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57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体,滑动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内壳体包括冲击部,冲击部上开设冲击腔,冲击腔的上端开口处向内延伸设置台阶部,冲击部的右端设置牵拉部,牵拉部的下端表面固设有牵拉绳。可拆卸且适配于外壳体的下端开口处的底板,底板开设有冲击孔,底板与牵拉部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牵拉孔。爆玻件,爆玻件包括滑动设置于冲击腔内的冲击杆,冲击杆的下端设置圆台状的限位台,限位台的下端设置撞针,限位台的上端与台阶部的下端之间固设有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冲击腔的内径与冲击孔的上端口径以及限位台的下端外径相同,冲击腔与冲击孔共轴线对齐,爆玻件与冲击腔以及冲击腔偏心设置。设置。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爆玻器
,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

技术介绍

[0002]破窗器是装置于车辆上,用于在车辆发生故障、事故等情况时便于乘客以及司机击碎车窗玻璃从车厢内逃离。
[0003]然而普通大巴车的破窗器通常是可拆卸设置在车窗玻璃上的手持安全锤,此类破窗器极容易遗失,同时家用轿车的车窗上通常不设置有破窗器。为此,市面上出现了较多的自动爆玻器,用户将自动爆玻器的爆玻口靠近车窗,再启动自动爆玻器则可以破碎车窗。然而这类自动爆玻器存在以下问题:
[0004]1.采用火药点火式的自动爆玻器环境污染较大,同时容易给乘客带来二次伤害。
[0005]2.不可循环使用。
[0006]3.结构复杂,内部结构精密,易出现在未使用时就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形成压缩腔以及导向腔。内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包括冲击部,所述冲击部上开设圆形通孔形成冲击腔,所述冲击腔的上端开口处向内延伸设置台阶部,所述冲击部的右端设置牵拉部,所述牵拉部的下端表面固设有牵拉绳,所述冲击部与所述压缩腔适配,所述牵拉部与所述导向腔适配。底板,可拆卸且适配于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压缩腔相应的位置开设有圆形的冲击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牵拉部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牵拉绳通过的牵拉孔。爆玻件,所述爆玻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冲击腔内的冲击杆,所述冲击杆的下端设置圆台状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的下端表面设置撞针,所述限位台的上端表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下端表面之间固设有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其中,所述冲击腔的内径与冲击孔的上端口径以及所述限位台的下端外径相同,所述冲击腔与所述冲击孔共轴线对齐,所述爆玻件与所述冲击腔以及所述冲击孔偏心设置。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底板与所述牵拉部之间固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螺旋线的轴线与所述牵拉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牵拉绳套设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内部。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冲击杆的外周,所述冲击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台阶部的内径。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冲击孔为长圆形,所述冲击孔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朝上逐渐收缩的回位导正部。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向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牵拉部的外周表面设
置有与所述导轨适配的滑块。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壳体的外壁底端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耳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耳板相应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以及所述第二耳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底板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的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耳板的安装孔是下端为沉孔的通孔。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拉动牵拉绳带动内壳体沿导向腔向下移动,持续的压缩压缩弹簧,直至内壳体的冲击腔与限位台开始接触;内壳体继续向下移动并挤压限位台,限位台由于呈圆台状而逐渐偏移,直至爆玻件偏移至与冲击孔共轴线,压缩弹簧将爆玻件弹射而出,完成爆玻动作。完成后松开牵拉绳,复位弹簧将内壳体向上顶起,压缩弹簧带动爆玻件上升直至复位。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通过将爆玻件与冲击腔以及冲击孔偏心设计,并在外壳体内滑动设置内壳体,内壳体与爆玻件之间固设压缩弹簧。实现了在拉动牵拉绳后,由冲击腔挤开限位台直至共轴线,以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瞬间恢复原状的冲力将爆玻件弹射出,形成足够大的冲击以击碎车窗,结构简单且无其他消耗,更为环保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装配后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内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底板和复位弹簧配合时从下方观测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外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爆破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内壳体和压缩弹簧配合时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9]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部形成压缩腔11以及导向腔12。内壳体2,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内壳体2包括冲击部21,所
述冲击部21上开设圆形通孔形成冲击腔23,所述冲击腔23的上端开口处向内延伸设置台阶部24,所述冲击部21的右端设置牵拉部22,所述牵拉部22的下端表面固设有牵拉绳7,所述冲击部21与所述压缩腔11适配,所述牵拉部22与所述导向腔12适配。底板3,可拆卸且适配于所述外壳体1的下端开口处,所述底板3与所述压缩腔11相应的位置开设有圆形的冲击孔31,所述底板3与所述牵拉部22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牵拉绳7通过的牵拉孔33。爆玻件4,所述爆玻件4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冲击腔23内的冲击杆41,所述冲击杆41的下端设置圆台状的限位台42,所述限位台42的下端表面设置撞针43,所述限位台42的上端表面与所述台阶部24的下端表面之间固设有至少一个压缩弹簧6。其中,所述冲击腔23的内径与冲击孔31的上端口径以及所述限位台42的下端外径相同,所述冲击腔23与所述冲击孔31共轴线对齐,所述爆玻件4与所述冲击腔23以及所述冲击孔31偏心设置。
[003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底板3与所述牵拉部22之间固设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螺旋线的轴线与所述牵拉孔33的轴线共线,所述牵拉绳7套设于所述复位弹簧5的内部。
[003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复位弹簧5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压缩弹簧6的弹性系数。该设计可保证爆玻件4弹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形成压缩腔以及导向腔;内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包括冲击部,所述冲击部上开设圆形通孔形成冲击腔,所述冲击腔的上端开口处向内延伸设置台阶部,所述冲击部的右端设置牵拉部,所述牵拉部的下端表面固设有牵拉绳,所述冲击部与所述压缩腔适配,所述牵拉部与所述导向腔适配;底板,可拆卸且适配于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底板与所述压缩腔相应的位置开设有圆形的冲击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牵拉部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牵拉绳通过的牵拉孔;爆玻件,所述爆玻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冲击腔内的冲击杆,所述冲击杆的下端设置圆台状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的下端表面设置撞针,所述限位台的上端表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下端表面之间固设有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其中,所述冲击腔的内径与冲击孔的上端口径以及所述限位台的下端外径相同,所述冲击腔与所述冲击孔共轴线对齐,所述爆玻件与所述冲击腔以及所述冲击孔偏心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动拉绳式弹簧爆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牵拉部之间固设有复位弹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倩岚张继杰赵先森肖明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志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