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82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包括呈柱状体的冲头本体,所述冲头本体下端具有用于与待加工件接触并对其施加向下冲压力的冲压面,所述冲压面边沿处具有延伸至冲头侧部的坡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头冲孔时可将废料片留在待冲压件上,避免废料片落入模具型腔内,该冲压工艺可简化模具的结构,模具型腔内可不设存储空间,利于缩小模具的体积,实现模具的轻量化、小型化设计,减小模具的制造成本,另外废料的姿态可控,不存在废料卡在模具型腔内或者无序堆叠的情况,也避免了废料被冲头二次冲压导致对模具型腔内部的损伤,可提高模具的性能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该结构也便于后工序轻松地分离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涉及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冲头通常包括柱形冲头本体和一体地形成在该冲头本体一端面上的圆锥形突起,该冲头本体的外径小于冲模模具型腔内径,该冲头压抵金属板以通过冲头的突起在金属板上预先形成穿孔。当在金属板的运动由插入穿孔内的突起限制的状态中冲头本体从插入冲模的模具型腔中,金属板绕冲模的内孔边缘与冲头本体配合而破裂金属板形成通孔,该冲头结构破裂金属板后的废料掉落在冲模内部,废料掉落后的姿态不可控,容易被冲头挤压对模具型腔造成损伤。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该冲头在冲孔后废料大部分撕裂与待冲压件分离,小部分仍然与待冲压件连接,废料留在待冲压件上,避免废料片落入模具型腔内损伤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该冲头在冲孔后废料大部分撕裂与待冲压件分离,小部分仍然与待冲压件连接,废料留在待冲压件上,避免废料片落入模具型腔内损伤模具。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包括安装于储物箱侧部的摆臂和控制机构,包括呈柱状体的冲头本体,所述冲头本体下端具有用于与待加工件接触并对其施加向下冲压力的冲压面,所述冲压面边沿处具有延伸至冲头侧部的坡口。进一步,坡口设置于冲压面的远端。进一步,所述坡口开设角度为10~15°。进一步,坡口在冲压面处的宽度为A,冲压面中心距离冲压面远端的距离为C,所述A=(40%~60%)2C。进一步,坡口在冲压面处的宽度为A,冲压面中心在冲压面所在平面内距离坡口的距离为B,所述B=(75%~95%)C。进一步,所述坡口与冲压面之间为圆角过渡连接。进一步,所述圆角半径为E,冲压面中心距离冲压面远端的距离为C,所述0<C≤10mm时,0.5mm<E≤1.5mm,所述10mm<C≤24mm时,1.5mm<E≤2.5mm,所述24mm<C时,2.5mm<E。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冲头冲孔时可将废料片留在待冲压件上,避免废料片落入模具型腔内,该冲压工艺可简化模具的结构,模具型腔内可不设存储空间,利于缩小模具的体积,实现模具的轻量化、小型化设计,减小模具的制造成本,另外废料的姿态可控,不存在废料卡在模具型腔内或者无序堆叠的情况,也避免了废料被冲头二次冲压导致对模具型腔内部的损伤,可提高模具的性能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该结构也便于后工序轻松地分离废料;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坡口位置、坡口角度、坡口宽度A、冲压面中心距离冲压面远端的距离C、冲压面中心距离坡口的距离B以及圆角的半径E等参数的限定,保证冲头本体与冲模型腔内表面的协同配合,待冲压件受到冲击力时,保证废料大部分破裂脱落形成通孔的雏形,并精确的保证少部分废料撕裂变形但仍然与待冲压件粘结,该结构即保证了冲孔的质量,减少了冲孔的毛刺,也保证了废料与待冲压件粘连,利于废料的取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现有冲头冲压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4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冲头冲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现有冲头冲压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4中冲压