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68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9
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涉及具备自润滑的转动件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颗粒机外部的外油路及设置于颗粒机内部的内油路,外油路包括外油箱、油泵、进油道;内油路包括有分油箱、出油部、若干个分流管及若干个压辊轴流道;分油箱设置于颗粒机的主轴的上方,分油箱与颗粒机的主轴固定连接随主轴转动;进油道设置于分油箱的上方,进油道用于将油泵从外油箱内汲取的润滑油引导进入分油箱内;压辊轴流道贯穿颗粒机的压辊轴,压辊轴流道流经设置于压辊轴外围的压辊轴承;出油部上端与各个压辊轴流道下端连通,出油部通过外置管道与外油箱连通。本申请所涉及的润滑油流动在内油路中是以从上往下的方式进行导油的,可以有效减轻泵机的负担。负担。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具备自润滑的转动件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秸秆作为农用废料,在早些年,农民经常通过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农田里的秸秆,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不仅能消灭农田里的害虫和虫卵,秸秆灰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为来年的农作物提供钾肥,但是焚烧的毕竟是污染环境的事,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而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对虫害的处理方式更加科学化。大型农田的秸秆都会被收集进行集中处理,制成例如颗粒状的燃烧料,从而提升材料的燃烧性能。制粒机的主要部件为压辊和环模,通过压辊和环模的配合压制出颗粒,一般来说压辊需要及时的润滑来降低压辊轴承摩擦及磨损,从而延长与压辊轴承的寿命。
[0003]例如,申请号为201920492510.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颗粒机润滑冷却油路循环系统,包括制粒机和润滑油循环装置,制粒机包括底座、与底座连通设置的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制粒装置,底座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制粒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与底座的进油口连通的进油通道,制粒装置的上部设置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与底座连通;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出油端与底座的进油口连通,润滑油循环装置的进油端与底座的出油口连通。本技术的油路系统设计简洁,采用润滑油代替油脂,并且能够对颗粒机内的润滑油实现循环使用,该油路能够对行星架、压辊轴及轴承进行同步润滑,增加本颗粒机的润滑效果,以提高颗粒机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保养成本。
[0004]在该申请中,采用了从下方往上引导润滑油流动的方式进行润滑,对于泵机的取油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可能出现加压不足润滑油无法流动的情况,同时转动的机器,供润滑油流动的流道也是转动的,这种转动可能也会影响这种从下往上的导油方式整个行程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颗粒机外部的外油路及设置于所述颗粒机内部的内油路,其中,所述外油路包括外油箱、油泵、进油道;所述内油路包括有分油箱、出油部、若干个分流管及若干个压辊轴流道;所述分油箱设置于所述颗粒机的主轴的上方,且,所述分油箱与颗粒机的主轴固定连接随所述主轴转动;所述进油道设置于所述分油箱的上方,所述进油道用于将所述油泵从所述外油箱内汲取的润滑油引导进入所述分油箱内;若干个所述分流管用于引导所述分油箱内的润滑油分流进入若干个所述压辊轴流道内;所述压辊轴流道贯穿所述颗粒机的压辊轴,所述压辊轴流道流经设置于所述压辊轴外围的压辊轴承;所述出油部上端与各个所述压辊轴流道下端连通,且所述出油部通过外置管道与所述外油箱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分流管包括取油接头、弧形弯管及出油接头,所述
取油接头及所述出油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弯管的上下端,且,所述取油接头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分油箱内,所述出油接头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压辊轴流道内;所述弧形弯管朝着远离所述主轴的方向弯曲。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分油箱内设置有润滑油在受离心力影响时引导润滑油朝着所述取油接头方向移动引导弧面。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若干个所述压辊轴上端套设有上架子板,所述架子板上端与所述分油箱下端卡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出游部包括若干个汇流管及主轴流道,其中,若干个所述汇流管的上端分别与各个所述压辊轴流道的下端连通,所述主轴流道为开设于所述主轴内部并贯穿所述主轴的流道,所述主轴流道的上端与各个所述汇流管的下端连通,所述主轴流道的下端通过外置管道与所述外油箱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轴流道还包括有主轴分流道,所述主轴分流道流经设置于所述主轴外侧的主轴轴承,并最终汇流回所述主轴流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弧形弯管为钢材制成的弧形管。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取油接头与所述分油箱间设置有油箱密封圈;所述出油接头与所述压辊轴之间设置有压辊密封圈。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外油箱上开设有用于更换润滑油的换油端口。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申请所涉及的润滑油流动在内油路中是以从上往下的方式进行导油的,可以有效减轻泵机的负担,毕竟在内油路中,流道设计较外油路来说复杂,会给润滑油的流动带来一定的困扰;
[0016]2.进一步的,高速转动的内油路也是润滑油流动的阻碍,由于颗粒机中的各个结构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离心贴壁无法下降的情况,本申请设计了合适的引导坡面及引导管道结构来协助润滑油在高速转动的机构中下降;
[0017]3.进一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润滑管路,润滑油在润滑压辊轴承的同时还能用于主轴管路;
[0018]4.另外,由于本申请的设置了内外管路,且,对于润滑油的更换及清理局部管路也更加方便
[0019]进一步的或者其他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实施例中论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制粒机及油路系统示意图;
[0021]图2为A区放大图;
[0022]其中,1

外油箱、2

油泵、3

进油道、4

分油箱、41

引导弧面、51

汇流管、61

主轴流道、611

主轴分流道、7

分流管、71

取油接头、72

弧形弯管、73

出油接头、8

压辊轴流道、9

颗粒机、91

主轴、92

压辊轴、93

压辊轴承、94

主轴轴承、95

上架子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
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
[0025]本申请所涉及的颗粒机9为卧式制粒机,主要由若干个压辊与环模进行配合压制出颗粒,在卧式的制粒机中,环模与基础架构相对固定连接,而环模与制粒机的主轴91进行偏心的连接,在主轴91的带动下,环模的外轮廓与环模内壁进行配合将位于环模内部的原料压制通过环模的孔洞,而环模用于与主轴进行转动连接的轴承需要进行润滑,基于此本申请要设计相应的循环油路对压辊的轴承进行持续润滑。
[0026]实施例:
[0027]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9的油路系统,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颗粒机外部的外油路及设置于所述颗粒机内部的内油路,其中,所述外油路包括外油箱(1)、油泵(2)、进油道(3);所述内油路包括有分油箱(4)、出油部、若干个分流管(7)及若干个压辊轴流道(8);所述分油箱(4)设置于所述颗粒机的主轴(91)的上方,且,所述分油箱(4)与颗粒机的主轴(91)固定连接随所述主轴(91)转动;所述进油道(3)设置于所述分油箱(4)的上方,所述进油道(3)用于将所述油泵(2)从所述外油箱(1)内汲取的润滑油引导进入所述分油箱(4)内;若干个所述分流管(7)用于引导所述分油箱(4)内的润滑油分流进入若干个所述压辊轴流道(8)内;所述压辊轴流道(8)贯穿所述颗粒机的压辊轴(92),所述压辊轴流道(8)流经设置于所述压辊轴(92)外围的压辊轴承(93);所述出油部上端与各个所述压辊轴流道(8)下端连通,且所述出油部通过外置管道与所述外油箱(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7)包括取油接头(71)、弧形弯管(72)及出油接头(73),所述取油接头(71)及所述出油接头(73)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弯管(72)的上下端,且,所述取油接头(71)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分油箱(4)内,所述出油接头(73)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压辊轴流道(8)内;所述弧形弯管(72)朝着远离所述主轴(91)的方向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润滑颗粒机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念喜卢玲俐徐祖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鼎梁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