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42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包括底座、封盖和连接底座与封盖的连接件,底座、封盖和连接件一体成型;底座具有一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的环形卡口;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向远离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处内凹形成若干相互间隔的放置槽;封盖具有一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与环形卡口相匹配的环形槽;底座上环形卡口的外侧一侧与封盖上环形外侧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封装状态,连接件发生弹性折叠,环形卡口与环形槽相卡合,第一容纳腔、放置槽以及第二容纳腔形成用于放置采样管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样管放置盒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


[0001]本技术涉及试剂盒采样
,进一步地涉及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

技术介绍

[0002]在疫情日益蔓延的情况下,对于病毒的快速检测尤为重要,而现有检测过程中采样管的收集和使用比较混乱,对于采集好的样品没有有序的收集装置和放置装置,导致检测的过程中比较费时间且容易带来样本和检测结果不对应进而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检测结论;即使有设计的放置盒结构也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采样管放置盒结构复杂固定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包括底座、封盖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所述底座、封盖和连接件一体成型;
[0005]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环形卡口;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方向外凸形成若干相互间隔的放置槽;
[0006]所述封盖具有一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环形卡口相匹配的环形槽;
[0007]所述环形卡口的外侧一侧与所述环形槽外侧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8]在封装状态,所述连接件发生弹性折叠,所述环形卡口与所述环形槽相卡合,所述第一容纳腔、放置槽以及第二容纳腔形成用于放置采样管的空间。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边缘向四周延伸并折叠向第一容纳腔底部方向再次延伸形成所述环形卡口;
[0010]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向四周延伸并折叠向远离第二容纳腔底部方向再次延伸形成所述环形槽;
[0011]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卡口的延伸端的一段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卡口上除连接所述连接件之外的延伸端向四周延伸形成第一贴合部;所述环形槽上除连接所述连接件之外的延伸端向四周延伸形成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所在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贴合部所在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以使在封装时,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相贴合。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卡口上远离连接件的一侧及对应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处的部分侧壁整体向内内凹形成若干定位槽;所述环形槽上对应所述定位槽处的一侧侧壁向内内凹形成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
[0014]位于所述定位块处的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边沿开设有缺口,用于在打开所述放置盒时提供让位点以掀开所述封盖;
[0015]所述环形卡口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卡槽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呈楔形结构,且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适配。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侧壁上向外凸出形成若干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由所述环形卡口至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方向设置;
[0017]和/或;
[0018]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向外凸出形成若干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由所述环形槽开口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底部方向开设。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四周侧壁除设有所述定位槽的一侧外均开设有第一凸筋;
[0020]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四周侧壁除开设有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外均开设有第二凸筋;
[0021]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呈弧形结构。
[00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卡口的外侧及所述环形槽的内侧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环形卡口的外侧壁由所述环形卡口至所述第一容纳腔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环形槽内壁由所述环形槽至所述第二容纳腔底部方向向内倾斜,以使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卡口相适配。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放置槽呈矩阵分布;
[0024]所述放置槽的呈锥形结构,且放置槽的槽口直径大于放置槽底部的直径;
[0025]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向槽内内凹形成若干第三凸筋;
[0026]所述若干第三凸筋呈环形等距分布;
[0027]所述第三凸筋包括接触部以及位于接触部两侧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接触部呈夹角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呈夹角连接;
[0028]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放置槽的内壁的夹角均为锐角设置,且所述接触部的形状与所述采样管的外壁相适配。
[00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且可形变的第一U形部和第二U 形部;
[0030]所述第一U形部远离所述第二U形部的一端端部向四周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环形卡口的延伸端部及所述第一贴合部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侧相连,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成一体;
[0031]所述第二U形部远离第一U形部的一端端部向四周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环形槽的延伸端部及所述第二贴合部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侧相连,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成一体;
[0032]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匹配以使在封装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
[00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连接件以及封盖均呈透明状结构。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0035]1、本技术提供一体成型的底座、封盖以及连接封盖和底座的连接件,通过在底座的上设置第一容纳腔,并在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相通的放置槽,在封盖上设置第二容纳腔,形成最终放置采样管的空间,整个结构简单,易加工,且成本低。
[0036]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与定位槽以及卡块和卡槽,使得封盖和底座在封装
后的固定效果较佳,底座与封盖卡合的比较紧,不易散开。
[0037]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上分别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加强放置盒的整体强度,使得放置盒的承重效果更好,不易形变,且能够增加操作手持时的摩擦力,使得手持者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脱落,具有与防滑作用。
[0038]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以及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使底座与封盖在封装后能够达到密封效果,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的贴合,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贴合起到缓冲带作用,防止外部的污染源进入到盒子内部,能够有效的确保盒子内的洁净空间。
[0039]5、本技术通过将放置槽设置呈锥形结构且在放置槽内壁设置第三凸筋,以使采样管在放置时固定效果更佳,采样管更稳定。
[0040]6、本技术通过将底座、连接件以及封盖有透明材料制成,使得最终的放置盒呈透明状结构,整体的放置盒是无色透明的,能够使得检测人员在无需开盖的情况下查看采样管情况,一眼分辨已经使用的采样管,避免拭子错放,或检查采样管中采样液是否出现杂质等质量问题,确保样本保存有效。
附图说明
[0041]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封盖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所述底座、封盖和连接件一体成型;所述底座具有一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环形卡口;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方向外凸形成若干相互间隔的放置槽;所述封盖具有一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环形卡口相匹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卡口的外侧一侧与所述环形槽外侧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封装状态,所述连接件发生弹性折叠,所述环形卡口与所述环形槽相卡合,所述第一容纳腔、放置槽以及第二容纳腔形成用于放置采样管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边缘向四周延伸并折叠向第一容纳腔底部方向再次延伸形成所述环形卡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向四周延伸并折叠向远离第二容纳腔底部方向再次延伸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卡口的延伸端的一段与所述连接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口上除连接所述连接件之外的延伸端向四周延伸形成第一贴合部;所述环形槽上除连接所述连接件之外的延伸端向四周延伸形成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所在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贴合部所在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以使在封装时,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口上远离连接件的一侧及对应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处的部分侧壁整体向内内凹形成若干定位槽;所述环形槽上对应所述定位槽处的一侧侧壁向内内凹形成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位于所述定位块处的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边沿开设有缺口,用于在打开所述放置盒时提供让位点以掀开所述封盖;所述环形卡口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卡槽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槽和所述卡块呈楔形结构,且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酸采样管放置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侧壁上向外凸出形成若干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由所述环形卡口至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百慧朱兆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