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816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一级缸筒,一级缸筒的下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托座,一级缸筒中设有二级缸筒,所述二级缸筒中设有活塞杆,托座上固定有蓄能器,蓄能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塞分隔为上气腔和下油腔,托座中集成有双向泵,双向泵的上油口与蓄能器的下油腔连通,双向泵的下油口与一级缸筒和二级缸筒的正腔连通。本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结构紧凑,多级缸油液闭式运行,将蓄能与举升功能一体化,其输出功率大,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实现大吨位物体的快速举升。物体的快速举升。物体的快速举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系统因其可靠性高、承载能力强,一直是重载举升的优秀选择,但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即泵输出流量不足时举升速度缓慢,要增大泵输出的流量,则需要液压动力单元体积增大、质量增重、耗能增多。大吨位物体的快速举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使用前景,尤其是同步实现举升时间短、占用空间少、需求功率小和可以车载使用的大吨位举升装置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从提升大吨位举升性能的角度出发,创新的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多级缸油液闭式运行,将蓄能与举升功能一体化,其输出功率大,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实现大吨位物体的快速举升。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
[0005]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一级缸筒,所述一级缸筒的下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托座,所述一级缸筒中设有二级缸筒,所述二级缸筒中设有活塞杆,所述托座上固定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塞分隔为上气腔和下油腔,所述托座中集成有双向泵,所述双向泵的上油口与蓄能器的下油腔连通,所述双向泵的下油口与一级缸筒和二级缸筒的正腔连通。
[0006]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二级缸筒的周壁中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上端口与二级缸筒的反腔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的下端口与一级缸筒的反腔连通,所述活塞杆的内腔通过第二活塞分隔为上储能腔和下储油腔,所述第二活塞通过储能弹簧与活塞杆的内腔顶壁连接,所述下储油腔通过第一油口与二级缸筒的反腔连通,所述一级缸筒的反腔、二级缸筒的反腔和活塞杆的下储油腔中充有液压油。
[000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一级缸筒的托座中设有旁通油道,所述旁通油道的上端口与蓄能器的下油腔连通,所述旁通油道的下端口与一级缸筒的正腔和二级缸筒的正腔连通,所述旁通油道中设有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口与双向泵的下油口连通。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蓄能器为套在一级缸筒外侧的环状结构,所述双向泵和旁通油道分别对称设有两个。
[000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托座中设有与一级缸筒的正腔和二级缸筒的正腔连通的公共油道,所述双向泵的下油口和旁通油道的下端口均与公共油道连通。
[001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二级缸筒的下端设
有第三活塞,所述一级缸筒的内腔通过第三活塞分隔为一级缸筒正腔和一级缸筒反腔,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设有第四活塞,所述二级缸筒的内腔通过第四活塞分隔为二级缸筒正腔和二级缸筒反腔,所述一级缸筒正腔和二级缸筒正腔均与公共油道连通,所述一级缸筒反腔和二级缸筒反腔均与活塞杆的下储油腔连通。
[001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二级缸筒的周壁中的第一油道竖直设置且左右对称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油道的上端口均紧挨二级缸筒的内顶壁,两个所述第一油道的下端口均紧挨第三活塞的上表面。
[0012]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油口设置在活塞杆的下端,且所述第一油口左右对称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油口均紧挨第四活塞的上表面。
