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558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2
获得组装作业容易且具有高刚性的转向装置。一种转向装置(S),具备:柱壳体(C),其内置有转向轴,可以变更姿势;托架(B),其接近于柱壳体(C)地配置;以及张紧机构(T),其位于柱壳体(C)与托架(B)之间,按压柱壳体(C)以及托架(B),张紧机构(T)具备:外壳(1),其设置于柱壳体(C)或者托架(B);张紧主体(2),其设置于外壳(1),在与柱壳体(C)和托架(B)的对向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移动;以及施力部件(3),其对张紧主体(2)施力,张紧主体(2)具有朝向柱壳体(C)的第一面和朝向托架(B)的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构成为锥状,越是位于施力方向下方侧,间隔越窄。越窄。越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具有:柱壳体,其内置与车辆的转向操纵有关的转向轴,支承于车辆的轴支承部,可以变更姿势;以及托架,其在车辆侧的与轴支承部不同的位置,接近于柱壳体地配置,上述转向装置具备在柱壳体与托架间作用按压力的张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这样的转向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参照0011、0016段落以及图2、图5、图6)。
[0003]在该现有的转向装置中,转向柱轴支承于在车辆侧固定的主托架,作为张紧机构的加压部件设置于主托架与转向柱之间。加压部件由板簧、螺旋弹簧构成,通过该加压部件,从主托架对转向柱单方地施加压力。由此,提高转向柱的左右方向的刚性,实现抑制向方向盘传递的振动。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956号公报
[0005]上述现有的转向装置使用由弹簧产生的按压载荷来确保转向柱的刚性。因此,转向柱通过弹簧成为相对于主托架浮动的状态。因此,在受到车辆的振动的影响的转向柱中,必然产生多少振动,作为操作转向的感觉,感到刚性不足。因长期被施加振动,还担忧加压部件产生疲劳破坏。
[0006]另外,在将转向装置组装于车辆时,需要压缩加压部件且使转向柱插入主托架,组装作业极其繁琐。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组装性,必须限制加压部件的弹簧负载,这导致转向柱的保持刚性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这样,在现有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存在各种应解决的课题,一直以来需要组装作业容易且具有高刚性的转向装置。
[0008](特征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的特征结构的特征点在于,具备:柱壳体,其内置与车辆的转向操纵有关的转向轴,支承于上述车辆的轴支承部,可以变更姿势;托架,其在上述车辆一侧的与上述轴支承部不同的位置,接近于上述柱壳体地配置;以及张紧机构,其设置于上述柱壳体与上述托架之间,产生对上述柱壳体以及上述托架的按压力,上述张紧机构具备:外壳,其设置于上述柱壳体或者上述托架;张紧主体,其设置于上述外壳,在与上述柱壳体和上述托架的对向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移动;以及施力部件,其在上述交叉的方向对上述张紧主体施力,上述张紧主体具有朝向上述柱壳体一侧的第一面和朝向上述托架一侧的第二面,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构成为锥状,越是位于基于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下方侧,彼此的间隔越窄。
[0010](效果)
[0011]在本结构的张紧机构中,以相互成为锥状的方式设置于张紧主体的第一面和第二
面与柱壳体或者托架和外壳始终抵接。因此,柱壳体和托架不会弹性地进行相对位移。因此,柱壳体的保持刚性非常高。
[0012]另外,由于利用锥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带来的楔效果来规定柱壳体与托架的相对位置,所以在轴心的方向对张紧主体施力的施力部件较小即可。因此,能够获得张紧机构紧凑、搭载性也优异的转向装置。
[0013](特征结构)
[0014]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具备中间部件,上述中间部件通过与上述第一面或者上述第二面的抵接而在上述对向方向被按于上述外壳,且与未设置有上述外壳一侧的上述托架或者上述柱壳体抵接。
[0015](效果)
[0016]通过如本结构那样在外壳设置这样的中间部件,改变中间部件从外壳的推出量,能够变更张紧机构本身的厚度。因此,即便在托架和柱壳体的缝隙尺寸上具有制造误差等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中间部件的位置调整来吸收尺寸误差。
[0017]另外,在中间部件与托架或者柱壳体抵接的结构中,在柱壳体的倾斜作动时,中间部件相对于托架等滑动。因此,担忧托架、柱壳体的磨损等所影响的耐久性。但是,中间部件能够为比较简单的结构,通过适当地选择中间部件的材质,能够防止托架等的磨损损伤。因此,能够获得耐久性优异的转向装置。
[0018](特征结构)
