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54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包括左底架与右底架,所述左底架与右底架均设有调节中枢块,所述调节中枢块沿所述左底架或右底架的长度方向于自身的侧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调节滑杆,于所述通孔的两个方向上,所述调节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链座,所述高度调节块与位于不同侧的所述铰链座通过连杆铰接,且两侧的所述连杆之间相互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将折叠结构与座椅高度调节结构进行了整合,座椅高度调节结构与折叠结构之间存在联动的关系,使得座椅高度的调节更为方便,助行车整体的收纳也更为简易,因此具备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的是可折叠的助行工具
下的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

技术介绍

[0002]折叠助行车是将折叠椅、拐杖和轮椅合成为一体的一种医疗器械,现有的折叠助行车能满足折叠收纳的需求,但是在使用者座位高度调节功能的设置方面,现有的折叠助行车大多不具备座位高度调节的能力,原因在于,现有的结构设计中,高度调节结构与折叠结构相互之间不具备较好的协调性,会影响整体的结构强度,或者两者配合反而不能取得预期的使用体验效果,所以具备高度调节功能的折叠助行车其结构都较为复杂,且不易进行收纳,同时,其扶手的高度调节结构也会对上述结构造成一定的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包括均连接有前轮和后轮的左底架与右底架,所述左底架与右底架均设有调节中枢块,所述调节中枢块沿所述左底架或右底架的长度方向于自身的侧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调节滑杆,于所述通孔的两个方向上,所述调节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链座,所述高度调节块的中央连接有扶手支架,所述高度调节块与位于不同侧的所述铰链座通过连杆铰接,且两侧的所述连杆之间相互铰接,所述连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座椅。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调节中枢块于两侧所述通孔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旋钮,所述第一固定旋钮通过连接的凸轮机构抵触有通向两侧通孔的弹性销钉,所述调节滑杆的杆身设有与所述弹性销钉配合的座椅高度调节孔。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块于两侧的所述调节滑杆的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旋钮,所述第二固定旋钮连接有销钉,所述扶手支架的架体设有与所述销钉配合的扶手高度调节孔。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块朝向所述座椅的一侧设有连杆铰接座,所述铰链座呈U字形,对称于其长度方向于两侧设有调节滑杆定位口以及连杆支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杆一端部设有T型端头,所述T型端头与所述铰链座上两侧的所述连杆支架铰接,所述连杆反向一端通过连臂与所述连杆铰接座铰接,并于相同端还铰接有弹性定位块,所述弹性定位块设有与所述连杆配合的定位销以及与所述连臂配合的挂钩,所述连臂设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卡钉,所述挂钩与所述座椅相连。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扶手支架的顶端连接有扶手把,所述扶手把铰接有刹车把手,并且两侧的扶手把之间连接有靠背,所述后轮设有与所述刹车把手相连的刹车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调节中枢块的两侧均设有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一侧铰接有偏心把手,所述左底架和右底架均由连接了所述前轮的前轮架与连接了所述后轮的后轮架组成,所述前轮架和后轮架均设有与插入端配合的插入口以及与所述偏心把手配合的卡位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前轮架之间连接有收纳袋。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将折叠结构与座椅高度调节结构进行了整合,在不影响整体折叠性能以及坚固度的前提下,座椅高度调节结构与折叠结构之间存在联动的关系,使得座椅高度的调节更为方便,助行车整体的收纳也更为简易,同时,其扶手高度调节结构也不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固度,反而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因此助行车具备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助行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助行车下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座椅高度及扶手高度调节结构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后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左底架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前轮1、后轮2、左底架3、右底架4、调节中枢块5、通孔6、调节滑杆7、高度调节块8、铰链座9、扶手支架10、连杆11、座椅12、第一固定旋钮13、凸轮机构14、弹性销钉15、座椅高度调节孔16、第二固定旋钮17、销钉18、扶手高度调节孔19、连杆铰接座20、调节滑杆定位口21、连杆支架22、T型端头23、连臂24、弹性定位块25、定位销26、挂钩27、卡钉28、扶手把29、刹车把手30、靠背31、刹车部32、插入端33、偏心把手34、前轮架35、后轮架36、插入口37、卡位槽38、收纳袋3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9]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包括均连接有前轮1和后轮2的左底架3与右底架4,所述左底架3与右底架4均设有调节中枢块5,所述调节中枢块5沿所述左底架3或右底架4的长度方向于自身的侧部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穿设有调节滑杆7,于所述通孔6的两个方向上,所述调节滑杆7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块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链座9,所述高度调节块8的中央连接有扶手支架10,所述高度调节块8与位于不同侧的所述铰链座9通过连杆11铰接,且两侧的所述连杆11之间相互铰接,所述连杆11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座椅12。
[0020]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高度调节块8与所述铰链座9通过所述连杆11实现了助行车左侧与右侧的铰接,从实质上说实现了左右折叠结构的功能以及车体一体式连接。所述调节中枢块5作为改变座椅12高度的定位结构部,其与最底部的左底架3与右底架4固定连接,完成助行车整体基础的构建。由于调节中枢块5还兼顾了调节滑杆7的行程
限位作用,因此连接了高度调节块8以及铰链座9的所述调节滑杆7在沿着调节中枢块5上下活动的时候,其接地性以及稳固度也得到了保证,所述调节滑杆7所连接的座椅在进行高度调节的时候,也一并地确保了接地性以及稳固度;而所述通孔6的开设,可选用1个或者2个,如果是1个的场合,所述通孔6应当开设于所述调节中枢块5中央的侧部,如果是2个的场合,所述通孔6对称于所述左底架3或右底架4的长度方向在所述调节中枢块5的两侧设置,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受力均匀,调节滑杆7能够稳定支撑整个车体的上半部分,尤其是扶手支架10以及折叠座椅12的位置,其中,附图所示实施例,为调节中枢块5两侧开设通孔6的情况。
[0021]进一步的,由于所述调节滑杆7的行程被确定,其共同连接的高度调节块8的行程也被确定,因此其稳固度与接地性也得到了保证,穿设在所述高度调节块8内的扶手支架10也一并获益。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联动关系,本专利技术的车体结构在具备了较好的一体性、结构稳定度以及整体接地性前提下,也同时具备了折叠收纳能力以及优秀的座椅12高度调节能力,因此助行车具备了更好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包括均连接有前轮和后轮的左底架与右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架与右底架均设有调节中枢块,所述调节中枢块沿所述左底架或右底架的长度方向于自身的侧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调节滑杆,于所述通孔的两个方向上,所述调节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链座,所述高度调节块的中央连接有扶手支架,所述高度调节块与位于不同侧的所述铰链座通过连杆铰接,且两侧的所述连杆之间相互铰接,所述连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座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中枢块于两侧所述通孔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旋钮,所述第一固定旋钮通过连接的凸轮机构抵触有通向两侧通孔的弹性销钉,所述调节滑杆的杆身设有与所述弹性销钉配合的座椅高度调节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块于两侧的所述调节滑杆的中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旋钮,所述第二固定旋钮连接有销钉,所述扶手支架的架体设有与所述销钉配合的扶手高度调节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位高度可调的折叠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块朝向所述座椅的一侧设有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科兰达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