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及车辆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377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及车辆动力系统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速箱包括输入轴、第一齿轮系、第二齿轮系、第一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第三齿轮系和输出轴;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系和第二齿轮系分别与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分别设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第一控制机构用于选择性地连接第一齿轮系或第二齿轮系,第二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一齿轮系和第二齿轮系之间的动力通断;输出轴通过第三齿轮系选择性地与第二齿轮系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速箱,通过优化各齿轮系的布置形式,不仅结构紧凑,能够减小变速箱的整体长度及重量,还能够实现多种不同档位模式,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较好的实用性。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及车辆动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同时,本技术还涉及应用该变速箱的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速箱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器。混动变速器是变速器的一种,其能将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动力以一定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并能实现变速、变扭的功能。
[0003]但现有的混动变速箱,受限于自身结构原因,其可实现的档位有限。另外,现有技术中,变速器的动力轴上集成齿轮较多,结构复杂。对于多档位变速器动力传递需要经过多组齿轮,导致变速器效率降低,而对于少档位变速器,动力性较差,无法满足对变速器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变速箱,以提升其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变速箱,包括输入轴、第一齿轮系、第二齿轮系、第一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第三齿轮系和输出轴;
[0007]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系和所述第二齿轮系分别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0008]所述第一控制机构设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控制机构用于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系或所述第二齿轮系;
[0009]所述第二控制机构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齿轮系和所述第二齿轮系之间的动力通断;
[0010]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系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系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轮和第四主动轮,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和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三主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四主动轮和所述第四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二同步器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或所述第四从动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系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同步器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或所述第二从动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上,且通过第七同步器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轮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同步器,所述第六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主动轮之间的动力通断;所述第六同步器设于所述输入轴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动轮空套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三主动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五同步器设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五同步器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或所述第三主动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二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所述第四同步器采用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的双向双边同步器,所述双向双边同步器能够联动所述第二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齿轮系包括第一中间轴,以及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一中间轮,还包括空套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五从动轮,以及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用于可选择地连接所述第五从动轮;所述第一中间轮与所述第三主动轮或第四主动轮传动相连,所述第一中间轮与所述第五从动轮传动相连。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设有第六从动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六主动轮;所述第六从动轮与所述第六主动轮传动相连。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1)本技术所述的变速箱,可实现输入轴承接的动力经第一齿轮系和第二齿轮系向输出轴传递,而输出轴承接的动力,通过第一控制机构选择性的连接第一齿轮系和第二齿轮系,并通过第二控制机构的控制第一齿轮系和第二齿轮系之间的动力通断,同时通过输出轴与第三齿轮系与第二齿轮系之间的连接,便于输入轴承接的动力经第二齿轮系、第三齿轮系向输出轴传递,还可选择动力自第一齿轮系和/或第二齿轮系向输出轴传递,从而可实现多种不同的档位模式。此外,该变速箱通过优化各齿轮系的布置形式,不仅结构紧凑,能够减小变速箱的整体长度及重量,而降低变速箱成本。
[0020](2)第二齿轮系包括第三主动轮、第四主动轮、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和第二同步器,并通过第二同步器可选择性地连接第三从动轮或第四从动轮,而实现输入轴的动力向输出轴传输,方便布置,且便于档位的变速和车速的调整。
[0021](3)第一齿轮系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一同步器,并通过第一同步器可选择性地连接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而实现输入轴的动力向输出轴传输,方便布置,且便于档位的变速和车速的调整。
[0022](4)通过第六同步器连接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能够将传输至第二主动轮的动力经由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同步器传输至输出轴,利于实现超低速模式,并利于输出更大的扭矩。
[0023](5)将第二主动轮空套于输入轴上,将第三主动轮空套于输出轴上,并通过第五同步器选择性地连接第二主动轮或第三主动轮,结构简单,而便于实现多种不同的档位模式。
[0024](6)通过第四同步器能够联动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则利于动力在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之间传输,而利于实现多个档位模式,尤其能够实现超低速档位模式,而能够提升越野性能。
[0025](7)通过设置第三同步器、第五从动轮与第三齿轮系的设置,则可将输入轴承接的动力传输至第一中间轴,而通过第一中间轮与第五从动轮的传动相连,则可将第一中间轴承接的动力传输至输出轴,从而利于实现倒档档位模式;第一中间轮与第三主动轮或第四主动轮传动相连,有利于缩短变速箱长度,可使得变速箱结构紧凑,而有利于减小占用空间。
[0026](8)通过动力输出轴上的第六从动轮与输出轴上第六主动轮之间的传动连接,可使输出轴承接的动力传输至动力输出轴,而利于动力传输效果。
[002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还包括电机,所述输入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0028]进一步的,还包括发动机以及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入端之间,所述离合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电机之间的动力通断。
[0029](1)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通过采用如上的变速箱,可实现多种不同档位模式,并便于整车布置,通过将输入轴连接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可在电机驱动时实现多种不同的档位模式,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0030](2)设置发动机,并在发动机和电机之间设置离合器,利于实现发动机的动力向输入轴传递,进而实现发动机单独驱动、电机单独驱动以及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等多种驱动模式,从而便于实现多种不同驱动模式下动力的传输,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采用离合器控制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动力通断,其产品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第一齿轮系、第二齿轮系、第五同步器(105)、第四同步器(204)、第三齿轮系和输出轴(2);所述输入轴(1)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系和所述第二齿轮系分别与所述输出轴(2)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同步器(105)设于所述输入轴(1)上,所述第五同步器(105)用于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系或所述第二齿轮系;所述第四同步器(204)设于所述输出轴(2)上,所述第四同步器(20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齿轮系和所述第二齿轮系之间的动力通断;所述输出轴(2)通过所述第三齿轮系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齿轮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系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1)上的第三主动轮(103)和第四主动轮(104),设于所述输出轴(2)上的第三从动轮(205)、第四从动轮(207)和第二同步器(206);所述第三主动轮(103)和所述第三从动轮(205)传动相连,所述第四主动轮(104)和所述第四从动轮(207)传动相连;所述第二同步器(206)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205)或所述第四从动轮(2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系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1)上的第一主动轮(101)和第二主动轮(102),设于所述输出轴(2)上的第一从动轮(201)、第二从动轮(202)和第一同步器(203);所述第一主动轮(10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201)传动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102)和所述第二从动轮(202)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同步器(203)用于可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201)或所述第二从动轮(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101)空套于所述输入轴(1)上,且通过第七同步器(107)与所述输入轴(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101)和所述第二主动轮(102)之间还设置有第六同步器(106),所述第六同步器(106)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动轮(102)和所述第一主动轮(101)之间的动力通断;所述第六同步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高阳罗聪聪王东风寇博朝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