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974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包括:支臂、轮胎、旋转轴组件、液压缓冲柱和机身固定支架;所述支臂倾斜设置,且所述支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轮胎,所述支臂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组件上;所述液压缓冲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臂的上段,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固定支架。该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能在无人直升机降落时,降低轮胎与地面接触时的冲击力,避免机身因起降过程时的冲击而损坏,使无人直升机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地面的起降。人直升机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地面的起降。人直升机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地面的起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

技术介绍

[0002]无人直升机作为一种旋翼飞行器,具有机动灵活、起降方便的特点,因此在作战、侦查、反潜、救护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合适的起落场地在直升机的很多应用场合如战场、救灾等并不容易找到,这给直升机执行任务带来诸多不便,极大的降低了执行任务的效率,因此,需要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对机身的起降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现有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均采用刚性结构无法使无人直升机适应比较复杂的地形升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包括:支臂、轮胎、旋转轴组件、液压缓冲柱和机身固定支架;所述支臂倾斜设置,且所述支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轮胎,所述支臂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组件上;所述液压缓冲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臂的上段,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固定支架。
[0005]优选的,所述支臂的下端连接有水平轮轴,且所述水平轮轴通过螺母连接在所述轮胎内的轴承上,使所述轮胎通过所述轴承绕所述水平轮轴转动。
[0006]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组件包括:套筒和旋转轴,所述套筒套接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支臂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上,使所述支臂通过所述套筒绕所述旋转轴转动。<br/>[0007]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壁粘接固定有耐磨衬套。
[0008]优选的,所述套筒包括上壳套和下壳套,所述上壳套和下壳套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套接在所述旋转轴上,且所述支臂的上端焊接固定在所述下壳套上。
[0009]优选的,所述液压缓冲柱的两端均通过设置的转动座分别与所述支臂和机身固定支架转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当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若一侧的地势偏高,支臂向上受力压缩缓冲支柱,同时支臂绕旋转轴组件旋转,轮胎水平位置升高,以此平衡无人直升机左右两侧起落架的水平差,且能在无人直升机降落时,降低轮胎与地面接触时的冲击力,避免机身因起降过程时的冲击而损坏,使无人直升机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地面的起降。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轮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轴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支臂;11、水平轮轴;12、螺母;2、轮胎;21、轴承;3、旋转轴组件;31、套筒;311、上壳套;312、下壳套;32、旋转轴;33、耐磨衬套;4、液压缓冲柱;41、转动座;5、机身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16]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包括:支臂1、轮胎2、旋转轴组件3、液压缓冲柱4和机身固定支架5;支臂1倾斜设置,且支臂1的下端转动连接轮胎2,支臂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旋转轴组件3上;液压缓冲柱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臂1的上段,另一端转动连接机身固定支架5。本实施例中,起落架整体在机身底部对称安装有两组,具体的,支臂1的上段连接的液压缓冲柱4通过机身固定支架5连接在机身壳体的侧面,且支臂1的上端部通过旋转轴组件3转动连接在机身壳体的底部,当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若左侧地势偏高时,支臂2向上受力压缩缓冲支柱3,同时支臂2绕旋转轴组件3旋转,轮胎1水平位置升高,以此平衡无人直升机左右两侧起落架的水平差,且能在无人直升机降落时,降低轮胎2与地面接触时的冲击力,避免机身因起降过程时的冲击而损坏,使无人直升机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地面的起降。
[0017]进一步的,支臂1的下端连接有水平轮轴11,且水平轮轴11通过螺母12连接在轮胎2内的轴承21上,使轮胎2通过轴承21绕水平轮轴11转动。支臂1通过水平轮轴11确保轮胎2能呈竖直状态与地面接触。
[0018]具体的,旋转轴组件3包括:套筒31和旋转轴32,套筒31套接在旋转轴32上,支臂1的上端固定在套筒31的外表面上,使支臂1通过套筒31绕旋转轴32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套筒31套接在旋转轴32上时,套筒31的内壁与旋转轴32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其支臂1的下端受力时,其上端能绕旋转轴32转动,以此抵消支臂1受力状况下的冲击力,同时,
旋转轴32的两端通过螺栓螺母的方式固定在无人直升机的机身底部。
[0019]此外,套筒31的内壁粘接固定有耐磨衬套33。通过设置的耐磨衬套33能降低套筒31与旋转轴32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延长套筒31和旋转轴32的使用寿命。
[0020]更进一步的,套筒31包括上壳套311和下壳套312,上壳套311和下壳套312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套接在旋转轴32上,且支臂1的上端焊接固定在下壳套312上。通过设置的上壳套311和下壳套312便于使套筒31套接在旋转轴32上,安装简便,便于后期的设备维护。
[0021]此外,液压缓冲柱4的两端均通过设置的转动座41分别与支臂1和机身固定支架5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动座41上设置有转轴连接液压缓冲柱4,确保支臂1收到冲击力的状况下能够传递给液压缓冲柱4使其压缩,以此吸收耗散能量。
[0022]本实施例的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在使用时,起落架整体在机身底部对称安装有两组,支臂1的上段连接的液压缓冲柱4通过机身固定支架5连接在机身壳体的侧面,且支臂1的上端部通过旋转轴组件3转动连接在机身壳体的底部,当无人直升机降落时,若左侧地势偏高时,支臂2向上受力压缩缓冲支柱3,同时支臂2绕旋转轴组件3旋转,轮胎1水平位置升高,以此平衡无人直升机左右两侧起落架的水平差,且能在无人直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臂(1)、轮胎(2)、旋转轴组件(3)、液压缓冲柱(4)和机身固定支架(5);所述支臂(1)倾斜设置,且所述支臂(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轮胎(2),所述支臂(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组件(3)上;所述液压缓冲柱(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臂(1)的上段,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固定支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1)的下端连接有水平轮轴(11),且所述水平轮轴(11)通过螺母(12)连接在所述轮胎(2)内的轴承(21)上,使所述轮胎(2)通过所述轴承(21)绕所述水平轮轴(1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组件(3)包括:套筒(31)和旋转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喆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