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机构装置及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58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捕集箱向轴承有效地提供油的传递机构装置及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装置具备:传递机构,其具有多个齿轮、第一轴及支撑第一轴的第一轴承;壳体,其收纳传递机构且在内表面具有第一轴承保持部;油,其积存在壳体内的下部区域;以及捕集箱,其配置在壳体内且向上侧开口。第一轴承保持部具有从径向外侧保持第一轴承的保持筒部。在保持筒部上设有连接该保持筒部的内外的缺口部。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包括缺口部的流路。捕集箱具有贮存部和从贮存部内向保持筒部延伸的提供部。提供部的前端部插入流路中。端部插入流路中。端部插入流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递机构装置及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递机构装置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搭载于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的开发正在盛行。在这种驱动装置的内部贮存有油,通过该油提高驱动装置内的齿轮及轴承的润滑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有接住由齿轮搅起的油的捕集箱的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296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贮存在捕集箱中的油的一部分例如被提供到轴承。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将捕集箱内的油有效地提供到轴承的构造。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捕集箱向轴承有效地提供油的传递机构装置及驱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装置包括:传递机构,其具有多个齿轮、第一轴及支撑所述第一轴的第一轴承;壳体,其收纳所述传递机构且在内表面具有第一轴承保持部;油,其积存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区域;以及捕集箱,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向上侧开口。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具有从径向外侧保持所述第一轴承的保持筒部。在所述保持筒部上设有连接该保持筒部的内外的缺口部。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包括所述缺口部的流路。所述捕集箱具有贮存部和从所述贮存部内向所述保持筒部延伸的提供部。所述提供部的前端部插入所述流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装置包括上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和向传递机构传递动力的马达。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从捕集箱向轴承有效地提供油的传递机构装置及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念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齿轮室的主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齿轮室的后视图。图4是一实施例的捕集箱的立体图。图5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变形例1的第一轴承保持部的主视图。
图8是变形例2的第一轴承保持部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

驱动装置、2

马达、3

传递机构、5

差动装置、6

壳体、6a

第一突出肋(肋)、6t

副箱部、7

传递机构装置、8

油泵、8a

第一喷出口(喷出口)、9

油冷却器、20

转子、21

转子轴、23

孔、25

定子、41

第一齿轮(小齿轮、齿轮)、42

第二齿轮(副齿轮、齿轮)、43

第三齿轮(齿轮)、45

副轴(第一轴、轴)、45a、46a

内周面、45p、46p

上端、46

驱动轴(第二轴、轴)、47

导油器、47a

筒部、47b

凸缘部、47h

贯穿孔、51

齿圈(传递齿轮、齿轮)、51t

上端位置、55

输出轴(轴)、61f

第一内侧面(内表面)、61h、62d、66m

凹部、62c

盖部件、62f

第二内侧面(内表面)、62j

第一贯穿孔、62k

第二贯穿孔、62p

连通孔(连通路)、64

第二轴承保持部、64b

第二保持筒部、64cp

下端、65

第三轴承保持部、66、166

第一轴承保持部、66b、166b

第一保持筒部、66c、166c

第一肋、66cp

下端、66d、166d

第二肋、66e

第三肋、66n、68n、166n

缺口部、66s

流路、68

输出轴用轴承保持部、70

捕集箱、71

贮存部、71a

第一壁部(固定壁部)、71b

第二壁部(侧壁部)、71f

第一底部、71g

第二底部、71k

第一喷出孔(第一喷出部)、72

提供部、72a

底板、72c

前端部、72d

中继部、72e

侧板、73

喷出用缺口部(第二喷出部)、74

管部、76

覆盖板、78

副贮存部、79

移送用缺口部(流出部)、84

第二轴承、85

第三轴承、86

第一轴承、88

输出轴用轴承、89a

第五轴承(转子轴用轴承)、90

油路、91

第一路径、91a

第一端部、91b

第二端部、92

第二路径、93

第三路径、95

搅起路径、98

第一提供路径、99

第二提供路径、99a

第一副路径、99b

第二副路径、166da

一端、166db

另一端、G

间隙、J1

马达轴线、J2

中心轴线、J3

输出轴线、O

油、W

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未图示的车辆时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规定铅垂方向来进行说明。
[0010]在附图中,适当地将XYZ坐标系示出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

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搭载驱动装置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

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递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齿轮、第一轴和支撑所述第一轴的第一轴承的传递机构;收纳所述传递机构并在内表面具有第一轴承保持部的壳体;积存在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区域中的油;以及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向上侧开口的捕集箱,所述第一轴承保持部具有从径向外侧保持所述第一轴承的保持筒部,在所述保持筒部上设有连接该保持筒部的内外的缺口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包括所述缺口部的流路,所述捕集箱具有:贮存部;以及从所述贮存部内向所述保持筒部延伸的提供部,所述提供部的前端部插入所述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部具有所述前端部和连接从所述贮存部到所述前端部的中继部,所述提供部是具有底板和一对侧板的槽状,在所述底板的宽度尺寸或所述侧板的高度尺寸中的至少一个尺寸中,所述前端部比所述中继部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的一对所述侧板中的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对置的一方的所述侧板的高度尺寸比另一方的所述侧板的高度尺寸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具有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延伸并固定于该内表面的固定壁部;以及与所述固定壁部相连的侧壁部,所述提供部从所述侧壁部延伸出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部具有:第一底部,所述第一底部配置在多个所述齿轮所包含的传递齿轮的上端位置的上侧,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所述传递齿轮重叠;以及位于比所述传递齿轮的上端位置靠下侧处的第二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箱的一部分和所述壳体是不同的部件,所述捕集箱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递机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惠介石川勇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