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62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17
本申请涉及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属于乘用车车身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拉延工序,将前门里板板料放入拉延模具内,拉延模具利用凹模和压边圈将前门里板板料压住后,凹模向下运动使前门里板板料冲压成中部向上凸起、两侧下凹的波浪形前门里板胚料;凹模继续向下运动,在凹模和凸模的配合下将前门里板胚料一次拉延成具有预设形状的两个前门里板型面、包边法兰边和压料面的前门里板拉延件,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对称设置且在窗框侧对拼。本申请将两工序拉延工序优化为一次拉延工序,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乘用车车身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前门里板是轿车白车身的典型大型覆盖件,该零件的冲压具有拉延深度高、形状变化剧烈,冲压工艺复杂等制造特点,经常出现起皱、开裂和回弹等质量缺陷。不仅如此,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汽车对降低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冲压领域,提高材料利用率成为降低制造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0003]对于前门里板的成形工艺技术,国内企业虽然也开始了前门里板的工艺技术开发,并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但目前主要采用单件成形拉延成形和左右对拼闭口拉延的工艺方式,上述两种拉延工艺均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0004]相关技术中,传统汽车前门里板由于车型设计原因,汽车前门里板深度深浅不一,深度较深时会导致冲压成型工艺困难。对于车门里板深度较深的零件,传统技术方案需要采用四工序冲压加工,即第一工序第一次拉延,第二工序第二次拉延;第三工序冲孔和切边;第四工序斜冲孔和翻边。
[0005]但是,现有技术采用四工序冲压加工,加工工序数多,模具数量多,投资成本高,加工能耗高,导致零件成本高。且四工序冲压加工时,在第二次拉延时,需要压力机设备或者模具提供压边力。使用压力机设备提供压边力时,需要增加液压垫或气垫,设备投资增加。当使用模具提供压边力时,需要在模具中布置氮气缸,模具体积大,且氮气缸易损坏,安全风险大,备件成本高。
[0006]为了解决前门里板零件深度深,采用一次拉延成型困难的问题,现有技术还采用分件设计零件的方式,将前门里板拆分为前门里板前侧和前门里板后侧两个零件,门里板前侧和前门里板后侧分别拉延成型后采用焊接连接成整体,以减小前门里板零件的拉延深度,保证成型性。
[0007]但是,上述分件设计零件的方式存在零件数量增多,模具投资增加。零件增加,总的加工工序增加,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增加焊接工序,导致前门里板尺寸精度差,并且材料利用率降低,导致整车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汽车前门里板难以一次拉延成型,导致加工工序数多,模具数量多,投资成本高,加工能耗高、效率低,零件成本高的问题。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第一拉延工序,将前门里板板料放入拉延模具内,拉延模具利用凹模和压边圈将
前门里板板料压住后,凹模向下运动使前门里板板料冲压成中部向上凸起、两侧下凹的波浪形前门里板胚料;
[0011]凹模继续向下运动,在凹模和凸模的配合下将前门里板胚料一次拉延成具有预设形状的两个前门里板型面、包边法兰边和压料面的前门里板拉延件,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对称设置且在窗框侧对拼。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前门里板型面铰链侧的压料面的中部冲压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曲面,所述第一凸曲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下凹的第一凹曲面,所述第一凸曲面的波峰与第一凹曲面的波谷之间的高差为40

50mm;
[0013]所述第一凸曲面与第一凹曲面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凸曲面的半径为495

505mm,所述第一凹曲面的半径为1450

1550mm,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半径为950

1050m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前门里板型面门锁侧的压料面的中部冲压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曲面,所述第二凸曲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下凹的第二凹曲面,所述第二凸曲面的波峰与第二凹曲面的波谷之间的高差为50

60mm;
[0015]所述第二凸曲面与第二凹曲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二凸曲面的半径为195

205mm,所述第二凹曲面的半径为1450

1550mm,所述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半径为950

1050mm。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门锁侧的对拼部位拉延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工艺补充坡面,所述工艺补充坡面向下和向前门里板型面方向倾斜,所述工艺补充坡面与前门里板型面的搭接处设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的半径为8mm;
[0017]两个对称设置的工艺补充坡面之间的侧壁拉延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包括半径为R15mm的第一凸圆角,半径为R20mm的第一凹圆角,第一台阶的拔模角度为15
°

