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95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发热体、温控组件、控制器组件、接线排组件、防水组件和防水透气阀,发热体、温控组件、控制器组件和接线组件固定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箱,水箱的一端连接有发热体,发热体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箱,出水箱的一端与出水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极有限的空间,将PTC发热模块组合成两个以上的模组,且发热模块之间通过接线排灵活连接,可以实现对多个PTC发热模块更加灵活的分组,将18个发热模块分为6组,既节省空间,又提高了高压线路接线的安全性。又提高了高压线路接线的安全性。又提高了高压线路接线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PTC水加热器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电池热管理总成内的PTC液体加热器,用来给电池箱内的防冻液加热,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将防冻液温度提升到一定温度点,使电池处于最佳的充电或放电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现有加热器使用PWM的IGBT控制或单纯的PTC加热器,都是平铺的结构,这种结构占用空间很大,不方便集成在商用车电池热管理总成内部,且进出水口的位置在同侧,占用了更大的空间,故现有的加热器具体有以下缺陷需要改进:
[0003]1、占用空间大,无法集成在商用车电池热管理总成内。现有的做法是放在电池热管理总成的上端,或者一侧,使电池热管理总成产品的集成化程度大打折扣,在抗震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影响电池热管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0004]2、自成一体,兼容性差。自身内部虽然配置完善,但是成本更高,部分功能与总成系统存在重叠,对商用车电池热管理总成进一步的简化升级与整合控制器造成一定的障碍。
[0005]3、PTC发热模块长度与扁管长度相近,但是在电池热管理的产品中,产品长度大于400mm,长度过长时,发热模块的平整度难以保证,可能会因为接触不良导致打火、击穿等故障,造成安全隐患。
[0006]4、通过接线或者将小的接线排用线束或者铜排连接在一起,这样会有很多分线束,线束杂乱,而且因为空间比较局促,有较大出现正负极短路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0007]5、IGBT多成一排排列。但因为特定的使用场景,常规的单排IGBT排列方式会占用极大的空间。
[0008]6、出线端的多采用高压或低压接插件,产品成本很高;或使用PG接头(防水法兰接头),但PG接头占用空间大,且防水效果并不理想。
[0009]7、有固定的安装脚。占用空间比较大,在商用车热管理系统内,无法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
[0011]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发热体、温控组件、控制器组件、接线排组件、防水组件和防水透气阀,所述发热体、温控组件、控制器组件和接线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出设置有防水硅胶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固定孔的位置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箱,所述进水箱的一端连接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箱,所述出水箱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
[0012]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模组一、发热模组二、发热模组三和IGBT散热板,所述发热模组一、发热模组二和发热模组三之间设置有接线排组件,所述IGBT散热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箱的侧面。
[0013]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发热模组一、发热模组二和发热模组三均由PTC发热模块和加固钣金组件组成,所述加固钣金组件的一端连接有加固钣金盖板。
[0014]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箱和所述发热模组一之间的接线排组件为大接线排,所述大接线排上连接有4

12个PTC发热模块。
[0015]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发热模组一与所述发热模组二之间的接线排组件为小接线排,所述小接线排上连接有2

4个PTC发热模块。
[0016]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发热模组二与所述发热模组三之间的接线排组件为组合间共用接线排,所述组合间共用接线排上连接有12个发热模块。
[0017]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包括水室和扁管,所述扁管与所述PTC发热模块连接,所述IGBT散热板为铝合金材质,所述IGBT散热板焊接或螺丝固定在进水箱的水室位置。
[0018]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箱的水室侧面,所述控制器组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所述IGBT散热板上,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线路板及线路板外壳。
[0019]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防水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接口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塞、防水压板和防水硅胶圈,所述上壳体的一端还设置有多孔硅胶塞。
[0020]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防水透气阀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下壳体底面的上下边缘处设置有等间距的安装孔。
[0021]其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极有限的空间,将PTC发热模块组合成两个以上的模组,且发热模块之间通过接线排灵活连接,可以实现对多个PTC发热模块更加灵活的分组,将18个发热模块分为6组。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空间,又提高了高压线路接线的安全性。
[0022]2、使用组合螺丝将IGBT锁在IGBT散热板上。利用进水水室的液体给IGBT降温,同时将IGBT散热的热量回收使用。
[0023]3、将多个PTC发热模块分成等分的三组模组,可以减少打火、拉弧的风险,保证PTC发热模块的平整度。而且更有利于PTC发热模块的标准化生产。
[0024]4、最大限度合并同极。接线排的设计可以共用多个PTC发热模块的正极或负极,可以节约空间和材料成本,可以实现PTC发热模块灵活的分组。可以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甚至十几个PTC发热模块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连接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去除上盖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去除上盖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内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内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进水口处防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发热体中PTC片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发热体格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发热体格栅的竖向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发热体;301、发热模组一;302、发热模组二;303、发热模组三;304、IGBT散热板;305、PTC发热模块;4、温控组件;401、温度传感器;402、温控器;5、控制器组件;501、控制线路板;502、线路板外壳;6、接线排组件;601、大接线排;602、小接线排;603、组合间共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发热体(3)、温控组件(4)、控制器组件(5)、接线排组件(6)、防水组件(7)和防水透气阀(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3)、温控组件(4)、控制器组件(5)和接线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处出设置有防水硅胶圈(70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固定孔(17)的位置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8),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9),所述进水管(8)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箱(10),所述进水箱(10)的一端连接有发热体(3),所述发热体(3)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箱(11),所述出水箱(11)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3)包括发热模组一(301)、发热模组二(302)、发热模组三(303)和IGBT散热板(304),所述发热模组一(301)、发热模组二(302)和发热模组三(303)之间设置有接线排组件(6),所述IGBT散热板(304)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箱(10)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一(301)、发热模组二(302)和发热模组三(303)均由PTC发热模块(305)和加固钣金组件(13)组成,所述加固钣金组件(13)的一端连接有加固钣金盖板(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10)与所述发热模组一(301)和所述出水箱(11)与所述发热模组三(303)之间的接线排组件(6)均为大接线排(601),所述大接线排(601)上连接有4

12个PTC发热模块(30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的PTC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一(301)与所述发热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刚朱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易为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