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冲头冲压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为现有冲头的冲压示意图,现有冲头冲压时锥形突起4预先形成穿孔,而后冲头本体冲入模具5的模具型腔中,金属板绕冲模的内孔边缘与冲头本体配合而破裂金属板形成通孔,冲孔后的废料掉落在冲模的模具型腔中,冲模的磨具型腔需要连续的存储废料,故模具型腔需要具有由足够的存储空间,而且需要定时清理,另外需要模具下方存储腔扩大以利于废料的掉落,模具结构较为复杂,且制造要求较高,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废料掉落时的不可控性,废料的掉落姿态无法有效控制,故废料存在卡在模具型腔中或者多个废料无规则堆叠靠近冲头的隐患,此情况出现时,废料容易被冲头二次挤压,损伤模具型腔。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包括呈柱状体的冲头本体1,所述冲头本体下端具有用于与待加工件接触并对其施加向下冲压力的冲压面2,所述冲压面边沿处具有延伸至冲头侧部的坡口3。结合图2所示,冲头本体为上下均匀的柱状结构,冲压面为冲头本体下端用于与待冲压件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待冲压件以金属板6为例,冲头本体冲入模具型腔中时,通过坡口的设置使得冲压面外轮廓的坡口处距离入模具型腔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他冲头本体外轮廓距离模具型腔内壁的距离,结合图11所示,金属板绕模具型腔的内壁边缘与冲头本体配合后,大部分金属板破裂脱落形成通孔的雏形,而位于坡口处的废料由于冲头本体距离模具型腔内壁距离较大而仍然处于撕裂但未脱落的连接状态,通过调节控制坡口开设角度即可调节坡口处距离模具型腔内壁的最大间距,通过控制此距离以及冲头本体冲入模具型腔中的深度,即可控制冲孔后废料与金属板的粘连程度,在实际冲孔过程中,该粘连程度以人工手动掰断或者用锤子轻敲可断裂为宜,或者可通过外部刀具贴合金属板下方将废料水平切割掉,此时可对废料与金属板粘连程度适当放宽限制,具体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冲头可将废料片留在待冲压件上,避免废料片落入模具型腔内,该冲压工艺可简化模具的结构,模具型腔内可不设存储空间,利于缩小模具的体积,实现模具的轻量化、小型化设计,减小模具的制造成本,另外废料的姿态可控,不存在废料卡在模具型腔内或者无序堆叠的情况,也避免了废料被冲头二次冲压导致对模具型腔内部的损伤,可提高模具的性能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该结构也便于后工序轻松地分离废料。本实施例中,坡口设置于冲压面的远端。此处的远端依据冲头本体不同的结构而定,远端依据冲压面的中心点为基准,当冲压面为规则形状时以几何中心作为中心点,当冲压面为不规则形状时,以重心作为中心点;结合实施例1中图2至图4所示,此时冲头为正六边形的柱状结构,其冲孔结构为正六边形孔,同样冲压面的基础形态为正六边形,此时所谓的远端即为距离冲压面中心处较远的轮廓处,即位于冲压面的六个角处的任意一个角均可以作为冲压面的远端;结合实施例2中的图5和图6所示,此时冲头为圆柱状结构,其冲孔结构为圆孔,同样冲压面的基础形态为圆形,此时冲压面的中心距离冲压面外轮廓距离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柱状体的冲头本体,所述冲头本体下端具有用于与待加工件接触并对其施加向下冲压力的冲压面,所述冲压面边沿处具有延伸至冲头侧部的坡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柱状体的冲头本体,所述冲头本体下端具有用于与待加工件接触并对其施加向下冲压力的冲压面,所述冲压面边沿处具有延伸至冲头侧部的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其特征在于:坡口设置于冲压面的远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口开设角度为10~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高压成形冲孔后废料片留存在管内的新型冲头,其特征在于:坡口在冲压面处的宽度为A,冲压面中心距离冲压面远端的距离为C,所述A=(40%~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翼万光毅李明亮黎泰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宝钢汽车钢材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