[0019]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在上述中间部件设置有在前端具备膨出部且可弹性变形的凸状的防脱部,上述防脱部卡入的固定孔设置于上述外壳。
[0020](效果)
[0021]如果如本结构那样构成为,将可弹性变形的凸状的防脱部卡入固定孔,容易进行中间部件相对于外壳的组装作业。
[0022]另外,如果是能够进行中间部件相对于外壳的暂时固定的本结构,例如,在将安装有张紧机构的柱壳体设置于托架的规定位置时,中间部件不会无意中脱落,极容易进行柱壳体的组装作业。
[0023](特征结构)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能够在上述张紧主体以及上述外壳分开形成有以在与上述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了上述张紧主体的状态相互卡合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
[0025](效果)
[0026]通过具备本结构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例如,在将装入有张紧机构的柱壳体设置于相对于托架的规定位置时,能够暂停张紧主体发挥功能。即,在组装作业时,张紧主体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不会作用于托架等对象方的部件,容易进行柱壳体的组装作业。之后,在柱壳体的组装作业结束之后,通过解除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合,能够使张紧机构发挥功能,迅速完成转向装置的设置作业。
[0027](特征结构)
[0028]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为,上述张紧主体具备沿上述施力方向延伸突出的棒状部,上述卡止部是以在与上述施力方向正交的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状态设置于上述棒状部的前端的爪部,上述被卡止部设置于上述外壳,是具备上述爪部能够卡止的凹部且能够收容
上述棒状部的端部的孔部。
[0029](效果)
[0030]通过具备本结构的卡止部以及被卡止部,能够将张紧主体的棒状部压入外壳的孔部而简单地对张紧主体进行位置固定。因此,张紧机构的存在不会成为障碍,顺利进行柱壳体的安装作业。
[0031]另外,因张紧主体具备棒状部,例如也能使施力部件为螺旋弹簧,且使其外插于棒状部。因此,能够合理地构成一并具有施力部件的保持功能和张紧主体的卡止功能的张紧机构。
[0032](特征结构)
[0033]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能够构成为,在上述张紧主体形成有在与上述施力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脚部、和设置于该脚部的前端的凸缘部,在上述外壳设置有可防脱地引导上述脚部以及上述凸缘部的移动的槽部。
[0034](效果)
[0035]如果是本结构,在将张紧主体安装于外壳时,或者在将安装有张紧主体的柱壳体设置于托架时,能够防止张紧主体从外壳脱落。
[0036]另外,因为张紧主体的移动轨迹通过脚部、槽部而稳定化,所以能够可靠地发挥张紧主体的按压功能。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8]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39]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机构的动作方式的剖视图。
[0040]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0041]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0042]图6是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柱壳体,其内置与车辆的转向操纵有关的转向轴,支承于所述车辆的轴支承部,可以变更姿势;托架,其在所述车辆一侧的与所述轴支承部不同的位置,接近于所述柱壳体地配置;以及张紧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柱壳体与所述托架之间,产生对所述柱壳体以及所述托架的按压力,所述张紧机构具备:外壳,其设置于所述柱壳体或者所述托架;张紧主体,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在与所述柱壳体和所述托架的对向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移动;以及施力部件,其在所述交叉的方向对所述张紧主体施力,所述张紧主体具有朝向所述柱壳体一侧的第一面和朝向所述托架一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构成为锥状,越是位于基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下方侧,彼此的间隔越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具备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一面或者所述第二面的抵接而在所述对向方向被按于所述外壳,且与未设置所述外壳一侧的所述托架或者所述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及川达也村木俊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