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38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包括用于与滑块固定连接的外夹体和设置于外夹体内的内夹体,所述外夹体设有贯穿两侧面并供齿形带穿过的通腔,且外夹体开设有连通该通腔的垂直腔,所述内夹体穿设于垂直腔内,且内夹体下端伸入该通腔以压在穿过通腔的齿形带上端面,以配合外夹体紧固齿形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夹体配合外夹体通过压紧的方式将齿形带与滑块固定连接,以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应齿形带的厚度变化,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紧固不同厚度的齿形带,并保证齿形带在移动时能够拉动滑块同步移动;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需要调节齿形带的长度/张紧度时,只需要相对外夹体松开内夹体,即可调整齿形带端部在通腔中的位置,操作起来极为简易、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块用齿带夹


[0001]本技术涉及直线模组
,特指一种滑块用齿带夹。

技术介绍

[0002]在加工制造业,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加工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直线模组,也叫线性模组、直角坐标机器人、直线滑台等,是继直线导轨、直线运动模组、滚珠丝杆直线传动机构的自动化升级单元。直线模组可以通过各个单元的组合实现负载的直线运动,使轻负载的自动化更加灵活、定位更加精准,其已被广泛应用在自动化设备及工业生产的多个领域。
[0004]直线模组最早是在德国开发使用的,市场定位在光伏设备,上下料机械手、裁移设备、涂胶设备、贴片设备等,这种机械手能给这个行业的设备带来便利的点有:单体运动速度快、重复定位精度高、本体质量轻、占设备空间小、寿命长。直线模组运用的范围一直在扩大,跑向全世界。
[0005]传统的直线模组一般采用同步轮、同步齿带和电机作为驱动源,该同步齿带通过齿带夹与滑块固定连接,以致电机配合同步轮驱动该同步齿带运转的过程中能够驱动该滑块直线运动,以此实现驱动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齿带夹大多数都采用螺丝与同步齿带固定连接,如果要更改同步齿带的长度,则需重新在同步齿带上钻孔以供螺丝穿过,操作繁琐,影响拆装效率,不利于企业发展。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滑块用齿带夹。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滑块用齿带夹包括用于与滑块固定连接的外夹体和设置于外夹体内的内夹体,所述外夹体设有贯穿两侧面并供齿形带穿过的通腔,且该外夹体开设有连通该通腔的垂直腔,所述内夹体穿设于该垂直腔内,且该内夹体下端伸入该通腔以压在穿过通腔的齿形带上端面,以配合外夹体紧固齿形带。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夹体可相对内夹体调节高度,以调节内夹体下端面与通腔底面之间的间隔大小。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夹体设置有水平贯通其两侧面及垂直腔的水平通孔;所述内夹体对应水平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条形孔;拉紧螺栓水平穿过所述外夹体的水平通孔及内夹体的第一条形孔后与滑块螺旋连接,使外夹体与滑块固定连接,并且该内夹体可通过第一条形孔相对拉紧螺栓上下移动。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夹体设置有水平贯通其两侧面及垂直腔的水平通孔;所述内夹体对应水平通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腔,该避让腔贯通内夹体外侧面;拉
紧螺栓水平穿过所述外夹体的水平通孔及内夹体的避让腔后与滑块螺旋连接,使外夹体与滑块固定连接,并且该内夹体可通过避让腔相对拉紧螺栓上下移动。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夹体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贯通后端面的第二螺孔,且所述外夹体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二螺孔对应的第二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该第二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均贯通所述垂直腔;顶紧螺丝穿过该第二条形孔以螺旋于第二螺孔内,且该顶紧螺丝前端穿过该第二条形孔后与所述滑块接触。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夹体与内夹体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夹体于垂直腔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阶梯槽,且该阶梯槽底部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内夹体两侧均成型有翼部,该翼部设置有竖直通孔,该翼部落入阶梯槽内,压紧螺栓穿过翼部的竖直通孔后螺旋入该第一螺孔中;所述阶梯槽端部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槽,该第一限位槽分布于第一螺孔外围;所述翼部下端面于竖直通孔外围还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弹簧上下两端分别嵌入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槽中,且该弹簧还套设于压紧螺栓外围。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腔的高度尺寸大于齿形带的厚度尺寸;所述通腔底面成型有若干凸齿,所述齿形带上端面的齿部与凸齿啮合;所述内夹体下端面设置有防滑纹,该防滑纹与齿形带上端面接触。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端面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安装位;所述外夹体安装于该安装位中,且该外夹体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张力调整插片。
[001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端面由外向内设置有贯通其下表面的安装槽;所述外夹体安装于该安装槽内,且所述顶紧螺丝前端与安装槽的底部抵压接触以调整张力。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内夹体配合外夹体通过压紧的方式将齿形带与滑块固定连接,以致本技术能够适应齿形带的厚度变化,即本技术能够紧固不同厚度的齿形带,并保证齿形带在移动时能够拉动该滑块同步移动;再者,本技术在需要调节齿形带的长度/张紧度时,只需要相对外夹体松开内夹体,调整齿形带端部在通腔中的位置,然后再重新固定内夹体即可,其无需拆除整个结构,也无需在齿形带端部重新打孔,操作起来极为简易、方便,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内夹体的立体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外夹体的立体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与滑块的装配图;
[002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三种结构的剖视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与滑块的装配图;
[003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与滑块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32]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3]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34]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6]见图1

