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79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其实现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高亮度的效果。其包括: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下壳体盖装于所述上壳体、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光输出口;至少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每组发光光源固定座包括两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每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包括若干沿着壳体部分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的若干间隔固定座,间隔固定座内排布有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以及光避让孔;若干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的数量和所述半导体激光发光源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反射镜用于反射所述半导体激光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后的光线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物质做增益介质而产生受激辐射作用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或能级之间实现粒子数反转,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和空穴复合时就产生了受激发射作用。光纤耦合激光器是半导体激光器的一种,其出光光束为圆形光斑,多用于照明,探测,指示和系统集成等。
[0003]目前,市面上的高功率高亮度绿光半导体激光器受发光芯片本身的体积所限制,其单排固定座的横向排布的发光芯片的数量有限,且由于激光器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始终保持在受限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其实现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高亮度的效果。
[0005]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6]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下壳体盖装于所述上壳体、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光输出口;
[0007]至少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每组发光光源固定座包括两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每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包括若干沿着壳体部分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的若干间隔固定座,间隔固定座内排布有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以及光避让孔;
[0008]若干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的数量和所述半导体激光发光源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反射镜用于反射所述半导体激光发光源发出的光线;r/>[0009]以及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后的光线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
[0010]每个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固装于下壳体,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光避让孔沿着固定座布置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排布,对应于同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的第一反射镜均在长度方向上顺次间隔排布、且在宽度方向上错开排布,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后排的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的固定座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贯穿前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的固定座的光避让孔、或固定座之间的间隙后、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组件的入射面、并通过光学组件的出射区域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
[0011]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2]其包括两组相向布置的发光光源固定座,具体为靠近光输出口的前组发光光源固定座、以及远离光输出口的后组发光光源固定座,两组发光光源固定座之间的区域排布两排第一反射镜,两排第一反光镜具体为前排第一反光镜、后排第一反光镜;
[0013]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对应于前排第一反光镜布置的耦合透镜组件,所述耦合透镜组件将前排第一反光镜所反射的出射光线会聚后传入光纤内;
[0014]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对应于后排第一反光镜布置的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二反光镜的面域覆盖所述后排反光镜所有的出射光线,所述第二反光镜将后组发光光源固定座射出的光线全部再次发射后入射至耦合透镜组件,所述耦合透镜组件将光线汇聚后传入光纤内;
[0015]每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包括顺次间隔排布的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四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三个光避让孔,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三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两个光避让孔,位于后排的第一固定座的相对前排设置有第二固定座,位于后排的第二固定座的相对前排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后排的第一固定座的中心区域的两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的光线贯穿前排的第二固定座的光避让孔后射出,后排的第一固定座两侧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的光线贯穿前排的前排固定座的长度方向间隙区域后射出。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将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原先只能不间隔顺次排列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的单排结构,调整为两排固定座,且每排固定座在两个相邻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的较小区域内设置光避让孔,使得后排固定座布置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可以通过避让孔射出平行光线,使得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可以排列更密集的平行入射光纤,且仅需占用宽度方向的部分空间,其使得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密集排列方式由单排扩展为双排组合排列,激光器内部光学组件将光线导向后通过光纤输出,使得激光器达到小型化、轻量化,并且亮度更高、功率密度更高,传输距离更远,拓展了半导体激光器的设计思路与方案,可操作性强,扩展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爆炸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每组发光光源固定座的排列立体图;
[0019]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20]壳体部分10、上壳体11、下壳体12、光输出口13、发光光源固定座20、前组发光光源固定座21、后组发光光源固定座22、第一固定座201、第二固定座202、第一反射镜30、前排第一反光镜31、后排第一反光镜32、光学组件40、耦合透镜组件41、第二反光镜42、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50、光避让孔60、后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70、前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80、间隙9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见图1、图2,其包括壳体部分10、至少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20、若干第一反射镜30、以及光学组件40;
[0022]壳体部分10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下壳体12盖装于上壳体11、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光输出口13;
[0023]每组发光光源固定座20包括两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每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包括若干沿着壳体部分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的若干间隔固定座,间隔固定座内排布有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50、以及光避让孔60,具体实施时,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包括发光芯片51、准直透镜52;
[0024]第一反射镜30的数量和半导体激光发光源50的数量相同,第一反射镜30用于反射半导体激光发光源50发出的光线;
[0025]光学组件40用于将通过第一反射镜30反射后的光线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
[0026]每个固定座的底部固装于下壳体12,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50、光避让孔60沿着固定座布置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排布,对应于同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的第一反射镜30均在长度方向上顺次间隔排布、且在宽度方向上错开排布,相对远离第一反射镜30的后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70的固定座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50所发出的光线贯穿前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80的固定座的光避让孔60、或固定座之间的间隙90后、通过第一反射镜30反射后射向光学组件40的入射面、并通过光学组件40的出射区域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
[0027]具体实施例,见图1和图2:其包括两组相向布置的发光光源固定座,具体为靠近光输出口13的前组发光光源固定座21、以及远离光输出口13的后组发光光源固定座22,两组发光光源固定座之间的区域排布两排第一反射镜30,两排第一反光镜30具体为前排第一反光镜31、后排第一反光镜32;
[0028]光学组件40包括对应于前排第一反光镜31布置的耦合透镜组件41,耦合透镜组件41将前排第一反光镜31所反射的出射光线会聚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下壳体盖装于所述上壳体、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光输出口;至少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每组发光光源固定座包括两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每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包括若干沿着壳体部分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的若干间隔固定座,间隔固定座内排布有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以及光避让孔;若干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的数量和所述半导体激光发光源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反射镜用于反射所述半导体激光发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后的光线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每个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固装于下壳体,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光避让孔沿着固定座布置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排布,对应于同一组发光光源固定座的第一反射镜均在长度方向上顺次间隔排布、且在宽度方向上错开排布,相对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后排的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的固定座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贯穿前排发光光源固定座组件的固定座的光避让孔、或固定座之间的间隙后、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后射向所述光学组件的入射面、并通过光学组件的出射区域汇聚成为直线光束后通过光纤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高功率高亮度绿光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组相向布置的发光光源固定座,具体为靠近光输出口的前组发光光源固定座、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震韩琼仲浩浩冯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亮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