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42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折叠轮椅,包括可折叠的轮椅架及轮组件,轮椅架包括底盘、座位杆、通过第一转轴与座位杆转动连接的靠背杆、位于座位杆下方的底撑杆、后立杆、后连杆,底撑杆上端部通过第二转轴与靠背杆转动连接,其下端部与底盘前端部或中部转动连接,后立杆上端部与座位杆前端部转动连接,其下端部通过第三转轴与底盘后端部转动连接,后连杆上端部通过位于第一、第二转轴之间的第四转轴与靠背杆转动连接,其下端部通过位于第三转轴上方的第五转轴与后立杆下端部转动连接,在靠背杆向前翻转靠拢座位杆时,能够带动座位杆向底盘靠拢联动,操作方便,安全性好,能够在患者小腿后方腾出空间,方便设置辅助医疗器械,不影响患者上下,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轮椅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轮椅。

技术介绍

[0002]可折叠轮椅是能够节省占用空间的医疗器械,用于辅助患者治疗和康复,通常包括座位、靠背、以及用于带动轮椅移动的轮组件等,可折叠轮椅的折叠动作主要包括座位和靠背的收拢动作以及座位高度的降低动作,常见的可折叠轮椅在这两个动作上是不联动的,需要单独进行这两个动作,操作不便,也有能够实现联动的可折叠轮椅,但这类轮椅大多是通过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相对转动实现联动的,折叠时前、后轮会相互靠拢,容易压伤、挤伤操作者的脚部等部位,安全性不佳,并且,在患者乘坐时,前、后轮支架会占用患者小腿后方过多的空间,配合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辅助医疗器械只能放置在患者小腿的前方,使得患者上下轮椅时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的可折叠轮椅。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折叠轮椅,包括可折叠的轮椅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轮椅架底部的轮组件,所述轮椅架包括底盘、位于所述底盘上方的座位杆、与所述座位杆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靠背杆,所述轮椅架还包括底撑杆、后立杆和后连杆,所述底撑杆位于所述座位杆的下方,所述底撑杆的上端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靠背杆转动连接,所述底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的前端部或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后立杆的上端部与所述座位杆的前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后立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底盘的后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上端部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靠背杆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后立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五转轴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上方,在所述靠背杆向前翻转与所述座位杆靠拢时,能够通过所述靠背杆、所述后连杆、所述后立杆、所述座位杆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及所述靠背杆、所述底撑杆、所述底盘、所述后立杆、所述座位杆构成的五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座位杆向所述底盘靠拢,实现所述轮椅架的收叠。
[0005]优选地,所述座位杆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座位本体后端部并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座位延伸杆,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座位延伸杆的上端部。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位延伸杆有两个并位于所述靠背杆的两侧。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位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成口字形。
[0008]优选地,所述靠背杆的上端部弯折成口字形的靠背本体,所述靠背杆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靠背本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并向下延伸。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后连杆有两根并与位于所述底盘及所述座位杆两侧的两根后立杆对应设置,这两根所述后连杆的上端部均通过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靠背杆转动连
接,在所述靠背杆下方形成倒V形支撑。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椅架还包括扶手杆,所述扶手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靠背本体的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呈口字形的框架和连接在所述框架中部的横向稳定杆,所述底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横向稳定杆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四个边角处连接有向下竖直延伸的安装杆,所述轮组件的中心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杆的下端部。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折叠轮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轮椅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1.在靠背杆向前翻转与座位杆靠拢时,能够通过靠背杆、后连杆、后立杆、座位杆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及靠背杆、底撑杆、底盘、后立杆、座位杆构成的五连杆机构带动座位杆向底盘靠拢,使座位和靠背的收拢动作以及座位高度的降低动作实现联动,实现轮椅架的收叠,操作方便。
[0016]2.由于底盘的存在,折叠过程中前后轮不会相互靠拢,不存在压伤、挤伤操作者脚部的现象,安全性好。
[0017]3.后连杆的后置式设计,在患者小腿后方腾出了空间,能够方便设置辅助医疗器械,不会对患者上下轮椅的动作产生干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图3、图4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其中,图2处于展开状态,图4处于折叠状态,图3处于展开折叠变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
[0020]其中:10.轮椅架;11.底盘;111.框架;112.横向稳定杆;113.安装杆;12.座位杆;121.座位本体;122.座位延伸杆;13.靠背杆;131.靠背本体;14.底撑杆;15.后立杆;16.后连杆;17.扶手杆;20.轮组件;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三转轴;34.第四转轴;35.第五转轴;41.锁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本技术描述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是基于患者在乘坐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轮椅时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0023]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轮椅,包括可折叠的轮椅架10以及连接在轮椅架10底部的轮组件20,轮椅架10包括底盘11、位于底盘11下方的座位杆12、与座位杆12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轴31转动连接的靠背杆13,轮椅架10还包括位于底撑杆14、后立杆15和后连杆16,底撑杆14位于座位杆12的下方,底撑杆14的上端部通过第二转轴32与靠背杆13转动连接,底撑杆14的下端部与底盘11的中部转动连接,后立杆15的上端部与座位杆
12的前端部转动连接,后立杆15的下端部通过第三转轴33与底盘11的后端部转动连接,后连杆16的上端部通过第四转轴34与靠背杆13转动连接,后连杆16的下端部通过第五转轴35与后立杆15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第四转轴34位于第一转轴31与第二转轴32之间,第五转轴35位于第三转轴33的上方,在靠背杆13向前翻转与座位杆12靠拢时,能够通过靠背杆13、后连杆16、后立杆15、座位杆12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及靠背杆13、底撑杆14、底盘11、后立杆15、座位杆12构成的五连杆机构带动座位杆12向底盘靠拢,实现轮椅架10的收叠。
[0024]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
[0025]1.能够使座位和靠背的收拢动作以及座位高度的降低动作联动,实现轮椅架的收叠,操作方便。
[0026]2.由于底盘的存在,折叠过程中前后轮不会相互靠拢,不存在压伤、挤伤操作者脚部的现象,安全性好。
[0027]3.后连杆的后置式设计,在患者小腿后方腾出了空间,能够方便设置辅助医疗器械,不会对患者的上下轮椅动作产生干涉,使用方便。
[0028]实际上,靠背杆13、后连杆16、后立杆15、底盘11、底撑杆14还构成另一五连杆机构,在轮椅架10的展开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轮椅,包括可折叠的轮椅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轮椅架底部的轮组件,所述轮椅架包括底盘、位于所述底盘上方的座位杆、与所述座位杆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的靠背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架还包括底撑杆、后立杆和后连杆,所述底撑杆位于所述座位杆的下方,所述底撑杆的上端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靠背杆转动连接,所述底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的前端部或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后立杆的上端部与所述座位杆的前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后立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底盘的后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上端部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靠背杆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后立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五转轴位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上方,在所述靠背杆向前翻转与所述座位杆靠拢时,能够通过所述靠背杆、所述后连杆、所述后立杆、所述座位杆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及所述靠背杆、所述底撑杆、所述底盘、所述后立杆、所述座位杆构成的五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座位杆向所述底盘靠拢,实现所述轮椅架的收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杆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位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座位本体后端部并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座位延伸杆,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座位延伸杆的上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唐良振李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司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