10所示,为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包括外夹体1和内夹体2,其中,该外夹体1用于与滑块3固定连接,所述内夹体2设置于外夹体1内,并用于与配合外夹体1紧固齿形带4,使齿形带4与滑块3固定连接,以致在齿形带4在移动时,能够拉动该滑块3同步移动。
[0037]所述外夹体1设有贯穿两侧面的通腔11,该通腔11用于供齿形带4穿过;且该外夹体1开设有连通该通腔11的垂直腔12,所述齿形带4端部穿入该外夹体1的通腔11中,并且所述内夹体2穿设于该垂直腔12内,该内夹体2下端伸入该通腔11,并压在穿过通腔11的齿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与滑块(3)固定连接的外夹体(1)和设置于外夹体(1)内的内夹体(2),所述外夹体(1)设有贯穿两侧面并供齿形带(4)穿过的通腔(11),且该外夹体(1)开设有连通该通腔(11)的垂直腔(12),所述内夹体(2)穿设于该垂直腔(12)内,且该内夹体(2)下端伸入该通腔(11)以压在穿过通腔(11)的齿形带(4)上端面,以配合外夹体(1)紧固齿形带(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体(2)可相对内夹体(2)调节高度,以调节内夹体(2)下端面与通腔(11)底面之间的间隔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体(1)设置有水平贯通其两侧面及垂直腔(12)的水平通孔(13);所述内夹体(2)对应水平通孔(13)的位置设置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条形孔(21);拉紧螺栓(5)水平穿过所述外夹体(1)的水平通孔(13)及内夹体(2)的第一条形孔(21)后与滑块(3)螺旋连接,使外夹体(1)与滑块(3)固定连接,并且该内夹体(2)可通过第一条形孔(21)相对拉紧螺栓(5)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体(1)设置有水平贯通其两侧面及垂直腔(12)的水平通孔(13);所述内夹体(2)对应水平通孔(13)的位置设置有避让腔(22),该避让腔(22)贯通内夹体(2)外侧面;拉紧螺栓(5)水平穿过所述外夹体(1)的水平通孔(13)及内夹体(2)的避让腔(22)后与滑块(3)螺旋连接,使外夹体(1)与滑块(3)固定连接,并且该内夹体(2)可通过避让腔(22)相对拉紧螺栓(5)上下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块用齿带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体(2)沿其前端面向后开设有贯通后端面的第二螺孔(201),且所述外夹体(1)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二螺孔(201)对应的第二条形孔(101)和第二条形孔(101),该第二条形孔(101)和第二条形孔(101)均贯通所述垂直腔(12);顶紧螺丝(14)穿过该第二条形孔(101)以螺旋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远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