[0018]所述第二台阶包括半径为R35mm的第二凸圆角,半径为R10mm的第二凹圆角,第二台阶的拔模角度为15
°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铰链侧的对拼部位拉延有工艺补充侧壁,所述工艺补充侧壁与前门里板型面搭接处设有半径为40mm的第三凸圆角,工艺补充侧壁与压料面搭接处设有半径为20mm的第三凹圆角,所述工艺补充侧壁的拔模角度为15
°

[0020]所述工艺补充侧壁的顶部拉延有对拼平面,所述对拼平面上设有向下凹的吸皱凹筋,所述吸皱凹筋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20mm、深度为3.5mm,所述对拼平面与前门里板型面搭接处拉延有三角形斜面,所述三角形斜面上拉延有形成拉应变和压应变的第四凹圆角,所述第四凹圆角的半径为10mm。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门锁侧的包边法兰边与压料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10mm,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门锁侧的压料面设置凸起特征和下凹特征,下凹特征的圆角半径为6

8mm,凸起特征的圆角半径为15mm;
[0022]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门槛侧的边角位置拉延有半径为20mm的第三凸圆角和半径为10mm的第五凹圆角,所述第三凸圆角和第五凹圆角之间的侧壁拔模角度为35
°‑
40
°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门里板板料由第一板料和第二板料焊接组成,所述第一
板料的厚度大于第二板料的厚度,所述第一板料位于铰链侧,所述第二板料位于门锁侧;
[0024]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门槛侧的第一板料设有半径为18mm的第六凹圆角,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门槛侧的第二板料设有半径为10mm的第七凹圆角。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铰链侧的第一板料设有半径为10mm的第四凸圆角和半径为10mm的第八凹圆角,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铰链侧的压料面高度低于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靠近铰链侧的包边法兰边的高度。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修边、整形、直冲孔、分切工序,将前门里板拉延件放入修边、整形、直冲孔、分切模具内,修边、整形、冲孔、分切模具利用压料板压紧前门里板拉延件后,利用修边镶块以切除包边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拉延工序,将前门里板板料放入拉延模具内,拉延模具利用凹模和压边圈将前门里板板料压住后,凹模向下运动使前门里板板料冲压成中部向上凸起、两侧下凹的波浪形前门里板胚料;凹模继续向下运动,在凹模和凸模的配合下将前门里板胚料一次拉延成具有预设形状的两个前门里板型面(101)、包边法兰边(102)和压料面(103)的前门里板拉延件(100),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101)对称设置且在窗框侧对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靠近前门里板型面(101)铰链侧的压料面(103)的中部冲压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曲面(104),所述第一凸曲面(10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下凹的第一凹曲面(105),所述第一凸曲面(104)的波峰与第一凹曲面(105)的波谷之间的高差为40

50mm;所述第一凸曲面(104)与第一凹曲面(105)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过渡段(106)连接,所述第一凸曲面(104)的半径为495

505mm,所述第一凹曲面(105)的半径为1450

1550mm,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106)的半径为950

10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靠近前门里板型面(101)门锁侧的压料面(103)的中部冲压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曲面(107),所述第二凸曲面(107)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下凹的第二凹曲面(108),所述第二凸曲面(107)的波峰与第二凹曲面(108)的波谷之间的高差为50

60mm;所述第二凸曲面(107)与第二凹曲面(108)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过渡段(109)连接,所述第二凸曲面(107)的半径为195

205mm,所述第二凹曲面(108)的半径为1450

1550mm,所述第二圆弧过渡段(109)的半径为950

105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101)靠近门锁侧的对拼部位拉延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工艺补充坡面(110),所述工艺补充坡面(110)向下和向前门里板型面(101)方向倾斜,所述工艺补充坡面(110)与前门里板型面(101)的搭接处设有过渡圆角(111),过渡圆角(111)的半径为8mm;两个对称设置的工艺补充坡面(110)之间的侧壁拉延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大于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包括半径为R15mm的第一凸圆角(112),半径为R20mm的第一凹圆角(113),第一台阶的拔模角度为15
°
;所述第二台阶包括半径为R35mm的第二凸圆角(114),半径为R10mm的第二凹圆角(115),第二台阶的拔模角度为15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序双门对拼汽车前门里板冲压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门里板型面(101)靠近铰链侧的对拼部位拉延有工艺补充侧壁(116),所述工艺补充侧壁(116)与前门里板型面(101)搭接处设有半径为40mm的第三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彭永前陈中春袁河清崔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