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753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属于千斤顶油路领域,解决现有千斤顶油路容易出现钢绞线散股甚至窝缸的问题。它包括将第一Y型换向阀的油口A1与下夹持油缸的下腔连通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将第一Y型换向阀的油口B1与下夹持油缸的上腔连通的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将第二Y型换向阀的油口A2与上夹持油缸的下腔连通的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和将第二Y型换向阀的油口B2与上夹持油缸的上腔连通的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所述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均设有使油缸回到换向阀的液流需克服一个背压压力的背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路,有效防止钢绞线窝缸的问题。止钢绞线窝缸的问题。止钢绞线窝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


[0001]本技术涉及千斤顶油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

技术介绍

[0002]以钢绞线作为承力构件的千斤顶(如提升千斤顶、牵引千斤顶等)一般包含上、下两个夹持油缸,分别控制上、下夹具的打开(松开钢绞线)或锁紧(夹紧钢绞线)。
[0003]现有的夹持油缸控制油路多采用中位机能为O型的换向阀,当换向阀处于中位时,上、下夹持油缸保持在打开或锁紧位置。这种油路的缺点是:当上、下夹持油缸均处于锁紧位置,由于其它原因使千斤顶的主顶执行缩缸动作时,上、下夹持油缸之间的钢绞线就会出现散股现象,散股严重的,待力卸载后钢绞线不能恢复原状(即通常说的窝缸);当使千斤顶的主顶执行伸缸动作时,上、下夹持油缸之间的钢绞线就会出现被拉拔,使钢绞线及夹片被拉伤拉坏,给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
[0004]现有的部分夹持油缸控制油路也有采用中位机能为Y型的换向阀,当换向阀处于中位时,上、下夹持油缸处于浮动状态,以解决O型中位机能的换向阀的缺陷。但这种油路的缺点是:由于油缸等的重力、夹具内部的弹簧力等因素,会使得夹持油缸的位置出现不可控的变动,造成控制逻辑中断,钢绞线窝缸、被拉伤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有效防止钢绞线散股、被拉伤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包括将第一Y型换向阀的油口A1与下夹持油缸的下腔连通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将第一Y型换向阀的油口B1与下夹持油缸的上腔连通的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将第二Y型换向阀的油口A2与上夹持油缸的下腔连通的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和将第二Y型换向阀的油口B2与上夹持油缸的上腔连通的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所述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均设有使油缸回到换向阀的液流需克服一个背压压力的背压组件。
[000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背压组件包括进油单向阀和回油单向阀,所述的进油单向阀、回油单向阀均反向并联的连通在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单向阀的背压压力小于或等于0.5MPa。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Y型换向阀的油口T1以及第二Y型换向阀的油口T2均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Y型换向阀的油口P1以及第二Y型换向阀的油口P2均与供油系统连通。
[00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背压组件为平衡阀,所述的平衡阀分别连通在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上。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0013]本技术的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通过在上夹持油缸和下夹持油缸对应的四个油路上均设置背压组件,使得从换向阀进入油缸的液流可自由流通,而从油缸回到换向阀的液流需克服一个较小的背压,有效防止钢绞线散股、被拉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平衡阀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其中:1

上夹持油缸、2

主顶、3

下夹持油缸、4

进油单向阀、5

回油单向阀、61

第一Y型换向阀、62

第二Y型换向阀、7

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8

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9

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10

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1

平衡阀、111

平衡阀主控阀芯、112

平衡阀单向阀、113

平衡阀调节弹簧、12

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的千斤顶由上夹持油缸1、主顶2和下夹持油缸3组成,钢绞线12贯穿主顶2被上夹持油缸1或下夹持油缸3夹持,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千斤顶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包括将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与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连通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将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B1与下夹持油缸3的上腔连通的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将第二Y型换向阀62的油口A2与上夹持油缸1的下腔连通的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9和将第二Y型换向阀62的油口B2与上夹持油缸1的上腔连通的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0,其中,在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9、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0上均设有使油缸回到换向阀的液流需克服一个背压压力的背压组件。
[0021]优选的,每个背压组件包括进油单向阀4和回油单向阀5,其中,进油单向阀4、回油单向阀5均反向并联的连通在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9、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0上。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对应的进油单向阀4的作用是使液流从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向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自由流通(油路中的液压泵提供压力),而使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向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液流阻断;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对应的回油单向阀5的作用是使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向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的回油压力保持一个较小的压力,当回油压力大于该压力后,液流从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向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的自由流通,而使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向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液流阻断,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9及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0对应的进油单向阀4和回油单向阀5的作用与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的相同。具体的,该回油单向阀5的压力由回油单向阀5内部的弹簧决定,且回油单向阀5的背压压力小于或等于0.5MPa。进一步地,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T1以及第二Y型换向阀62的油口T2均与油箱连通,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P1以及第二Y型换向阀62的油口P2均与供油系统连
通,实现四个油路的供油和回油。
[0022]本实施例的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在使用的过程中:
[0023]当第一Y型换向阀61处于中位时,由于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和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对应的回油单向阀5均保持一个较小的背压(不大于0.5MPa),该背压足以克服下夹持油缸3内部的弹簧力及重力,所以不管下夹持油缸3处于锁紧位置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包括将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A1与下夹持油缸(3)的下腔连通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将第一Y型换向阀(61)的油口B1与下夹持油缸(3)的上腔连通的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将第二Y型换向阀(62)的油口A2与上夹持油缸(1)的下腔连通的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9)和将第二Y型换向阀(62)的油口B2与上夹持油缸(1)的上腔连通的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7)、下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8)、上夹持顶夹紧供油油路(9)、上夹持顶松开供油油路(10)上均设有使油缸回到换向阀的液流需克服一个背压压力的背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斤顶防窝缸保护油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背压组件包括进油单向阀(4)和回油单向阀(5),所述的进油单向阀(4)、回油单向阀(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滔周洪同李兴帅梁涛宾俞华严李荣刘堃朱廷志李沣汉谢诗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