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驱动系统及电驱动车
[0001]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22年05月26日、申请号为“202221289416.6”、专利名称为“变速箱、驱动系统及电驱动车”的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0002]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箱、驱动系统及电驱动车。
技术介绍
[0003]现如今,电驱动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的工具。电驱动车的动力一般由驱动系统提供,驱动系统中的变速箱在工作时需要在变速箱内部设置润滑油对变速箱内部的齿轴进行润滑。
[0004]在一些变速箱中,其内部的齿轴在工作时动作频繁导致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油温度和压力升高,并产生掺杂废气的油气,为了保证变速箱的正常运转,需要将掺杂废气的油气排出变速箱外。
[0005]但是,直接将掺杂废气的油气排出变速箱外容易过多地造成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油的损失,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变速箱、驱动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100),包括:壳体(1)、变速齿轴组件(2)、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的排气口(3),所述排气口(3)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第一油腔(11),所述第一油腔(11)内设置有油液,所述变速齿轴组件(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油腔(11)中且与所述油液接触,所述变速齿轴组件(2)用于与驱动电机(200)的输出轴(201)连接,以在所述输出轴(201)的带动下进行动作;所述壳体(1)内还形成有第二油腔(12)和第三油腔(13),所述第二油腔(12)与所述第一油腔(11)之间形成第一缝隙以实现连通,所述第三油腔(13)与所述第二油腔(12)形成第二缝隙以实现连通,所述第三油腔(13)与所述排气口(3)连通;当所述变速齿轴组件(2)动作时,驱动所述第一油腔(11)的至少部分油液形成的油气通过所述第一缝隙进入所述第二油腔(12),并使进入所述第二油腔(12)的油气中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缝隙进入所述第三油腔(13);第三油腔(13)被构造为:使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缝隙进入所述第三油腔(13)的油气在所述第三油腔(13)内凝结成油液,并使该油液通过所述第二缝隙流回所述第二油腔(12),以及,使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缝隙的油气通过所述排气口(3)排入到所述外部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100),其中,所述变速齿轴组件(2)包括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用于与所述驱动电机(200)的输出轴(201)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1)位于所述第一油腔(11)内且与所述油液接触;当所述第一齿轮(21)在所述输出轴(201)的带动下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齿轮(21)周围的至少部分油液形成的油气通过所述第一缝隙进入所述第二油腔(12),并由所述第一缝隙向第二缝隙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100),其中,所述变速齿轴组件(2)还包括传动轴(23)和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套设于所述传动轴(23)上,所述第二齿轮(22)位于所述第一油腔(11)内且与所述油液接触,所述第二齿轮(22)与所述第一齿轮(21)相啮合;当所述输出轴(201)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1)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齿轮(21)驱动所述第二齿轮(22)带动所述传动轴(23)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不同,其中,所述传动轴(23)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100),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1)与所述第二齿轮(22)均为斜齿轮,其中,所述第二齿轮(22)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轮(21)的齿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100),其中,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子壳体(101)和第二子壳体(102),所述第一子壳体(101)与所述第二子壳体(102)连接;所述第一子壳体(101)内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1)、第二凸起部(112)和第三凸起部(113),所述第一凸起部(111)的第一端、第二凸起部(112)的第一端和第三凸起部(11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壳体(101)的侧壁,所述第一凸起部(1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起部(1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凸起部(113)的第二端与第一凸起部(111)的第二端和第二凸起部(1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壳体(102)内设置有第四凸起部(114)、第五凸起部(115)和第六凸起部(116),所述第四凸起部(114)的第一端、第五凸起部(115)的第一端和第六凸起部(116)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