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59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复印机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的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包括下模座、下模芯、上模盖和上模芯,下模座底部设有放置座,下下模芯与下模座之间设有下导热层和下隔热层,下模座内设有两个液压伸缩杆,上模芯与上模盖之间设有上隔热层,上模盖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口,下导热层内设有循环铜管,下模座右端固定安装有导热座,导热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微型泵机,微型泵机上设有循环连接头,导热座右端设有导热板,导热板左端固定连接导热头,导热座右端固定安装双有散热风管,散热风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多根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此装置具备自散热和脱模功能,提升生产效率。产效率。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复印机配件制造
,特别涉及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印机是指静电复印机,它是一种利用静电技术进行文书复制的设备。复印机属模拟方式,只能如实进行文献的复印。复印机在生产过程中会为其配设机盖,机盖的制作一般需要在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生产。
[0003]现有的注塑模具不具备脱模和冷却的功能,在注塑完成后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脱模,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注塑模具不具备脱模和冷却的功能,在注塑完成后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脱模,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涉及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包括下模座、下模芯、上模盖和上模芯,所述下模座底部设有放置座,所述下模芯位于下模座内侧,所述下模芯与下模座之间设有下导热层和下隔热层,所述下隔热层位于下导热层外侧,所述下模座内设有两个液压伸缩杆,所述上模盖位于下模座上方,所述上模芯位于上模盖内侧,所述上模芯与上模盖之间设有上隔热层,所述上模盖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与上模芯固定连通,所述下导热层内设有循环铜管,所述下模座右端固定安装有导热座,所述导热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微型泵机,所述微型泵机上设有循环连接头,两个所述循环连接头分别与循环铜管两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热座右端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左端固定连接导热头,所述导热头位于导热座内,所述导热座右端固定安装双有散热风管,所述散热风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多根所述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座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模盖底部四角处均设有定位杆,提升下模座和上模盖连接的精准度。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铜管呈多连U型发卡型,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板面积小于散热风管内径面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座内设有循环冷液,所述导热板、导热头和循环铜管均采用高导热黄铜制成,进一步提高导热能力。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风管右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网,提升防护性,且能防止外界灰尘污染。
[0012]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隔热层内增设循环铜管进行导热,并
通过微型泵机对循环铜管内的循环冷液进行循环,在导热座内通过导热头和导热板进行导热,最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引风扇对导热板上的热量进行散热,提升模具散热效率和生产效率;通过液压杆的伸缩作用在模具散热完成后推动下模芯进行脱模,方便后期脱模使用。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5]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导热座与散热风管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中:1、下模座;2、下模芯;3、上模盖;4、上模芯;5、放置座;6、下导热层;7、下隔热层;8、液压伸缩杆;9、定位槽;10、定位杆;11、上隔热层;12、注塑口;13、循环铜管;14、导热座;15、微型泵机;16、循环连接头;17、导热板;18、导热头;19、散热风管;20、固定杆;21、驱动马达;22、散热风扇;23、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如图1

3所示,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包括下模座1、下模芯2、上模盖3和上模芯4,下模座1底部设有放置座5,下模芯2位于下模座1内侧,下模芯2与下模座1之间设有下导热层6和下隔热层7,下隔热层7位于下导热层6外侧,下模座1内设有两个液压伸缩杆8,上模盖3位于下模座1上方,上模芯4位于上模盖3内侧,上模芯4与上模盖3之间设有上隔热层11,上模盖3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口12,注塑口12与上模芯4固定连通,下导热层6内设有循环铜管13,下模座1右端固定安装有导热座14,导热座14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微型泵机15,微型泵机15上设有循环连接头16,两个循环连接头16分别与循环铜管13两端固定连通,导热座14右端设有导热板17,导热板17左端固定连接导热头18,导热头18位于导热座14内,导热座14右端固定安装双有散热风管19,散热风管19内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20,多根固定杆20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21,驱动马达2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22。
[0020]下模座1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定位槽9,上模盖3底部四角处均设有定位杆10,提升下模座1和上模盖3连接的精准度;循环铜管13呈多连U型发卡型,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导热板17面积小于散热风管19内径面积;导热座14内设有循环冷液,导热板17、导热头18和循环铜管13均采用高导热黄铜制成,进一步提高导热能力;散热风管19右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网23,提升防护性,且能防止外界灰尘污染。
[0021]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定位杆10和定位槽9的插接作用将上模盖3与下模座1进行连接,并通过注塑口12在下模芯2和上模芯4内进行注塑,通过在下隔热层7内增设循环铜管13进行导热,并通过微型泵机15对循环铜管13内的循环冷液进行循环,在导热座14内通过导热头18和导热板17进行导热,最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引风扇对导热板17上的
热量进行散热,提升模具散热效率和生产效率;通过液压杆的伸缩作用在模具散热完成后推动下模芯2进行脱模,方便后期脱模使用。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印机盖制备用模具装置,包括下模座(1)、下模芯(2)、上模盖(3)和上模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底部设有放置座(5),所述下模芯(2)位于下模座(1)内侧,所述下模芯(2)与下模座(1)之间设有下导热层(6)和下隔热层(7),所述下隔热层(7)位于下导热层(6)外侧,所述下模座(1)内设有两个液压伸缩杆(8),所述上模盖(3)位于下模座(1)上方,所述上模芯(4)位于上模盖(3)内侧,所述上模芯(4)与上模盖(3)之间设有上隔热层(11),所述上模盖(3)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口(12),所述注塑口(12)与上模芯(4)固定连通,所述下导热层(6)内设有循环铜管(13),所述下模座(1)右端固定安装有导热座(14),所述导热座(14)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微型泵机(15),所述微型泵机(15)上设有循环连接头(16),两个所述循环连接头(16)分别与循环铜管(13)两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热座(14)右端设有导热板(17),所述导热板(17)左端固定连接导热头(18),所述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梧州韩明曾小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至简复印机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