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293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转底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转底炉上的溜槽,其上运输有待加工的高温物料,位于所述溜槽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冷却部件,其用以对流经所述溜槽顶部的待加工的高温物料进行降温冷却,其中,流经所述冷却部件内的冷却液沿所述溜槽的延伸方向呈S形回路流通,并且,所述冷却部件内流通的冷却液直接与所述溜槽的底壁相接触,冷却液从一侧钢条上开设的进水孔进入冷却部件内部,接着,顺着呈C形的槽钢内壁进行流通,当移动到过孔位置后,其会流经过孔,转移至下一条相邻的槽钢内部,进而,顺着多条槽钢之间开设的过孔流经整个冷却部件,最终由另一侧钢条上开设的出水孔排出。最终由另一侧钢条上开设的出水孔排出。最终由另一侧钢条上开设的出水孔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转底炉
,尤其涉及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底炉处理含铁锌尘泥是新兴的资源循环利用工艺,该工艺将含锌铁尘泥制成含碳球团,利用振动布料器均匀布置于转底炉炉底,高温还原生成的 DRI(直接还原铁)球团并通过出料溜槽进入冷却机冷却,DRI球团进入出料溜槽时的温度>1000℃,溜槽经过球团加热后,外部温度可达300~400℃。溜槽受热膨胀,不仅造成溜槽耐材脱落,并且挤压与其直接相连的转底炉与冷却机,使其受力导致圆筒基座变形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转底炉上的溜槽,其上运输有待加工的高温物料,位于所述溜槽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冷却部件,其用以对流经所述溜槽顶部的待加工的高温物料进行降温冷却,其中,流经所述冷却部件内的冷却液沿所述溜槽的延伸方向呈S形回路流通,并且,所述冷却部件内流通的冷却液直接与所述溜槽的底壁相接触。
[0005]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件包括:沿所述溜槽底部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其两侧位置的钢条,两个所述钢条之间依次平行的分布有若干呈C形的,且和所述溜槽底壁固接的槽钢,每个所述槽钢的两端均和对应所述钢条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槽钢之间均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过孔,并且,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过孔均错位排布,两侧所述钢条上还分别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进水孔以及出水孔。
[0006]优选的,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槽钢的外壁之间均无缝贴合,并且,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槽钢的外壁之间焊接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进水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条的对侧位置。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件的长度与所述溜槽延伸方向的长度一致,且所述冷却部件的宽度与所述溜槽的长度一致。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件内的冷却液流通方向与所述溜槽顶部的待加工高温物料的运输方向相反。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
[0011]冷却液从一侧钢条上开设的进水孔进入冷却部件内部,接着,顺着呈C形的槽钢内壁进行流通,当移动到过孔位置后,其会流经过孔,转移至下一条相邻的槽钢内部,进而,顺着多条槽钢之间开设的过孔流经整个冷却部件,最终由另一侧钢条上开设的出水孔排出,由于冷却液直接与溜槽的底壁相接触,因此,运输在其上的待加工的高温物料会和冷却液
发生热交换,从而,通过冷却液吸收掉物料中的高温,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快速冷却降温,以便保证后续加工工作的正常工作效率。
[0012]由于每相邻设置的两个过孔之间错位排布,且进水孔、出水孔分别位于两个钢条的对侧位置,因此,流入到多个槽钢组成的冷却部件内时,冷却液会沿着S形流路进行流动,从而,有效的增大了和高温物料之间的热交换时间,从而,提升了本装置对高温物料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多个槽钢在溜槽底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冷却部件在溜槽底部的安装结构仰视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冷却部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冷却液的流通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溜槽的侧视图;
[0019]图中:
[0020]1、溜槽;
[0021]2、冷却部件;21、钢条;22、槽钢;23、过孔;24、进水孔;25、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转底炉上的溜槽1,其上运输有待加工的高温物料,位于溜槽1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冷却部件2,其用以对流经溜槽1顶部的待加工的高温物料进行降温冷却,其中,流经冷却部件 2内的冷却液沿溜槽1的延伸方向呈S形回路流通,并且,冷却部件2内流通的冷却液直接与溜槽1的底壁相接触;
[0025]冷却部件2包括:沿溜槽1底部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其两侧位置的钢条 21,两个钢条21之间依次平行的分布有若干呈C形的,且和溜槽1底壁固接的槽钢22,每个槽钢22的两端均和对应钢条2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槽钢22之间均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过孔23,并且,每相邻设置的两个过孔23均错位排布,两侧钢条21上还分别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进水孔24以及出水孔25。
[0026]具体的,利用C形的多个槽钢22在溜槽1的底部搭建形成S型的水路通道,相邻设置的槽钢22之间由焊条焊接固定,保证稳定性,冷却水直接与溜槽 1的底壁相互接触,由底部进入进行换热冷却,实现对高温物料的快速冷却,其目的在于,降低出料溜槽1的温度,减少出料溜槽1的膨胀。
[0027]在实际工作中,多个C形的槽钢22搭建的水冷壁壁温仅100℃,其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高温物料的热交换,同时,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8]应当理解的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其原理为:冷却液由一侧的钢条21 上开设
的进水孔24进入到槽钢22内部,接着,顺着槽钢22的预设方向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和溜槽1的底部相接触,当遇到过孔23时,其穿过过孔23,转移到下一槽钢22内,并接着沿上述步骤,直至移动到另一侧钢条21上开设的出水孔25处,在冷却液移动的过程中,其会不断的对经过溜槽 1的高温物料中的温度进行吸收,实现对物料的降温冷却,并且,当其顺出水孔25排出时,其可进入后续冷凝组件内,实现其的二次使用。
[0029]请参阅图1

6,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槽钢22的外壁之间均无缝贴合,并且,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槽钢22的外壁之间焊接固定;
[0030]出水孔25与进水孔24分别位于两个钢条21的对侧位置。
[0031]具体的,相邻设置的两个槽钢22的端壁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无缝固定,从而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本装置的结构强度,另外一方面,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冷却液在流通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渗漏,减少了后续工作人员维修的工作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冷却液的损耗成本。
[0032]出水孔25与进水孔24相对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冷却液顺着S形流路进行流动,从而增大和高温物料之间的接触时间以及面积,提升了换热效率以及换热质量。
[0033]请参阅图1

6,冷却部件2的长度与溜槽1延伸方向的长度一致,且冷却部件2的宽度与溜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转底炉上的溜槽(1),其上运输有待加工的高温物料;位于所述溜槽(1)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冷却部件(2),其用以对流经所述溜槽(1)顶部的待加工的高温物料进行降温冷却;其中,流经所述冷却部件(2)内的冷却液沿所述溜槽(1)的延伸方向呈S形回路流通;并且,所述冷却部件(2)内流通的冷却液直接与所述溜槽(1)的底壁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底炉出料溜槽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2)包括:沿所述溜槽(1)底部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于其两侧位置的钢条(21);两个所述钢条(21)之间依次平行的分布有若干呈C形的,且和所述溜槽(1)底壁固接的槽钢(22);每个所述槽钢(22)的两端均和对应所述钢条(2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每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槽钢(22)之间均开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过孔(23);并且,每相邻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尹位森范玉峰任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普资源利用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