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药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43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药用途,属于有机合成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旋光异构体、或其氘代化合物。该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S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药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SARS

CoV

2M
pro
抑制活性的二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2019年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又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

CoV

2,又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和治疗COVID

19感染的临床有效抗病毒药物。尽管临床上已经使用了α

干扰素和抗HIV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组合,但疗效仍然非常有限,并且可能会有毒副作用。吉列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Inc.)开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探索治疗COVID

19,但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明其疗效。因此,当前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抗SARS

CoV

2的药物。
[0003]冠状病毒的基因组RNA长约30knt,具有5

帽结构和3
′‑
poly

a尾,至少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ORF)。第一个ORF(ORF1a/b)约占基因组长度的三分之二,直接翻译两种多蛋白:pp1a和pp1ab,ORF1a和ORF1b之间存在a

1移码。这些多蛋白由一种主蛋白酶(简称M
pro
;也被称为3C样蛋白酶(3CL
pro
))和一个或两个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PLPs)加工而成,转化为16种非结构蛋白。这些非结构蛋白参与亚基因组RNA的生产,编码四种主要结构蛋白(包膜(E)、膜(M)、棘突(S)和核衣壳(N)蛋白质)和其他辅助蛋白质,以完成病毒的复制和侵入过程。
[0004]M
pro
将重叠的pp1a和pp1ab多聚蛋白水解裂解为功能蛋白,这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于RdRp或nsp13等病毒复制必需的酶,如果没有事先的蛋白水解释放,就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完成复制。因此,抑制病毒的M
pro
可以阻止传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从而减轻疾病症状。
[0005]M
pro
在冠状病毒中是保守的,并且不同冠状病毒中M
pro
的底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以配对的形式进行编号(

P4

P3

P2

P1

P1
′‑
P2
′‑
P3

),裂解位点在P1和P1

之间。特别地,M
pro
在P1位点(Leu

Gln

(Ser,Ala,Gly))对谷氨酰胺有独特的底物偏好,这一点在宿主蛋白酶中是不存在的,这表明通过靶向病毒M
pro
实现高选择性是可行的。因此,病毒对这种蛋白酶的正确功能的绝对依赖性,加上缺乏同源的人类蛋白酶,使得M
pro
成为理想的抗病毒靶点。
[0006]因此,亟需研究出一种能够有效抑制SARS

CoV

2病毒的M
pro
酶活性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二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药用途。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旋光异构体、或其氘代化合物:
[0009][0010]其中,R4选自氢、CR
4a
R
4b
R
4c
、取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饱和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饱和杂环基、LR
4d
、LCOOR
4f
;所述取代基选自C
1~8
烷基、卤素、C
1~8
烷氧基;
[0011]R
4a
、R
4b
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
1~8
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或者,R
4a
、R
4b
连接成环;
[0012]R
4c
选自氢、C
1~8
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
[0013]L选自C
1~3
亚烷基;
[0014]R
4d
选自无取代或被R
4e
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R
4e
选自卤素、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
[0015]R
4f
选自卤素、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
[0016]R0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8
烷基;
[0017]R5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8
烷基、未取代或氘代的C
1~8
烷氧基、卤素;
[0018]W选自无、C
1~5
亚烷基;
[0019]R1选自氢、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卤素、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NHCOR
1a
;R
1a
选自C
1~8
烷基、未取代或卤代的以下基团: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
[0020]Z选自无、C
1~5
亚烷基;
[0021]R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联环烷基、杂联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氘、卤素、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基、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氧基、未取代或被R9取代的以下基团: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OR
11
;R
11
为苯基;R9选自氘、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氰基;
[0022]m选自0~5的整数;
[0023]R3选自氢、卤素、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基、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旋光异构体、或其氘代化合物:其中,R4选自氢、CR
4a
R
4b
R
4c
、取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饱和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饱和杂环基、LR
4d
、LCOOR
4f
;所述取代基选自C
1~8
烷基、卤素、C
1~8
烷氧基;R
4a
、R
4b
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
1~8
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或者,R
4a
、R
4b
连接成环;R
4c
选自氢、C
1~8
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L选自C
1~3
亚烷基;R
4d
选自无取代或被R
4e
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R
4e
选自卤素、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R
4f
选自卤素、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R0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8
烷基;R5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8
烷基、未取代或氘代的C
1~8
烷氧基、卤素;W选自无、C
1~5
亚烷基;R1选自氢、C
1~8
烷基、C
1~8
烷氧基、卤素、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NHCOR
1a
;R
1a
选自C
1~8
烷基、未取代或卤代的以下基团: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Z选自无、C
1~5
亚烷基;R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联环烷基、杂联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氘、卤素、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基、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氧基、未取代或被R9取代的以下基团: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OR
11
;R
11
为苯基;R9选自氘、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氰基;m选自0~5的整数;R3选自氢、卤素、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基、卤代或未取代的C
1~8
烷氧基;A环选自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3~8元饱和杂环基、3~8元饱和环烷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旋光异构体、或其氘代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所示:
其中,R
4a
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
1~5
烷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R
4b
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
1~8
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或者,R
4a
、R
4b
连接成环;R0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5
烷基;R5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5
烷基、未取代或氘代的C
1~5
烷氧基、卤素;R1选自氢、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R
2a
、R
2b
各自独立的选自氢、未取代或被R9取代的以下基团: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3~8元饱和环烷基、3~8元饱和杂环基,R9选自氘、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氰基;或者,R
2a
、R
2b
连接成环,所述环优选为稠环、杂稠环;Y1、Y2、Y3、Y4、Y5各自独立的选自N、CR
10
;R
10
选自氢、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旋光异构体、或其氘代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I

1或式III

2所示:
其中,R
4a
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
1~5
烷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R
4b
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
1~8
烷基、5~6元芳基、5~6元杂芳基、稠环烷基、杂稠环基,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氰基;或者,R
4a
、R
4b
连接成环;R5选自氢、氘、未取代或氘代的C
1~5
烷基、未取代或氘代的C
1~5
烷氧基、卤素;R1选自氢、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X选自O、S、CO、CR6R7、NR8,R6、R7、R8各自独立的选自氢、C
1~5
烷基、C
1~5
烷氧基、卤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旋光异构体、或其氘代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
4a
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勇李琳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