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755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所述零重力汽车座椅,包括:座框;零重力调节机构,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框的底部,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同步转杆、两个第一调角器、两个支撑件以及两个连接件,所述同步转杆安装在所述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调角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而所述同步转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调角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通过设置该零重力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实现对座框的角度调节,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器、第一同步转杆、两个第一调角器等配合,改变了传统的复杂的连杆方式,结构组成更加简单,占用的空间更小,整体的稳定性更好,且在调节时角度变化更加平稳,更好的满足人体的适应能力。满足人体的适应能力。满足人体的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零重力汽车座椅是一种具有靠背角度调节、腿托伸出长度和角度调节、座框高度和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座椅,由于其丰富的调节能力,能够满足乘员根据自身感受调节座椅姿态的目的,降低关节张力,极大地提高乘坐舒适性。其中,座框倾角对乘坐者的身体各部分受力分布影响较大,座框倾角的调节常被称为零重力调节。
[0003]相关技术中,零重力汽车座椅在对座框倾角调节时,一般是依赖于驱动电机和一套连杆机构实现调节功能,不仅结构设计复杂,占用座椅内部空间较大,另外座椅调节时的稳定性较差,角度变化过快,使得人们不能很好的适应。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解决了零重力汽车座椅座框调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包括:
[0007]座框;
[0008]零重力调节机构,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框的底部,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同步转杆、两个第一调角器、两个支撑件以及两个连接件,所述同步转杆安装在所述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调角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而所述同步转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调角器,并卡接在所述支撑件上,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框底部的两侧,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均设置为L字形结构,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座框底部的左侧与右侧。
[0010]优选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件底部固定安装,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连杆与所述座框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座框的顶部安装有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同步转杆以及两个第二调角器,所述第二同步转杆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上,两个所述第二调角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座框的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同步转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调角器连接,所述第二调角器的转动部与所述靠背一侧卡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器位于所述靠背的内侧,且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驱动端朝下。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通过设置该零重力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实现对座框的角度调节,通过设置第一驱动器、第一同步转杆、两个第一调角器等配合,改变
了传统的复杂的连杆方式,结构组成更加简单,占用的空间更小,整体的稳定性更好,且在调节时角度变化更加平稳,更好的满足人体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零重力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座框与零重力调节机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
[0020]1、座框;
[0021]2、零重力调节机构;
[0022]21、第一驱动器,22、第一同步转杆,23、第一调角器,24、支撑件,25、连接件;
[0023]3、底座,4、连杆;
[0024]5、靠背;
[0025]6、角度调节机构;
[0026]61、第二驱动器,62、第二同步转杆,63、第二调角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零重力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座框与零重力调节机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零重力汽车座椅,包括:
[0029]座框1;
[0030]零重力调节机构2,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2设置于所述座框1的底部,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器21、第一同步转杆22、两个第一调角器23、两个支撑件24以及两个连接件25,所述同步转杆22安装在所述驱动器21上,所述第一调角器23安装在所述支撑件24上,而所述同步转杆22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调角器23,并卡接在所述支撑件24上,两个所述连接件25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框1底部的两侧,所述支撑件24位于所述连接件25内侧。
[0031]第一驱动器21为减速电机组件,通过与第一同步转杆22安装,可带动第一同步转杆22转动;
[0032]第一同步转杆22设置为方杆形式,而方杆在与第一调角器23连接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更大,连接更加稳定;
[0033]第一调角器23采用常规的偏心调角器,保证其具备充足的扭力,通过与第一同步转杆22连接,可跟随其同步转动和锁定;
[0034]两个支撑件24在两个连接件25之间,保持左右对称设置,主要作为两个第一调角器23安装支撑结构使用,使得第一调角器23保持稳定使用状态;
[0035]连接件25通过与座框1底部固定连接,可实现与第一同步转杆22的转动,最终带动座框1可以转动,实现对座框1的倾角调节。
[0036]所述支撑件24与所述连接件25均设置为L字形结构,两个所述连接件25分别位于
所述座框1底部的左侧与右侧。
[0037]支撑件24与连接件25设置为L字形结构,使其具备稳定的连接与支撑作用,并能够与其它部件有效连接固定。
[0038]还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顶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件25底部固定安装,所述底座3的顶部通过连杆4与所述座框1转动连接。
[0039]底座3顶部通过与支撑件24固定安装,使其与零重力调节机构2有效连接,主要为整个其提供支撑。
[0040]所述座框1的顶部安装有靠背5,所述靠背5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6,所述角度调节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器61、第二同步转杆62以及两个第二调角器63,所述第二同步转杆62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61上,两个所述第二调角器63分别安装在所述座框1的两侧。
[0041]靠背5左右两侧的下方与座框1内侧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调角器63转动连接;
[0042]第二驱动器61同样设置为减速电机组件,其驱动端通过与第二同步转杆62连接,可带动第二同步转杆62转动;
[0043]而第二调角器63通过与第二同步转杆62连接,其上的转动部可跟随第二同步转杆62转动,主要用于实现座框1与靠背5之间的转动连接,最终可带动靠背5转动,实现对靠背5的角度调节。
[0044]所述第二同步转杆62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调角器63连接,所述第二调角器63的转动部与所述靠背5一侧卡接,所述第二驱动器61位于所述靠背的内侧,且所述第二驱动器61的驱动端朝下。
[0045]该角度调节机构6,主要用于实现对靠背5的角度调节,同样采用角度器与驱动机构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零重力调节机构,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框的底部,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同步转杆、两个第一调角器、两个支撑件以及两个连接件,所述同步转杆安装在所述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调角器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而所述同步转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调角器,并卡接在所述支撑件上,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框底部的两侧,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均设置为L字形结构,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座框底部的左侧与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东
申请(专利权)人:普瑞斯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