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480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层技术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所述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包括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涂层技术的
,涉及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的日益发展,主机厂对内外饰件不仅只在乎装饰效果,更注重于增加功能与具有科技感。目前很多汽车内外饰都在往发光模块发展,如内饰氛围灯,外饰发光格栅,发光饰条等。当前的结构设计主要集中在单片式分体组装,IML,PVD等工艺,但这些工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塑料基材硬度较低,若模具抛光不够,就会导致在进行PVD步骤时,零件表面不够平整光顺。另外,PVD金属层直接与塑料基材接触,两者间的附着力不能满足汽车性能标准,目前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方法就是增加一层底漆,然后通过PVD工艺覆盖一层金属层,最后在金属层的表面喷一层保护漆。但是在喷透明底漆、转运的过程中会导致表面出现颗粒、污染等缺陷,纳米级别厚度的PVD金属层不能覆盖这些缺陷,这就导致零件外观缺陷明显。在发光的状态下,这些缺陷会被放大,同时也会出现针孔缺陷,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所以,需要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以弥补现有工艺的缺陷,获得高性能和高合格率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耐磨性、耐腐蚀性、附着性的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所述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为4
/>6层结构,具体包括:透明保护层5、透明基材1、PUR层2、PVD层3、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的层数为1或2;所述透明保护层5的层数为0或1;所述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的厚度为1

6mm;所述透明基材1、PUR层2通过在模具内进行双色注塑成型;所述的PUR层2厚度为0.3

2mm,透光度为90

95%。
[0006]当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有4层结构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图1中的4仅为4.1或4.2中的一种;当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有5层结构时,结构示意图如图2

3所示,其中图2中的4仅为4.1或4.2中的一种;当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有6层结构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0007]作为优选,所述透明基材1包括PC、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5

4mm。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透明基材1的透光率为90

95%。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PUR层2厚度为0.3

2mm,透光度为90

95%。
[0010]PUR涂层太厚会造成成本上升、结构受限、光色偏移;太薄会影响涂层完整性,当前模具无法实现厚度在0.3mm以下的涂层。并且若是透光率度低于上述数值,则由于光损失的发生,不能达到发光产品所需的发光效果。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透明基材1、PUR层2厚度比为(0.8

3):1。
[0012]通常情况,单层基材需要进行预处理,若基材预处理不好,则会导致材料表面不平整。现有的涂层结构中增加透明底漆使表面光滑,易于PVD层3的喷涂并保持美观,但是在底漆的喷涂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即使喷涂底漆也会产生针孔、颗粒、污染等缺陷,并且底漆的喷涂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直接将PVD层3覆盖在基材上,不能满足附着性能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舍去底漆,将基材与PUR层2在模具内通过双色注塑成型,避免了底漆喷涂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不均匀等缺陷,同时实现了表面光滑、易于后续涂层覆盖的目的。PUR涂层太厚会造成成本上升、结构受限、光色偏移;太薄会影响涂层完整性。并且若是透光率度低于上述数值,则由于光损失的发生,不能达到发光产品所需的发光效果。
[0013]基材厚度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基材太厚会造成模具成型困难、缩水等问题;基材太薄会导致填充不足、不易成型。并且透光率会影响产品发光效果,所以需要控制透光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透光度为85

95%。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PVD层3为金属层,金属包括铟、铝、铬、锡、铜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5

100nm。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PVD层3为在PUR层2上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覆盖。
[0017]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层4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厚度为15

100nm。
[0018]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层4包括氧化物层4.1、透明涂层4.2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氧化物层4.1包括氧化硅、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5

100nm。
[0020]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透明涂层4.2包括低温热固型丙烯酸树脂、UV型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0

60μm。
[0021]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明保护层5包括低温热固型丙烯酸树脂、UV型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0

60μm。
[0022]作为优选,所述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的两侧均可作为外侧。
[0023]进一步优选,基材PC1有PUR层2的一侧为发光产品的内侧时,基材PC的另一侧有透明保护层5。
[0024]进一步优选,当透明基材1为外侧时,透明基材1不能为PC;当保护层4、氧化物层4.1、透明涂层4.2中的一种作为外侧时,透明基材1可以为PC、PMMA,且透明保护层5可以省略。
[0025]由于PVD层3中的金属层易氧化脱落所以需要覆盖保护层。并且当基材PMMA有涂层的一侧为发光产品的内侧时,发光产品的外侧有无保护层对产品性能影响不大。因为PMMA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耐老化、耐磨等性能,即使没有保护层,也能保持产品优良的性能,而PC材料由于其固有属性,需要保护层对其进行保护。当有涂层的一侧为发光产品的外侧时,处于内侧的保护层不是必须的,因为内侧为密封结构,受影响的因素较少,性能不因保护层是否存在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0026]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两侧均能作为发光产品的内侧或外侧,并且具体的涂层可以根据基材、涂层及应用稍作改变,但是都能够实现良好的使用性能。
[002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28]S1、在模具内进行双色注塑成型,一射为透明基材1,二射为PUR层2;
[0029]S2、在PUR层2另一侧进行工装遮蔽,在PUR层2上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覆盖PVD层3;
[0030]S3、在PVD层3上喷涂保护层4;
[0031]S4、在透明基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为4

6层结构,具体包括:透明保护层(5)、透明基材(1)、PUR层(2)、PVD层(3)、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的层数为1或2;所述透明保护层(5)的层数为0或1;所述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的厚度为1

6mm;所述透明基材(1)、PUR层(2)通过在模具内进行双色注塑成型;所述PUR层(2)厚度为0.3

2mm,透光度为90

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1)包括PC、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为1.5

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1的透光率为90

9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透光度为85

9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涂层结构的汽车内外饰发光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厚度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傅相林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