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89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涉及汽车部件装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内饰零部件在长时间无支撑情况下会发生变形,影响了两个软内饰部件搭接处的美观性,从而导致装配不合格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提高了内衬的边缘强度,保证软内饰良好的外观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包括用于与第一软内饰的第一翻边顶部固定连接的配合部,配合部的第一端通过支撑部连接固定部,固定部相对于配合部倾斜设置,固定部位于配合部下方,固定部的自由端向着配合部的第二端延伸并与固定部之间预留设定间隙后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远离配合部并倾斜向下。合部并倾斜向下。合部并倾斜向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装配
,尤其是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随着越来越多的商用车投入到市场,在现有商用车驾驶舱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内饰件包围采用工程塑料进行包覆存在不便,在装配上、成本上、装配一致性上都很难做到最优化。市场上对于固立柱、后围、顶棚等位置均采用了软内饰装配的方式。软内饰本身材质较软,软内饰零部件在长时间无支撑情况下会发生变形,影响了两个软内饰部件搭接处的美观性,从而导致装配不合格,配合处存在缝隙大、漏钣金,亦或是对接不平顺,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可解决传统软内饰搭配结构不足,保证良好的外观,提高商品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包括用于与第一软内饰的第一翻边顶部固定连接的配合部,配合部的第一端通过支撑部连接固定部,固定部相对于配合部倾斜设置,固定部位于配合部下方,固定部的自由端向着配合部的第二端延伸并与固定部之间预留设定间隙后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远离配合部并倾斜向下。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弯折设置并且向着远离固定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形成第二延伸部。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处位于所述配合部的下方并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V型开口。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配合部上设有若干通孔。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通孔沿所述配合部宽度方向设置并靠近配合部宽度边缘。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配合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支撑部纵向设置,所述配合部水平设置,所述配合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部的顶端并进行弧形设置。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部一端并进行折弯设置。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支撑部包括连接所述配合部的第一段和连接所述固定部的第二段,所述支撑部的第一段宽度等于所述配合部的宽度,所述支撑部的
第二段宽度等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配合部的宽度边缘设置的通孔之间。
[0016]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通过固定部和配合部设置,配合部与第一软内饰的第一翻边顶部固定,从而支撑固定部将第二软内饰的第二翻边夹紧,提高了内衬的边缘强度,解决传统内衬搭配结构不足,保证良好的外观,提高商品性。
[0018]通过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设置,所形成的开口便于在配合部固定在第一翻边上后,第二翻边能够更方便的从V型开口处插入,在经过间隙后,实现固定部对第二翻边的夹紧,第二软内饰的厚度大于间隙的高度,保证第二翻边与固定部过盈配合,防止第二翻边滑脱出间隙。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装配后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
[0024]其中:1.软内饰装配支架,1

1.配合部,1

2.第二延伸部,1

3.固定部,1

4.第一延伸部,1

5.通孔,1

6.支撑部,2.第一软内饰,2

1.第一翻边,3.第二软内饰,3

1.第二翻边,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软内饰零部件在长时间无支撑情况下会发生变形,影响了两个软内饰部件搭接处的美观性,从而导致装配不合格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
[0027]实施例一
[0028]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

图3所示,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配合部1

1,配合部1

1用于与第一软内饰2的第一翻边2

1顶部固定连接,配合部1

1的第一端通过支撑部1

6连接相对于配合部1

1倾斜设置的固定部1

3,固定部1

3位于配合部1

1下方。
[0029]本实施例的软内饰装配支架1用于固定两个对接的软内饰边缘,在对软内饰进行固定时,需要对第一软内饰2和第二软内饰3进行翻边设计,两个软内饰的翻边对齐后,利用软内饰装配支架对两个软内饰的翻边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第一软内饰2和第二软内饰3的
搭接。
[0030]如图1所示,支撑部1

6竖直设置,配合部1

1水平设置,配合部的左端连接支撑部1

6的顶端并进行弧形设置,本实施例的弧形为半圆弧,支撑部1

6的底端连接固定部1

3的底端并进行折弯设置,折弯处圆滑过渡,防止在安装时刮伤工作人员。
[0031]具体的,配合部1

1的宽度大于固定部1

3的宽度,支撑部1

6包括连接配合部的第一段和连接固定部的第二段,支撑部的第一段位于支撑部的第二段的上方,支撑部1

6的第一段宽度等于配合部的宽度,支撑部的第二段宽度等于固定部的宽度,保证软内饰装配支架结构设计的整体性。
[0032]固定部1

3的自由端即固定部的顶端向着配合部1

1的右端延伸并与固定部之间预留间隙后向着右下方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1

4,第一延伸部1

4的自由端远离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第一软内饰的第一翻边顶部固定连接的配合部,配合部的第一端通过支撑部连接固定部,固定部相对于配合部倾斜设置,固定部位于配合部下方,固定部的自由端向着配合部的第二端延伸并与固定部之间预留设定间隙后弯折形成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远离配合部并倾斜向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弯折设置并且向着远离固定部的方向倾斜向上形成第二延伸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处位于所述配合部的下方并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V型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上设有若干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内饰装配支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王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松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