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23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包括具有呈圆形出风通道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分流件和切换件,所述分流件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形成呈环形设置的主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中心的分流风道,所述主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集中向出风通道的轴线处吹出,所述分流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与第一气流作用后向远离出风通道的轴线处吹出,所述切换件通过移动控制所述分流通道的启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能够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集中出风模式和扩散出风模式,切换方便,用户体验更好。验更好。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出风口是汽车必备的部件之一,为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不同习惯的驾驶员对温度的要求,空调出风口沿旋转中心旋转以获得习惯的风速与温度。目前市场上汽车空调出风口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手动控制风向,该类产品分别控制上下导风叶片、左右导风叶片等部件实现风向调节。这类方案技术简单成熟,缺点是不能满足汽车内部控制模式在往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二类是电动控制风向,其原理是通过电动执行器是分别控制上下导风叶片、左右导风叶片等部件进行转动,但是该类出风口为了达到良好的导风效果,需要多个执行器来分别驱动导风叶片,因此导致了成本相对高昂。
[0003]目前市场上的普通出风口吹风模式大都为风向集中式直吹出风,在车内达到适宜温度后直吹用户面部或者腹部会使人产生不舒适的反应,通常需要人为间歇性地调整风向,使得出风方向远离用户和吹向用户,影响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能够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集中出风模式和扩散出风模式,切换方便,用户体验更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包括具有呈圆形出风通道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分流件和切换件,所述分流件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形成呈环形设置的主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中心的分流风道,所述主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集中向出风通道的轴线处集中吹出,所述分流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与第一气流作用后向远离出风通道的轴线处扩散吹出,所述切换件通过移动控制所述分流风道的启闭。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通过分流件将出风通道分隔形成主风道和分流风道,集中出风模式下,切换件将分流风道关闭,此时仅仅主风道进行出风,主风道吹出的第一气流集中向中心处吹出,实现集中出风,扩散出风模式下,切换件与分流风道分离,此时主风道和分流风道均处于开启状态,通过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的相互作用,使得最终的气流向远离出风通道的轴线处扩散吹出,使得用户感受的出风面积更大,而且风量均匀,用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集中出风模式和扩散出风模式,使得出风风向吹向用户和远离用户,切换方便,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切换件设置于所述分流风道的出口处,当所述切换件移动与所述分流风道分离时,所述切换件与所述分流件之间形成有引导通道,所述分流风道吹出的第二气流经过引导通道与第一气流相互作用。通过上述改进,便于使得第二气流与第一气流相互作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当所述切换件移动与所述分流风道分离时,所述切换件与所述分流件之间形成有引导通道,所述分流风道吹出的第二气流经过引导通道与第一气流相互作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流件上具有将第一气流向出风通道的轴线处引导的第一引流面,所述切换件的内壁形成有用于将第二气流向第一气流进行引导的第二引流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切换件和分流件相配合的面之间,其中一个面上沿出风通道的轴线方向设有导向块,另一个面上具有与所述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通过上述改进,能够使得分流件能够稳定移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绕第一方向转动安装有转动座,所述分流件绕第二方向转动安装至转动座上,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流件包括内环件和套设于内环件外周的外环件,所述外环件安装于壳体上,所述内环件和外环件之间形成有所述主风道,所述内环件上形成有所述分流风道,所述外环件与内环件之间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多个通孔。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分流风道的入口处的稳流板,所述稳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稳流孔。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出风通道内的风门和驱动所述风门进行转动的传动组件。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集中出风模式下)。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扩散出风模式下)。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流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切换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组件与风门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壳体;1.1、出风通道;1.2、主风道;1.3、分流风道;2、分流件;2.1、内环件;2.2、外环件;2.3、连接部;2.4、安装部;2.5、导向槽;2.6、第一引流面;3、切换件;3.1、第二引流面;3.2、导向块;3.3、引导通道;4、转动座;5、风门;6、传动杆;7、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释。
[0027]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包括具有呈圆形出风通道1.1的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导风机构,出风通道1.1用于供气流穿过,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分流件2和切换件3,所述分流件2将所述出风通道1.1分隔形成呈环形设置的主风道1.2和位于主风道1.2中心的分流风道1.3,具体而言,所述分流件2包括内环件2.1和套设于内环
件2.1外周的外环件2.2,所述外环件2.2安装于壳体1上,所述内环件2.1和外环件2.2之间形成有所述主风道,所述内环件2.1上形成有所述分流风道1.3,所述外环件2.2与内环件2.1之间通过连接部2.3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2.3上形成有多个通孔,使得主风道1.2的气流能够吹出;即主风道1.2呈环形,分流风道1.3设置于主风道1.2的中心处,主风道1.2和分流风道1.3同心设置。
[0028]所述主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分流件2上具有将第一气流向出风通道1.1的轴线处引导的第一引流面2.6,使得所述第一气流集中向出风通道1.1的轴线处集中吹出,所述分流风道1.3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与第一气流作用后向远离出风通道1.1的轴线处扩散吹出。
[0029]所述切换件3设置于所述分流风道1.3的出口处,所述切换件3通过移动控制所述分流风道1.3的启闭,当所述切换件3移动与所述分流风道1.3分离时,所述切换件3与所述分流件2之间形成有引导通道3.3,所述切换件3的内壁形成有用于将第二气流向第一气流进行引导的第二引流面3.1,所述分流风道1.3吹出的第二气流经过引导通道3.3与第一气流相互作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包括具有呈圆形出风通道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分流件和切换件,所述分流件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形成呈环形设置的主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中心的分流风道,所述主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集中向出风通道的轴线处吹出,所述分流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与第一气流作用后向远离出风通道的轴线处吹出,所述切换件通过移动控制所述分流风道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设置于所述分流风道的出口处,集中吹风模式下,所述切换件与所述分流风道的外周相贴合,从而将所述分流风道封闭,扩散出风模式下,所述切换件与所述分流风道的外周相分离,所述分流风道处于开启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件移动与所述分流风道分离时,所述切换件与所述分流件之间形成有引导通道,所述分流风道吹出的第二气流经过引导通道与第一气流相互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风方向可切换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上具有将第一气流向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锋王泽星张姣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