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及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2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及监控设备,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包括镜头壳体,以及均设于镜头壳体的多个透镜组件,多个透镜组件依次包括处于光轴上的前固定透镜组件、变焦组件、防抖透镜组件及后固定透镜组件,变焦组件依次包括处于光轴上的变焦透镜组件、补偿透镜组件以及对焦透镜组件,变焦透镜组件、补偿透镜组件与对焦透镜组件能沿光轴方向移动,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使得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变焦,保证成像质量;后固定透镜组件处于对焦透镜组件与像面之间;防抖透镜组件设于补偿透镜组件与对焦透镜组件之间,能够沿所述镜头壳体的径向活动,以使得在所述镜头壳体发生抖动时,防抖透镜组件能够保持像面在原有位置,消除画面抖动。消除画面抖动。消除画面抖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及监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特别涉及一种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及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以来,安防领域的监控设备随着使用场景的不断复杂化,要求变的越来越高,人们对安防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监控镜头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同时针对不同环境下的监控需求,人们对其成像效果的追求和成像范围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希望既能够满足大视场下的宽视场的成像搜索,又需要满足小视场下的精确跟踪观察,因此对变倍比较大的变焦镜头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
[0003]同时,多数监控场景一般都是室外存在抖动或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干扰,并且当大变倍变焦光学镜头处于长焦端时,由于监控设备的视角比较小,因风吹或安装在高处的晃动等多种因素,使得大变倍变焦光学镜头难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导致图像抖动,难以正常捕捉被摄体,影响监控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针对既拥有大变倍功能又同时具备防抖设计的变焦光学镜头的研制需求变得越来越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及监控设备,旨在解决大变倍变焦光学镜头工作在抖动环境下时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导致监控设备难以正常捕捉被摄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形成有光轴,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具有在光轴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物面和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包括镜头壳体,以及均设于所述镜头壳体,且在从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的方向上布设的多个透镜组件,多个所述透镜组件依次包括
[0006]前固定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
[0007]变焦组件,依次包括处于所述光轴上的变焦透镜组件、补偿透镜组件以及对焦透镜组件,所述变焦透镜组件、所述补偿透镜组件和所述对焦透镜组件能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使得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变焦;
[0008]防抖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防抖透镜组件设于所述补偿透镜组件与所述对焦透镜组件之间,所述防抖透镜组件能够沿所述镜头壳体的径向移动,以使得在所述镜头壳体发生抖动时,所述防抖透镜组件能够保持像面在原有位置;以及,
[0009]后固定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后固定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对焦透镜组件与所述像面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前固定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1,所述变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2,所述补偿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3,所述防抖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4,所述对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5,其中:0.07<Fw/F1<0.08;和/或,

0.68<
Fw/F2<

0.62;和/或,1.34<Fw/F3<1.36;和/或,

0.24<Fw/F4<

0.23;和/或,

0.42<Fw/F5<

0.40。
[0011]可选地,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长焦端的焦距为Ft,所述前固定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1,所述变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2,所述补偿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3,所述防抖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4,所述对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5,其中:5.01<Ft/F1<5.22;和/或,

44.61<Ft/F2<

44.20;和/或,90.25<Ft/F3<90.45;和/或,

15.9<Ft/F4<

15.86;和/或,

27.35<Ft/F5<

27.30。
[0012]可选地,所述前固定透镜组件包括由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依次排布的第一负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三正透镜及第四正透镜;和/或,
[0013]所述变焦透镜组件包括由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依次排布的第五负透镜、第六负透镜、第七正透镜及第八负透镜;和/或,
[0014]所述补偿透镜组件包括由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依次排布的第九正透镜、第十正透镜、第十一负透镜及第十二正透镜;和/或,
[0015]所述防抖透镜组件包括由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依次排布的第十三负透镜、第十四正透镜及第十五正透镜;和/或,
[0016]所述对焦透镜组件包括由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依次排布的第十六负透镜、第十七正透镜及第十八负透镜。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负透镜及所述第二正透镜共同组成第一胶合透镜;和/或,
[0018]所述第七正透镜及所述第八负透镜共同组成第二胶合透镜;和/或,
[0019]所述第十一负透镜及所述第十二正透镜共同组成第三胶合透镜;和/或,
[0020]所述第十三负透镜及所述第十四正透镜共同组成第四胶合透镜;和/或,
[0021]所述第十六负透镜及所述第十七正透镜共同组成第五胶合透镜。
[0022]可选地,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镜头壳体,并处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光阑处于所述补偿透镜组件与所述防抖透镜组件之间。
[0023]可选地,所述后固定透镜组件包括第十九正透镜。
[0024]可选地,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后固定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6,其中,0.49<Fw/F6<0.52;和/或,
[0025]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长焦端的焦距为Ft,所述后固定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6,其中,33.48<Ft/F6<33.62。
[0026]可选地,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于所述镜头壳体,并处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滤光片设于所述后固定透镜组件及所述像面之间。
[00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监控设备,包括上述的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
[0028]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补偿透镜组件与所述对焦透镜组件之间设置所述防抖透镜组件,从而当所述镜头壳体发生抖动时,通过所述防抖透镜组件相对所述镜头壳体径向发生移动进行抖动抑制,从而使图像尽可能的保持在原有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成像画面的晃动幅度,解决了监控场景存在抖动或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干扰而引起拍摄不清晰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在长焦端时的视角较小,因风吹或晃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像面抖动幅度较大,通过所述防抖透镜组件的设置,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像状态。不仅如此,通过
五个透镜群的合理设置以及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广角端与长焦端的焦距和各透镜群焦距比值的限制,可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形成有光轴,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具有在光轴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物面和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包括镜头壳体,以及均设于所述镜头壳体,且在从所述物面至所述像面的方向上布设的多个透镜组件,多个所述透镜组件依次包括:前固定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变焦组件,依次包括处于所述光轴上的变焦透镜组件、补偿透镜组件以及对焦透镜组件,所述变焦透镜组件、所述补偿透镜组件和所述对焦透镜组件能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使得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变焦;防抖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防抖透镜组件设于所述补偿透镜组件与所述对焦透镜组件之间,所述防抖透镜组件能够沿所述镜头壳体的径向移动,以使得在所述镜头壳体发生抖动时,所述防抖透镜组件能够保持像面在原有位置;以及,后固定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后固定透镜组件处于所述对焦透镜组件与所述像面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w,所述前固定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1,所述变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2,所述补偿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3,所述防抖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4,所述对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5,其中:0.07<Fw/F1<0.08;和/或,

0.68<Fw/F2<

0.62;和/或,1.34<Fw/F3<1.36;和/或,

0.24<Fw/F4<

0.23;和/或,

0.42<Fw/F5<

0.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变倍光学防抖镜头处于长焦端的焦距为Ft,所述前固定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1,所述变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2,所述补偿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3,所述防抖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4,所述对焦透镜组件的焦距为F5,其中:5.01<Ft/F1<5.22;和/或,

44.61<Ft/F2<

44.20;和/或,90.25<Ft/F3<90.45;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虎冰朱红伟邱盛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联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