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6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折叠轮椅,包括底盘、座位组件、支撑组件,座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构成第一四连杆机构的座位杆、靠背杆、扶手杆和扶手撑杆,支撑组件包括上下端部分别与座位杆及底盘转动连接的前、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底盘、后支撑杆、座位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通过设置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第二四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的连接杆,在折叠时,能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四连杆机构动作,使座位组件同时向底盘靠拢,实现工整扁平,在展开时,还能通过连接杆及第二四连杆机构限定靠背杆向后翻转的角度,实现单向锁定,座位组件不受限制,展开时宽大舒适,摒弃了升降连杆,稳定性及舒适性更好,操作方便,底盘不折叠,不存在车轮压伤的现象,安全性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轮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轮椅。

技术介绍

[0002]轮椅是用于辅助腿脚不便的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装置,现有的轮椅大多采用固定结构的椅子架设在由滚轮制成的转轴上制作而成,滚轮的直径较大,使得滚轮的上部能够方便的被使用者的手部够到,使用者通过手部转动滚轮使轮椅前进或后退,这种轮椅无法折叠,占用空间大,在存储、运输时并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可折叠的轮椅,可折叠轮椅根据有无底盘大致分为带底盘和不带底盘两大类,带底盘的大多采用升降连杆将座位支撑在底盘上,如中国专利CN112754794A就公开了这类轮椅,由于升降连杆呈X形交叉铰接,支撑时易晃动,稳固性较差,乘坐舒适性不佳,折叠时操作复杂,难以实现一键折叠,不带底盘的大多将连接轮组件的轮支架铰接连接,如中国专利CN203790170U、CN205339347U就公开了这类轮椅,通过前后轮的相互靠拢实现折叠,折叠过程中车轮具有相对运动,容易压伤人脚等部位,安全性较差,由于轮支架需要倾斜设置,座位通常较小,使用时并不舒适,折叠后部分杆件处于向上倾斜伸出的状态,无法实现工整扁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稳定性好、舒适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展开时宽大舒适、折叠后工整扁平的可折叠轮椅。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轮椅,包括可移动的底盘、可折叠的座位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座位组件支撑在所述底盘上方的支撑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构成第一四连杆机构的座位杆、靠背杆、扶手杆和扶手撑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座位杆、所述底盘的前端部转动连接的前支撑杆以及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座位杆、所述底盘的后端部转动连接的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所述底盘、所述后支撑杆、所述座位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所述可折叠轮椅还包括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的连接杆,在所述靠背杆向前翻转使所述座位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动作,使所述座位组件同时向所述底盘靠拢,在所述靠背杆向后翻转使所述座位组件展开时,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被所述连接杆及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拉紧,以限定所述靠背杆向后翻转的角度。
[0005]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扶手撑杆、所述后支撑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使所述连接杆、所述扶手撑杆、所述座位杆以及所述后支撑杆构成第三四连杆机构。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的外侧。
[0007]优选地,所述靠背杆、所述座位杆、所述后支撑杆通过同一转动轴相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优选地,该转动轴处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座位组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锁定槽和锁定销,所述锁定槽开设在所述后支撑杆的上端面并向下竖直延伸,所述锁定销设置在所述靠背杆的下端部,在所述靠背杆向后翻转使所述座位组件变换至展开状态时,所述锁定销跟随运动并进入所述锁定槽,使所述靠背杆和所述后支撑杆的相对位置保持锁定。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内的阻挡块,在所述座位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阻挡块穿过所述底盘上的通孔向上伸出,抵紧所述支撑组件的前侧面避免所述支撑组件向前转动。
[0011]优选地,所述底盘由杆件在水平方向上弯折而成,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门框形。
[0012]优选地,所述底盘底部的四个边角处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底盘移动的轮组件。
[0013]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座位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座位杆前高后低与水平面之间具有5

10
°
的夹角,所述座位杆与所述靠背杆之间的夹角为100

110
°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折叠轮椅,包括底盘、座位组件、支撑组件,座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构成第一四连杆机构的座位杆、靠背杆、扶手杆和扶手撑杆,支撑组件包括上下端部分别与座位杆及底盘转动连接的前、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底盘、后支撑杆、座位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通过设置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第二四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的连接杆,在靠背杆向前翻转使座位组件折叠时,第一四连杆机构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四连杆机构动作,使座位组件同时向底盘靠拢,在靠背杆向后翻转使座位组件展开时,第一四连杆机构被连接杆及第二四连杆机构拉紧,以限定靠背杆向后翻转的角度,摒弃了升降连杆的方式,稳定性及舒适性更好,操作方便,由于底盘并不折叠,不存在车轮压伤的现象,安全性更好,由于座位组件通过前后支撑杆支撑在底盘上,其结构大小并不受限制,在展开时能够做到宽大舒适,由于支撑组件的存在,在折叠时,座位组件还能够向底盘靠拢,折叠后更加工整扁平,由于展开时能够限定靠背杆向后翻转的角度,只需使用者向后压靠背杆即可实现该可折叠轮椅的锁定,还具有单向锁定功能,且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图3、图4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其中,图2处于展开状态,图4处于折叠状态,图3处于展开折叠变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
[0017]图5是图2设置锁定机构后的示意图。
[0018]其中:10.底盘;20.座位组件;21.座位杆;22.靠背杆;23.扶手杆;24.扶手撑杆;25.第一四连杆机构;31.前支撑杆;32.后支撑杆;33.第二四连杆机构;40.连接杆;41.第三四连杆机构;50.锁定机构;51.锁定槽;52.锁定销;53.滑槽;54.阻挡块;60.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0]本专利技术描述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是基于乘坐者在乘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可折叠轮椅时观察到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002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折叠轮椅,包括底盘10、座位组件20、支撑组件、连接杆40,其中,底盘10为可移动式底盘,具体地,底盘10由杆件在水平方向上弯折而成,底盘1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门框形,其开口朝向前方,底盘10底部的四个边角处连接有轮组件60,轮组件60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轮组件60与底盘10之间设有减震装置,以提升该可折叠轮椅使用时的舒适性,后轮组件还连接有轮毂电机,以实现电力驱动;座位组件20可折叠地设置,座位组件20包括转动连接并构成第一四连杆机构25的座位杆21、靠背杆22、扶手杆23和扶手撑杆24,具体地,座位杆21的后端部与靠背杆22的下端部转动连接,扶手杆23的后端部与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轮椅,包括可移动的底盘、可折叠的座位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座位组件支撑在所述底盘上方的支撑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并构成第一四连杆机构的座位杆、靠背杆、扶手杆和扶手撑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座位杆、所述底盘的前端部转动连接的前支撑杆以及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座位杆、所述底盘的后端部转动连接的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所述底盘、所述后支撑杆、所述座位杆构成第二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轮椅还包括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的连接杆,在所述靠背杆向前翻转使所述座位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动作,使所述座位组件同时向所述底盘靠拢,在所述靠背杆向后翻转使所述座位组件展开时,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被所述连接杆及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拉紧,以限定所述靠背杆向后翻转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扶手撑杆、所述后支撑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使所述连接杆、所述扶手撑杆、所述座位杆以及所述后支撑杆构成第三四连杆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所述座位杆、所述后支撑杆通过同一转动轴相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李向华唐良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司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