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80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及汽车,包括电机壳体、电机轴、输出齿轮、后轴承、电机轴导油嘴和齿轮压紧螺栓;电机轴的后端通过后轴承连接于电机壳体;输出齿轮套设于电机轴的前端,输出齿轮与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齿轮压紧螺栓将输出齿轮同轴压紧于电机轴上;电机轴导油嘴上设有第一导油孔,电机轴的轴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油孔,后轴承、第一导油孔、轴孔、第二导油孔和花键连通;齿轮压紧螺栓与输出齿轮之间设有供花键处的油液流出的出油道。取消了强制润滑油管和为强制润滑油管供油的油泵,在电机轴上增设第二导油孔,并增加电机轴导油嘴,通过润滑回路有效提高花键耐磨性,结构简单、紧凑,降低变速箱布置难度和零部件成本。降低变速箱布置难度和零部件成本。降低变速箱布置难度和零部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传动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节能和环保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混合动力汽车兼顾了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优点,因此越来越备受国内外汽车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青睐,对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开发成为热点。
[0003]当前的混合动力系统一般有电动机和发动机等多个动力源。如今油冷电机以其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汽车混合动力变速器中,汽车在混动、电动、增程、减速滑行等模式下,油冷电机在上述过程中提供动力、发电、制动等,需频繁切换不同模式,若花键润滑不足,容易生锈、磨损,这就要求电机轴花键处有一定润滑油,使花键齿啮合面间形成油膜,从而有效提高花键耐磨性。
[0004]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电机轴花键润滑问题,目前国际上主流混合动力汽车变速箱采用强制润滑方案,在电机轴末端设计一根强制润滑油管,采用油泵供油,保证电机轴内孔存在一定量油液,通过电机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液甩到花键附近的油孔处,进而有效润滑花键,提高花键耐磨性;这种采用强制润滑方案,需专门设计一根油管,通过油泵供油,使得变速箱内部结构复杂、成本高。
[0005]目前前置前驱紧凑型汽车对动力总成布置空间越来越压缩,因此要求动力总成的外围尺寸越来越紧凑;采用强制润滑方案对花键进行润滑会导致动力总成的尺寸增大,不适于应用到前置前驱紧凑型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方案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及汽车。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包括电机壳体、电机轴、输出齿轮、后轴承、电机轴导油嘴和齿轮压紧螺栓;
[0008]所述电机轴的后端通过所述后轴承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
[0009]所述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前端,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与所述电机轴的外周通过花键连接;所述齿轮压紧螺栓与所述电机轴螺接,并将所述输出齿轮同轴压紧于所述电机轴上;
[0010]所述电机轴导油嘴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轴导油嘴上设有第一导油孔,所述电机轴具有轴孔,所述轴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轴孔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端和所述第二导油孔的进油端,所述第一导油孔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后轴承,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出油端连通所述花键;
[0011]所述齿轮压紧螺栓与所述输出齿轮之间设有供所述花键处的油液流出的出油道。
[0012]可选地,还包括挡油件,所述挡油件设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并
用于限制所述轴孔处的油液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回流至所述后轴承。
[0013]可选地,所述挡油件为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嵌于所述轴孔内,所述电机轴导油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环形件内,所述环形件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的周壁和所述轴孔的周壁贴合。
[0014]可选地,所述环形件包括大孔径段和小孔径段,所述大孔径段的外周壁和所述小孔径段的外周壁与所述轴孔的周壁贴合,所述小孔径段的内周壁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的外周壁贴合。
[0015]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后轴承之间设有进油道,所述第一导油孔的进油端连通所述进油道。
[0016]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槽壁与所述后轴承围合形成所述进油道。
[0017]可选地,所述电机轴导油嘴包括导油嘴本体和设于所述导油嘴本体外周的至少一组弹性挡边;
[0018]所述导油嘴本体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所述第一导油孔设于所述导油嘴本体上;
[0019]每组所述弹性挡边与所述导油嘴本体围合形成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进油槽一一对应,所述弹性挡边伸入相应的所述进油槽并弹压于所述进油槽的槽壁上。
[0020]可选地,所述导油嘴本体包括导油盘和同轴连接于所述导油盘的导油柱,所述第一导油孔贯通所述导油盘和所述导油柱,所述弹性挡边设于所述导油盘的周侧;
[0021]所述导油盘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机轴的轴端外,所述导油柱伸入所述轴孔。
[0022]可选地,所述齿轮压紧螺栓包括螺栓头和杆体,所述杆体螺接于所述电机轴;所述螺栓头抵接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面和所述输出齿轮的端面,所述螺栓头后侧设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连通所述花键。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及汽车,取消了强制润滑油管和为强制润滑油管供油的油泵,在电机轴上增设第二导油孔,并增加电机轴导油嘴,使用时变速箱内的油液进到后轴承处,电机轴导油嘴的第一导油孔将后轴承处的油液导入电机轴的轴孔内,电机轴旋转的离心力将轴孔内的油液甩入第二导油孔,第二导油孔内的油液进入花键,再从出油道流出并回到变速箱内,形成润滑回路,以此实现花键的飞溅式润滑,有效提高花键耐磨性,结构简单、紧凑,降低变速箱布置难度和零部件成本,减少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的剖面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的电机轴导油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所示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的齿轮压紧螺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9]1、电机壳体;2、电机轴;201、轴孔;202、第二导油孔;
[0030]3、输出齿轮;4、后轴承;5、电机轴导油嘴;501、导油嘴本体;5011、第一导油孔;5012、导油盘;5013、导油柱;502、弹性挡边;5021、弹片;503、导流槽;
[0031]6、齿轮压紧螺栓;601、螺栓头;6011、出油槽;602、杆体;
[0032]7、花键;8、挡油件;81、大孔径段;82、小孔径段;
[0033]9、前轴承;10、固定轴套;11、旋变转子;12、电机转子;13、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轴2、输出齿轮3、后轴承4、电机轴导油嘴5和齿轮压紧螺栓6;
[0036]电机轴2的后端通过后轴承4连接于电机壳体1;
[0037]输出齿轮3套设于电机轴2的前端,输出齿轮3的内周与电机轴2的外周通过花键7连接;齿轮压紧螺栓6与电机轴2螺接,并将输出齿轮3同轴压紧于电机轴2上;
[0038]电机轴导油嘴5设于电机壳体1内;电机轴导油嘴5上设有第一导油孔5011,电机轴2具有轴孔201,轴孔20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油孔202,轴孔201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电机轴、输出齿轮、后轴承、电机轴导油嘴和齿轮压紧螺栓;所述电机轴的后端通过所述后轴承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所述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前端,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与所述电机轴的外周通过花键连接;所述齿轮压紧螺栓与所述电机轴螺接,并将所述输出齿轮同轴压紧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电机轴导油嘴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轴导油嘴上设有第一导油孔,所述电机轴具有轴孔,所述轴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轴孔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端和所述第二导油孔的进油端,所述第一导油孔的进油端连通所述后轴承,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出油端连通所述花键;所述齿轮压紧螺栓与所述输出齿轮之间设有供所述花键处的油液流出的出油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油件,所述挡油件设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并用于限制所述轴孔处的油液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回流至所述后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件为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嵌于所述轴孔内,所述电机轴导油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环形件内,所述环形件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电机轴导油嘴的周壁和所述轴孔的周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轴花键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包括大孔径段和小孔径段,所述大孔径段的外周壁和所述小孔径段的外周壁与所述轴孔的周壁贴合,所述小孔径段的内周壁与所述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成宇任晓华王川田孝云尹雪戴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