安装在主体近端上的可供使用者操纵的端部操作部件致动器;一将端部操作部件致动器与端部操作部件连接起来的驱动装置以使当使用者操纵端部操作部件致动器时,端部操作部件相对于主体移动;以及一端部操作部件转动器,它包括:一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上供使用者操纵的转动致动器;一连接转动致动器和端部操作部件的转动驱动器,以使当使用者操纵转动致动器时可引起端部操作部件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雷M哈伯威变姆H基麦德利克拉克B福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哈伯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