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50427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包括:埋入地下组件和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所述埋入地下组件埋入地下以能够降低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的噪音,所述埋入地下组件和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相互配合以能够实现对充电桩上的器件进行液冷温度调控;这样使得大功率的液冷器件液冷性能得到了提升,不仅解决了充电桩占地体积大和噪音严重的问题,而且液冷充电桩中的每一个液冷器件实现了单独控制运行,使得能耗得到了降低,降低了液冷充电桩的运行成本。冷充电桩的运行成本。冷充电桩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功率充电桩占地体积大和噪音严重的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现有液冷的充电桩使用的串行式液冷系统,液冷部分会使用一些枪线等大功率液冷器件,大功率的液冷器件导致对充电桩上的器件进行液冷温度调控效果较差,大功率的液冷器件液冷性能没有得到提升,导致液冷的充电桩使用寿命较差。另外,研发人员发现在使用液冷的充电桩时,使用液冷充电桩中的一个液冷器件时,其余的液冷器件也会同时运行,每一个液冷器件无法实现单独控制,导致能耗升高,资源的浪费严重,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使得大功率的液冷器件液冷性能得到了提升,不仅解决了充电桩占地体积大和噪音严重的问题,而且液冷充电桩中的每一个液冷器件实现了单独控制运行,使得能耗得到了降低,降低了液冷充电桩的运行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包括:埋入地下组件和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所述埋入地下组件埋入地下以能够降低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的噪音,所述埋入地下组件和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相互配合以能够实现对充电桩上的液冷器件进行液冷温度调控。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使得大功率的液冷器件液冷性能得到了提升,不仅解决了充电桩占地体积大和噪音严重的问题,而且液冷充电桩中的每一个液冷器件实现了单独控制运行,使得能耗得到了降低,降低了液冷充电桩的运行成本。
[000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埋入地下组件上设有多个液冷温度调控件,每一个液冷温度调控件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电连接,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用于控制液冷温度调控件的工作状态。
[000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埋入地下组件上设有液冷功率单元,所述液冷功率单元一端通过第一热管与所述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一端连接,所述液冷功率单元另一端通过第一冷管与所述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另一端连接。
[000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功率单元包括:线路板和外板,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外板连接组成液冷功率单元,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多个硅油导流孔,所述线路板通过绝缘散热
膏层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连接,所述外板的外表面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上设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的工作状态。
[00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包括:液冷熔断器,所述液冷熔断器上两端呈相对连接有第一硅油管和第二硅油管,所述第二硅油管通过第二热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第一硅油管通过第二冷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
[00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包括:液冷接触器,所述液冷接触器上连接有第三硅油管,所述第三硅油管上方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与所述液冷接触器连接,所述中空腔体内充有惰性气体,所述第三硅油管一端通过第三冷管与所述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第三硅油管另一端通过第三热管与所述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
[00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包括:液冷连接件,所述液冷连接件通过第四热管与所述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液冷连接件通过第四冷管与所述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液冷连接件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和所述外壳连接组成液冷连接件,所述外壳上连接有冷热硅油层循环连接管路,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绝缘层管,每两个绝缘层管之间设有呈相对设置的冷硅油导流层管,所述冷硅油导流层管内设有热硅油导流层,所述绝缘层管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导体编织层管,在所述导体编织层管内外均设有冷硅油倒流层,所述冷热硅油层循环连接管路分别与冷硅油导流层管和绝缘层管连接,所述底座两端分别通有带有正电荷的直流电和负电荷的直流电以能够使得冷硅油倒流层与热硅油导流层循环转换。
[00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液冷功率单元、液冷熔断器、液冷接触器和液冷连接件上分别设有进液压力传感器、回液压力传感器、进液温度传感器和回液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液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液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液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和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电连接,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和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的工作状态。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预设液冷温度调控件的液位阈值,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温度阈值,液冷功率单元的进液温度阈值、回液温度阈值、进液压力阈值和回液压力阈值数据,液冷熔断器的进液温度阈值、回液温度阈值、进液压力阈值和回液压力阈值数据,液冷接触器的进液温度阈值、回液温度阈值、进液压力阈值和回液压力阈值数据和液冷连接件的进液温度阈值、回液温度阈值、进液压力阈值和回液压力阈值数据作为预设液冷阈值数据;
[0016]实时检测液冷温度调控件的液位实际值,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温度实际值,液冷功率单元的进液温度实际值、回液温度实际值、进液压力实际值和回液压力实际值数据、液冷熔断器的进液温度实际值、回液温度实际值、进液压力实际值和回液压力实际值数据、液冷接触器的进液温度实际值、回液温度实际值、进液压力实际值和回液压力实际值数
据和液冷连接件的进液温度实际值、回液温度实际值、进液压力实际值和回液压力实际值数据作为实时检测液冷实际值数据;
[0017]将实时检测液冷实际值数据与预设液冷阈值数据比对,根据实时检测液冷实际值数据与预设液冷阈值数据比对结果分别控制相对应液冷温度调控件的工作状态;
[0018]当实时检测液冷实际值数据等于预设液冷阈值数据时,控制打开相对应的液冷温度调控件工作,根据预设液冷阈值数据拟合的液冷标准曲线,根据实时检测液冷实际值数据拟合液冷实际曲线,根据液冷标准曲线的参数优化调整液冷实际曲线的参数;
[0019]当液冷实际曲线的参数偏离液冷标准曲线的参数发出预警提示。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入地下组件和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所述埋入地下组件埋入地下以能够降低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的噪音,所述埋入地下组件和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相互配合以能够实现对充电桩上的液冷器件进行液冷温度调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入地下组件上设有多个液冷温度调控件,每一个液冷温度调控件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电连接,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用于控制液冷温度调控件的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埋入地下组件上设有液冷功率单元,所述液冷功率单元一端通过第一热管与所述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一端连接,所述液冷功率单元另一端通过第一冷管与所述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功率单元包括:线路板和外板,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外板连接组成液冷功率单元,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多个硅油导流孔,所述线路板通过绝缘散热膏层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连接,所述外板的外表面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上设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温度传感器,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功率管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液冷温度调控件的工作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包括:液冷熔断器,所述液冷熔断器上两端呈相对连接有第一硅油管和第二硅油管,所述第二硅油管通过第二热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第一硅油管通过第二冷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包括:液冷接触器,所述液冷接触器上连接有第三硅油管,所述第三硅油管上方设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与所述液冷接触器连接,所述中空腔体内充有惰性气体,所述第三硅油管一端通过第三冷管与所述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第三硅油管另一端通过第三热管与所述第三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温度调控件包括: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所述分布式液冷控制组件包括:液冷连接件,所述液冷连接件通过第四热管与所述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液冷连接件通过第四冷管与所述第四液冷温度调控件连接;所述液冷连接件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底座和所述外壳连接组成液冷连接件,所述外壳上连接有冷热硅油层循环连接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慧安李修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鼎充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