[001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旁通油道竖直设置在双向泵后侧的托座中。
[001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活塞的中央设有第二油口,所述一级缸筒的下端设有与公共油道连通的第三油口,且所述第三油口的内径大于第二油口的内径。
[0015]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重载快速举升使用工况的要求,使用双向泵作为液压动力单元,实现径向尺寸最小化结构紧凑;采用多级缸油液的闭式运行方式,并将蓄能与举升功能一体化,可有效降低能耗,并且达到大功率快速举升的目的,对于液压泵的输出功率要求低,低于同类型设备的能耗水平;可以实现重载物体的快速举升和收拢状态的体积最小化;举升和收拢依靠液压泵的运行工况控制,运行精度高,相比其他装置降低了控制难度,提升车载大吨位快速举升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的举升初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的收拢初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包括上端开口的一级缸筒1,一级缸筒1的下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托座11,一级缸筒1中设有二级缸筒2,二级缸筒2中设有活塞杆3,托座11上固定有蓄能器4,蓄能器4包括壳体41,壳体41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塞42分隔为上气腔43和下油腔44,托座11中集成有双向泵5,双向泵5的上油口与蓄能器4的下油腔44连通,双向泵5的下油口与一级缸筒1和二级缸筒2的正腔连通。
[0020]并在二级缸筒2的周壁中设有第一油道21,第一油道21的上端口与二级缸筒2的反腔连通,第一油道21的下端口与一级缸筒1的反腔连通,活塞杆3的内腔通过第二活塞31分隔为上储能腔32和下储油腔33,第二活塞31通过储能弹簧34与活塞杆3的内腔顶壁连接,下储油腔33通过第一油口35与二级缸筒2的反腔连通,一级缸筒1的反腔、二级缸筒2的反腔和活塞杆3的下储油腔33中充有液压油。
[0021]一级缸筒1整体呈现上半部外径大于下半部外径的“凸”字形结构,托座11即为“凸”字形结构的下半部,并将双向泵5集成在托座1,可以大幅减少液压举升装置整体的尺寸。在实际应用中,蓄能器4中的油液流入一级缸筒1和二级缸筒2的正腔,活塞杆3正腔连通腔中,一级缸筒1的反腔和二级缸筒2的反腔中的油液流入活塞杆3的下储油腔33中,二级缸筒2和活塞杆3举升;在收拢过程中,一级缸筒1和二级缸筒2的正腔中的油液流回蓄能器4中,活塞杆3的下储油腔33中的油液流回一级缸筒1的反腔和二级缸筒2的反腔中中,二级缸筒2和活塞杆3回落。
[002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向泵5作为液压动力单元,双向泵5可以选用齿轮泵、叶片泵或柱塞泵,本实施例中优选用叶片泵中的集成电机泵,来达到径向尺寸最小化和结构紧凑的目的,当双向泵5正向运转时,进行举升过程,当双向泵5反向运转时,进行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一级缸筒(1),所述一级缸筒(1)的下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托座(11),所述一级缸筒(1)中设有二级缸筒(2),所述二级缸筒(2)中设有活塞杆(3),所述托座(11)上固定有蓄能器(4),所述蓄能器(4)包括壳体(41),所述壳体(41)的内腔通过第一活塞(42)分隔为上气腔(43)和下油腔(44),所述托座(11)中集成有双向泵(5),所述双向泵(5)的上油口与蓄能器(4)的下油腔(44)连通,所述双向泵(5)的下油口与一级缸筒(1)和二级缸筒(2)的正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缸筒(2)的周壁中设有第一油道(21),所述第一油道(21)的上端口与二级缸筒(2)的反腔连通,所述第一油道(21)的下端口与一级缸筒(1)的反腔连通,所述活塞杆(3)的内腔通过第二活塞(31)分隔为上储能腔(32)和下储油腔(33),所述第二活塞(31)通过储能弹簧(34)与活塞杆(3)的内腔顶壁连接,所述下储油腔(33)通过第一油口(35)与二级缸筒(2)的反腔连通,所述一级缸筒(1)的反腔、二级缸筒(2)的反腔和活塞杆(3)的下储油腔(33)中充有液压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缸筒(1)的托座(11)中设有旁通油道(12),所述旁通油道(12)的上端口与蓄能器(4)的下油腔(44)连通,所述旁通油道(12)的下端口与一级缸筒(1)的正腔和二级缸筒(2)的正腔连通,所述旁通油道(12)中设有液控单向阀(6),所述液控单向阀(6)的控制油口(61)与双向泵(5)的下油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大吨位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4)为套在一级缸筒(1)外侧的环状结构,所述双向泵(5)和旁通油道(12)分别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林刘相新刘琦黎兰谷捷周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