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007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转底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包括:振动布料器,其上具备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输送平台以及一体成型于其一侧的溜槽,所述溜槽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逐步向着所述输送平台降低,沿所述输送机构延伸方向的两侧还相平行的竖立设置有两个立板,对应所述输送平台的两侧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分流组件,且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远离所述溜槽的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分流组件,烘干后的生球经第一缓冲分流组件缓冲及筛分后,整体物料可相对均匀,再由第二缓冲分流组件筛分后,使得生球均匀的进入振动布料器上的9条布料槽,且能有效控制入炉料层高度。炉料层高度。炉料层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转底炉
,尤其涉及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底炉处理含铁锌尘泥是国内新兴的资源循环利用工艺。该工艺将含锌铁尘泥制成含碳球团,烘干后由振动布料器槽体振动将烘干球团通过9个布料槽均匀布到转底炉炉盘上进行还原,炉盘布料料层厚度直接影响球团还原效果。
[0003]目前国内外对转底炉含碳烘干球团布料入炉还原方式有且只有1种:利用振动布料器中的偏心块旋转产生离心力,使筛厢、振动器等可动部分作强制的连续的圆或近似圆的运动促使物料连续不断流动,最终振动将烘干后的含碳球团通过9个布料槽均匀布到转底炉炉盘上,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入振动布料器的烘干球团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响下(例如压球量调整、链篦机出料不均匀导致进入振动布料器的烘干球团瞬时量不稳定)振动布料进9条布料槽的料量无法保证均匀,即进料量由中部向两侧递减,烘干球团布料主要集中在布料器中部跑道并向两侧扩散,造成炉内布料中部跑道料层厚度大于内外环侧跑道料层厚度,会造成炉底中部高度大于两侧,长久如此有一定造成炉底卡料的风险;第二点则是在生产过程中,若因压球处理量提量后,振动布料器布料量也随之提高,各布料槽虽进料均匀,但实际瞬时进料量已大于转底炉炉盘布料理想料层厚度(1~2层球团),导致炉盘料层过厚,含碳球团无法还原充分,间接影响炉底高度,将会产生炉底卡料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包括:振动布料器,其上具备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输送平台以及一体成型于其一侧的溜槽,所述溜槽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逐步向着所述输送平台降低,沿所述输送机构延伸方向的两侧还相平行的竖立设置有两个立板,对应所述输送平台的两侧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分流组件,且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远离所述溜槽的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分流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和所述第二缓冲分流组件用以实现对流经所述输送机构的物料进行缓冲分流。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溜槽的方向依次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第一上杆、第一中杆以及第一下杆,所述第一上杆、第一中杆以及第一下杆的高度逐步降低,并且,所述第一下杆可活动的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为120mm,且所述第一上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和所述溜槽的接合处的间距为200mm,所述第一中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的高度差为100mm,且所述第一中杆中心和所述第一上杆中心的间距为50mm,所述第
一下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的高度差为80mm,且所述第一下杆中心和所述第一中杆的间距为30mm,所述第一上杆、第一中杆以及第一下杆均为直径30mm的限位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分流组件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溜槽的方向依次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第二上杆、第二中杆以及第二下杆,所述第二上杆、第二中杆以及第二下杆的高度逐步降低,并且,所述第二下杆可活动的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为125mm,所述第二中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的高度差为100mm,且所述第二中杆中心和所述第二上杆中心的间距为40mm,所述第二下杆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的高度差为80mm,且所述第二下杆中心和所述第二中杆中心的间距为30mm,所述第二上杆、第二中杆以及第二下杆均为直径30mm的限位杆。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和所述第二缓冲分流组件之间的间距为320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
[0012]①
烘干后的生球经第一缓冲分流组件缓冲及筛分后,整体物料可相对均匀,基本不存在一侧料多,一侧料少,再由第二缓冲分流组件筛分后,使得生球均匀的进入振动布料器上的9条布料槽,且能有效控制入炉料层高度。
[0013]②
利用圆形钢管(即限位杆)即能进行改造焊接,结构简单,实际使用效果收益明显,相对未安装限流杆,入炉还原效果均有提高。
[0014]③
后续调节时,只需要调节限流杆高度即可调节布料料层高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缓冲分流组件以及第二缓冲分流组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输送机构;11、输送平台;12、溜槽;
[0020]2、立板;
[0021]3、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1、第一上杆;32、第一中杆;33、第一下杆;
[0022]4、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1、第二上杆;42、第二中杆;43、第二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包括:
[0026]振动布料器,其上具备有输送机构1,输送机构1具有:输送平台11以及一体成型于其一侧的溜槽12,溜槽12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逐步向着输送平台11降低;
[0027]沿输送机构1延伸方向的两侧还相平行的竖立设置有两个立板2;
[0028]对应输送平台11的两侧立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且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远离溜槽12的两个立板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通过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和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用以实现对流经输送机构1的物料进行缓冲分流。
[0029]具体的,待加工的物料会顺着倾斜设置的溜槽12滑动至输送平台11上,接着,顺着输送平台11逐步向着布料槽移动,完成对物料的加工,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和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会实现对物流的整理以及缓冲,其中,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主要的目的是将物料均匀的平铺在输送平台11上,方便后续对物料的输送,避免出现堆料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部分的起到对物料的缓冲效果,同时,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的作用在于,当物料输送的过多时,配合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实现对物流的分流,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和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均用以控制物料的运输高度,从而便于后续对物料的加工。
[0030]请参阅图1

3,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包括:沿着远离溜槽12的方向依次设置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布料器,其上具备有输送机构(1);所述输送机构(1)具有:输送平台(11)以及一体成型于其一侧的溜槽(12);所述溜槽(12)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逐步向着所述输送平台(11)降低;沿所述输送机构(1)延伸方向的两侧还相平行的竖立设置有两个立板(2);对应所述输送平台(11)的两侧所述立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且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远离所述溜槽(12)的两个所述立板(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通过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和所述第二缓冲分流组件(4)用以实现对流经所述输送机构(1)的物料进行缓冲分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分流组件(3)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溜槽(12)的方向依次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2)之间的第一上杆(31)、第一中杆(32)以及第一下杆(33);所述第一上杆(31)、第一中杆(32)以及第一下杆(33)的高度逐步降低,并且,所述第一下杆(33)可活动的连接于两个所述立板(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振动布料器布料均匀度及稳定入炉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杆(31)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11)之间的高度差为120mm,且所述第一上杆(31)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11)和所述溜槽(12)的接合处的间距为200mm;所述第一中杆(32)中心与所述输送平台(11)的高度差为100mm,且所述第一中杆(32)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周天明李佳迪张鑫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普资源利用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