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和充电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321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盒体,所述散热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放置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是通过金属板分隔成的互不相通的两个区域,所述第一空腔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用于放置制冷液。通过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将所述第一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且在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内放置制冷液对第一空腔内的充电模块进行散热降温,散热降温效果好。散热降温效果好。散热降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和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和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在日常出行中越来越普及,并且,由于其环保特性,电动汽车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支持。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快速充电的需求,电动汽车以及充电桩生产厂家不断的提升电动汽车充电速度,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充电速度的加快,充电电流和电压也会随之大幅增高,进而导致充电桩电感模块功率增大。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的电感模块、电源模块等充电模块会快速且大量地产生热量。传统通过强迫风冷对充电桩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充电桩日益增长的功率需求,行业内亟需新的散热方式以满足充电桩日益增长的功率密度需求。
[0003]另外,现有户外充电桩采用风冷散热,其主要结构以充电模块前进风,充电模块后出风的方式进行散热,而机柜进出风口采用百叶窗+防尘棉方式,其防护等级为I P54,这种散热结构不可避免地会有水汽及细灰尘进入充电模块内。久而久之,灰尘会在电路板上堆积,导致充电模块故障率升高,严重削减充电模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和充电桩。该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通过使用冷却剂对充电桩进行冷却,可以避免尘埃、腐蚀性气体、湿气等进入柜内污染精密元器件,并且散热效果更好。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盒体,所述散热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放置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是通过金属板分隔成的互不相通的两个区域,所述第一空腔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用于放置制冷液。通过第二空腔的设置,第二空腔内放置有制冷液,制冷液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制冷进而对放置于第一空腔内的充电模块进行散热。同时通过第三空腔的设置,对第一空腔的侧壁进行降温,使第一空腔处于一个低温的环境,进而提高对充电模块的降温效果。因此,通过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将所述第一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且在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内放置制冷液对第一空腔内的充电模块进行散热降温,散热降温效果好。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空腔为长方体,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三空腔为长方体,所述第三空腔的侧壁为第三侧壁,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三侧壁之间留有空隙。通过第一空腔的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空腔的第三侧壁之间留有空隙的设置,当第三空腔内加入制冷液时,制冷液同时对所述第一空腔的位于不同方向的第一侧壁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第三空腔内制冷液对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充电
模块的散热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对制冷剂进行降温,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孔和第三出液孔,所述第三进液孔通过进液管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液孔通过出液管和所述制冷装置的进液口连接。。制冷液在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制冷装置之间循环。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进液孔位于所述第三侧壁靠下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出液孔位于所述第三进液孔相对的第三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三出液孔位于第三侧壁靠进上部的一端。制冷液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孔进入所述第三空腔内,由于第三进液孔位于第三侧壁的下部,第三出液孔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的上部,能确保所述制冷液充满在整个第三空腔内,防止制冷液进入所述第三空腔内还未对充电模块进行充分的降温就从所述第三出液孔流出。通过所述第三进液孔和所述第三出液孔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相对的两个第三侧壁上,使所述第三进液孔和所述第三出液孔之间的距离最大化,以增大对所述充电模块降温散热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进液孔处,所述第二出液孔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进液孔处。通过将所述第二进液孔设置在靠近第三进液孔处,刚通过第三进液孔进入第三空腔的制冷液的温度低,该制冷液一部分在第三空腔对第一空腔的第一侧壁进行降温,另一部分制冷液直接进入第二空腔,对第一空腔的底部进行降温,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出液孔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进液孔处,使制冷液能充分对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进行降温后从所述第二出液孔流出进入所述制冷装置内。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通过保温层的设计,对所述散热盒体进行保温,防止制冷液对散热盒体外的装置进行降温,提高所述制冷液的利用率。
[001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路板、变压器和功率半导体,所述功率半导体和所述变压器分别和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功率半导体贴合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的金属板上,使金属板能够对所述功率半导体进行充分散热,所述功率半导体的侧面和所述第三侧壁相抵接。通过金属板对功率半导体进行有效散热,有效降低充电模块的整体温度,实现对充电模块的有效散热和充电桩的整机散热。并且通过第三空腔对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进行降温,使所述第一空腔处于一个低温的环境,进而提高对所述充电模块的散热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将所述第一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三空腔内,并且在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内放置制冷液对第一空腔内的充电模块进行散热降温,散热降温效果好。
[0015]2)当第三空腔内加入制冷液时,制冷液同时对所述第一空腔的位于不同方向的第一侧壁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第三空腔内制冷液对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充电模块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盒体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盒体的剖视图。
[0019]图中:1、第一空腔;11、第一侧壁;12、金属板;2、第二空腔;21、第二侧壁;211、第二进液孔;3、第三空腔;31、第三侧壁;311、第三进液孔;4、散热盒体;41、连接板;411、通孔;42、进液管;43、出液管;5、充电模块;51、半导体;52、变压器;53、电路板;6、固定底座;7、充电桩本体;71、导线;72、充电枪;73、枪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1]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包括固定底座6,所述固定底座6平行设置在地面顶部,且固定底座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桩本体7,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盒体(4),所述散热盒体(4)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1),所述第一空腔(1)用于放置充电模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空腔(2)和第三空腔(3),所述第二空腔(2)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空腔(1)和所述第二空腔(2)是通过金属板(12)分隔成的互不相通的两个区域,所述第一空腔(1)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3)内,所述第三空腔(3)和所述第二空腔(2)连通,所述第二空腔(2)和所述第三空腔(3)用于放置制冷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为长方体,所述第一空腔(1)的侧壁为第一侧壁(11),所述第三空腔(3)为长方体,所述第三空腔(3)的侧壁为第三侧壁(31),所述第一空腔(1)的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三空腔(3)的第三侧壁(31)之间留有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对制冷剂进行降温,所述第三侧壁(31)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孔(311)和第三出液孔,所述第三进液孔(311)通过进液管(42)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液孔通过出液管(43)和所述制冷装置的进液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静于文斌周凌霄李悦张珂宸汤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