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789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其中,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包括镜头主体,沿镜头主体的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为自前至后;镜头主体包括镜筒、固定群以及移动群,镜筒沿前后向设置,镜筒内形成有空腔;固定群固定于空腔内,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移动群沿前后向活动设于空腔,且处于第一透镜群和第五透镜群之间,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且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联动设置;也即,通过设置五个透镜群并对镜头主体广角端焦距与各透镜群焦距比值的限定,使得镜头主体具备大变倍率、高分辨率及双光路的效果。双光路的效果。双光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尤其是一种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安防监控行业也得到高速发展,变焦监控镜头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主流的变焦监控镜头分辨率为1080P,其监控场景的细节还原能力并不出色。并且当变焦监控镜头处于夜晚拍摄模式时,监控系统一般会采用主动红外补光。由于监控场景可见光与辅助补光的红外光混合,监控设备无法真实还原监控场景的色彩,输出的监控画面一般为黑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旨在改善现有变焦镜头分辨率较低,夜间拍摄色彩还原力不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包括镜头主体,沿所述镜头主体的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为自前至后;
[0005]所述镜头主体包括:
[0006]镜筒,沿前后向设置,所述镜筒内形成有空腔;
[0007]固定群,固定于所述空腔内,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
[0008]移动群,沿前后向活动设于所述空腔,且处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和所述第五透镜群之间,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且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联动设置;以及,
[0009]其中,所述镜头主体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
w
,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群的焦距为f5,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0][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0012]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
11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
12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
13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
14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
15
,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3][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通光孔径为Φ
L11
,所述镜头主体的光学总长为TTL,且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
[0016]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为f2,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
21
,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
22
,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
23
,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为f
24
,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7][0018]可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
[0019]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为f3,所述第十透镜的焦距为f
31
,所述第十一透镜的焦距为f
32
,所述第十二透镜的焦距为f
33
,所述第十三透镜的焦距为f
34
,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0][0021]可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群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
[0022]可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八透镜;
[0023]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群的焦距为f5,所述第十五透镜的焦距为f
51
,所述第十六透镜的焦距为f
52
,所述第十七透镜的焦距为f
53
,所述第十八透镜的焦距为f
54
,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4][0025]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群自前至后活动,以能够使所述镜头主体由广角端调整至远望端,且所述第二透镜群的前顶点在所述镜头主体处于所述广角端和所述望远端时的相对位移量为ΔZ1
W

T
,所述镜头主体的光学总长为TTL,且和/或,
[0026]所述第三透镜群自后至前活动,以能够使所述镜头主体由广角端调整至远望端,且所述第三透镜群的前顶点在所述镜头主体处于所述广角端和所述望远端时的相对位移量为ΔZ2
W

T
,所述镜头主体的光学总长为TTL,且
[0027]可选地,所述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的光阑,所述光阑处于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之间;和/或,
[0028]所述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的分光元件,所述分光元件处于所述第五透镜群的后侧。
[002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上述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
[003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群和所述第五透镜群固定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三透镜群、所述第四透镜群设于所述内腔,且可沿前后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用以进行变焦,所述第四透镜群用以进行对焦,在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的联动过程中,使得所述镜头主体能够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端,并且,在所述第四透镜群沿前后向相对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完成与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的位置、成像波长、成像物距相对应的移动对焦,使得所述镜头主体在变焦过程中能保持成像清晰,同时,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群光焦度具有正光焦度,通过将所述第一透镜群至所述第五透镜群由前至后依次排布,并且对所述镜头主体处于广角端时的焦距与各透镜群焦距的比值作出限制,能够使得所述镜头主体具备大变倍率、高分辨率及双光路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球面像差图;
[0034]图3为图1中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主体,沿所述镜头主体的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为自前至后;所述镜头主体包括:镜筒,沿前后向设置,所述镜筒内形成有空腔;固定群,固定于所述空腔内,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移动群,沿前后向活动设于所述空腔,且处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和所述第五透镜群之间,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群,且所述第二透镜群和所述第三透镜群联动设置;以及,其中,所述镜头主体处于广角端的焦距为f
w
,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群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群的焦距为f5,满足以下关系式:,满足以下关系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
11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
12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
13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
14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
15
,满足以下关系式:以下关系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通光孔径为Φ
L11
,所述镜头主体的光学总长为TTL,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群的焦距为f2,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
21
,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
22
,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
23
,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为f
24
,满足以下关系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分辨率双光路变焦镜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俊强欧俊星王晓肖明志杨坤刘超沈辰弋邱盛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