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P和GLP-1的双受体激动剂、药物组合物及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46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6
本公开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GIP和GL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GIP和GLP

1的双受体激动剂、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0001]本公开要求如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21年03月2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321851.6的中国专利申请,于2021年05月2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553745.0的中国专利申请;上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公开中。


[0002]本公开属于医药
,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如式I所示的多肽、GIP和GLP

1的双受体激动剂、药物组合物及其在预防和/或治疗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肥胖和糖尿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其与多种其他疾病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CVD)、阻塞性主睡眠呼吸暂、中风、外周动脉疾病、微血管并发症和骨关节炎等。因此,针对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开发新的疗法和治疗药物,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004]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

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GIP)是42个氨基酸的胃肠调节肽,其通过在葡萄糖存在下刺激从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保护胰腺β细胞,在葡萄糖内稳态中发挥生理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

1)是37个氨基酸的肽,其刺激胰岛素分泌、保护胰腺β细胞、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胃排空和食物摄入,导致体重减轻。GIP和GLP

1分别由小肠内皮的K细胞和L细胞分泌,被称为肠促胰岛素,肠促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对葡萄糖内稳态发挥关键的生理相关作用。
[0005]GIP和GLP

1都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产生相应的生理作用,其分别与GIP(GIPR)受体和GLP

1受体(GLP

1R)结合。这两种受体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正常生理学中,GIP和GLP

1在餐后从肠道分泌,这些肠促胰岛素增强对食物的生理反应,包括诱导饱腹感、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腺β细胞和营养物质处置,已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受损的肠促胰岛素反应。
[0006]尽管GIP和GLP

1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活性,但已发现GLP

1类似物的给药受到副作用(如恶心和呕吐)的限制,因此最常见的是给药不能实现全效血糖控制和体重减轻。单独的GIP在2型糖尿病人中具有非常限的葡萄糖降低能力。天然GIP和GLP

1两者可以被普遍存在的蛋白酶DPP IV快速灭活,因此只能用于短期代谢控制。
[0007]一般糖尿病患者会产生对GIP耐受,即使高于生理水平的GIP也降糖效果不大。但GLP

1则不同,多数糖尿病患者保持对GLP

1的敏感性。GIP、GLP

1的这种关系与另外两个重要激素胰岛素、瘦素类似,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敏感、但肥胖患者对瘦素耐受。所以尽管GLP

1领域风生水起成为现在最重要的一类降糖药,但GIP开发非常缓慢。研究表明,如果降糖到一定程度可以恢复对GIP的敏感,这表明共同激动GLP

1R/GIPR可以发挥协同降血糖作用,GIP和GLP

1的双受体激动剂可能产生更加优异的降低血糖作用以及胰岛素分泌刺激。
[0008]现有技术文献WO2016111971A1公开了一种GIP/GLP双激动剂LY3298176,LY3298176主要为GIP的氨基酸序列,并在第20位的赖氨酸以GLP

1的药物修饰手段进行修
饰。LY3298176目前在一个二期临床的降糖、减肥疗效临床实验中,结果显示在初始剂量较低和随后剂量上升较小的情况下,疗效和耐受性得到改善;仅仅治疗8周后,2型糖尿病患者A1C和体重即表现出显著降低。
[0009]研发结构新颖的GIP和GLP

1的双受体激动剂,为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单独施用GIP或GLP

1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治疗应用前景存在较多限制。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同时具有GLP

1R和GIPR的激动活性,该化合物作为GLP

1和GIP的双受体激动剂,表现出优异的降血糖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公开首先提供了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溶剂合物、光学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或前药:
[0014]Tyr

Aib

Glu

Gly

Thr

Phe

Thr

Ser

Asp

Tyr

Ser

Ile

Aib

Leu

Asp

Lys

Ile

Ala

Gln

Lys

Ala

Phe

Val

Gln

Trp

Leu

Ile

Ala

Gly

Gly

Pro

Ser

Ser

Gly

Ala

Pro

Pro

Pro

Ser

A
40
[0015]I;
[0016]其中,A
40
为通过肽键与Ser连接的以下结构:
[0017]A
40

[0018]R1为

(Z1)
m

(Z2)
n

C(=O)

(CH2)
o

C(=O)

Z3;
[0019]m为0或1;
[0020]若存在,Z1为

C(=O)

(CH2)
r

(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溶剂合物、光学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或前药:Tyr

Aib

Glu

Gly

Thr

Phe

Thr

Ser

Asp

Tyr

Ser

Ile

Aib

Leu

Asp

Lys

Ile

Ala

Gln

Lys

Ala

Phe

Val

Gln

Trp

Leu

Ile

Ala

Gly

Gly

Pro

Ser

Ser

Gly

Ala

Pro

Pro

Pro

Ser

A
40
I;其中,A
40
为通过肽键与Ser连接的以下结构:R1为

(Z1)
m

(Z2)
n

C(=O)

(CH2)
o

C(=O)

Z3;m为0或1;若存在,Z1为

C(=O)

(CH2)
r

(Z4)
p

NH

,其中p为4

8中的任一整数,每一个Z4各自独立地为

O

CH2‑
CH2‑


NH

C(=O)

CH2‑
,r为1或2;n为0

2中的任一整数;若存在,每一个Z2各自独立地为地为其中q为2

5中的任一整数;o为14

18中的任一整数;Z3为羟基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溶剂合物、光学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或前药,其特征在于,R1为

C(=O)

(CH2)
o

C(=O)

Z3;o为14

18中的任一整数,优选18;Z3为羟基或优选羟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溶剂合物、光学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或前药,其特征在于,R1为

Z1‑
Z2‑
C(=O)

(CH2)
o

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栋宋云松甄文腾蔡悦顾家宁黄仰青
申请(专利权)人:博瑞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