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及其充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983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及其充液方法,包括模具主体、第一增压缸和第二增压缸;所述模具主体设第一充液通道和第二充液通道;所述第一增压缸与所述第一充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缸与所述第二充液通道连通。本申请通过采用两个增压缸进行充液,可使得模具管件内部压力一致,从而保证零件成形一致性及后续冲孔工序的泄压一致性,让复杂双腔零件正常成形,减少报废几率,从而提高成品率。从而提高成品率。从而提高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及其充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及其充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复杂截面零件在低压成形工序时,由于氮气缸及增压缸的细微区别,上下型面接触点可能有较大误差,导致压机滑块偏载,影响低压成形的成形内压,影响后续成形质量,造成报废;在冲孔后,由于冲孔阶段的差异及复数增压缸的泄压速度不同,导致冲孔后滑块偏载,对其中泄压较慢的型腔造成压伤,从而报废。
[0003]因此,面对目前存在模具的产品容易报废问题,来研发出的一种能够减少模具成型废品率的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及其充液方法,以解决现有模具产品报废率高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包括模具主体、第一增压缸和第二增压缸;所述模具主体设第一充液通道和第二充液通道;所述第一增压缸与所述第一充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缸与所述第二充液通道连通。
[0006]进一步地,在充液及低压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与第二增压缸参数设置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增压缸为主成形增压缸,第二增压缸为辅助成形增压缸用于加速补液。
[0007]进一步地,在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的成形曲线根据不同零件的CAE分析数据确定,第二增压缸在第一增压缸总成形压力的20%、35%、60%、85%处分别进行1

5秒保压。
[0008]进一步地,在整形期间,第二增压缸的运动曲线与第一增压缸的运动曲线同步。
[0009]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的充液方法,包括:
[0010]在充液及低压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与第二增压缸参数设置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增压缸为主成形增压缸,第二增压缸为辅助成形增压缸用于加速补液;
[0011]在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的成形曲线根据不同零件的CAE分析数据确定,第二增压缸在第一增压缸总成形压力的20%、35%、60%、85%处分别进行1

5秒保压;
[0012]在整形期间,第二增压缸的运动曲线与第一增压缸的运动曲线同步。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两个增压缸进行充液,,可使得模具管件内部压力一致,从而保证零件成形一致性及后续冲孔工序的泄压一致性,让复杂双腔零件正常成形,减少报废几率,从而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
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模具主体;11、第一充液通道;12、第二充液通道;2、第一增压缸;3、第二增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的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第一增压缸2和第二增压缸3;所述模具主体1设第一充液通道11和第二充液通道12;所述第一增压缸2与所述第一充液通道11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缸3与所述第二充液通道12连通。
[00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充液及低压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2与第二增压缸3参数设置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增压缸2为主成形增压缸,第二增压缸3为辅助成形增压缸用于加速补液。
[001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2的成形曲线根据不同零件的CAE分析数据确定,第二增压缸3在第一增压缸2总成形压力的20%、35%、60%、85%处分别进行1

5秒保压。
[00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整形期间,第二增压缸3的运动曲线与第一增压缸2的运动曲线同步。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的充液方法,该方法包括:
[0022]在充液及低压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2与第二增压缸3参数设置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增压缸2为主成形增压缸,第二增压缸3为辅助成形增压缸用于加速补液;
[0023]在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2的成形曲线根据不同零件的CAE分析数据确定,第二增压缸3在第一增压缸2总成形压力的20%、35%、60%、85%处分别进行1

5秒保压;
[0024]在整形期间,第二增压缸3的运动曲线与第一增压缸2的运动曲线同步。
[0025]由于本申请中第一增压缸2和第二增压缸3工作型腔一致,使得模具内部管件内部压力一致,从而保证零件成形一致性及后续冲孔工序的泄压一致性,让复杂双腔零件正常成形;本专利技术亦可支持双腔搭配生产成形压力差在30Mpa内(压机最大压力5000T)的不同零件。
[002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第一增压缸和第二增压缸;所述模具主体设第一充液通道和第二充液通道;所述第一增压缸与所述第一充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缸与所述第二充液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充液及低压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与第二增压缸参数设置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增压缸为主成形增压缸,第二增压缸为辅助成形增压缸用于加速补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缸交叉混合充液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成形期间,所述第一增压缸的成形曲线根据不同零件的CAE分析数据确定,第二增压缸在第一增压缸总成形压力的20%、35%、60%、85%处分别进行1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翼范伟黎泰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宝钢汽车钢材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