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52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立式布置有墙体,所述墙体与安装平台整体围合成盒腔状构造,所述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叠合楼板,多个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构成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楼板,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板面与墙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一缓冲套,所述墙体的一端与叠合楼板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套;所述墙体的侧面相互拼接,且所述墙体之间的拼接间隙内设置有缓冲止震垫,所述缓冲止震垫沿着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布置。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问题,使得整个装配式建筑抗震施工更为快捷有效,抗震等级高。抗震等级高。抗震等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

技术介绍

[0003]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而中高建筑物的荷载随高度增高而受力增大,尤其是水平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成为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因素。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性的损坏修复费用很高,填充墙等倒塌会威胁人的生命。由于受到地震的威胁,需要建筑物具有抵抗地震的缓冲能力。
[0004]现有技术中针对于普通的建筑抗震等级的提高,比如框架构造的建筑,主要是通过提高主题框架的强度来提高抗震强度,然而框架构造的非承重墙体一般采用加气砖进行衬砌,试验数据表明,当强度较高的地震产生后,往往出现非承重墙体位置容易出现开裂或者倒塌等问题,针对于逐年推广的装配式建筑,抗震问题的解决也是主要建筑企业的研究对象,因此,本申请设计一款装配式建筑抗震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问题,使得整个装配式建筑抗震施工更为快捷有效,抗震等级高。经检索,有关装配式建筑抗震系统已有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18115353108,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包括地基以及建设在地基上面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有建筑基板及位于建筑基板下方的隔离层,隔离层内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该专利技术通过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减震,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问题,使得整个装配式建筑抗震施工更为快捷有效,抗震等级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立式布置有墙体,所述墙体与安装平台整体围合成盒腔状构造,所述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叠合楼板,多个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构成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楼板,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板面与墙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一缓冲套,所述墙体的一端与叠合楼板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套;所述墙体的侧面相互拼接,且所述墙体之间的拼接间隙内设置有缓冲止震垫,所述缓冲止震垫沿着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布置。优选的,墙体的一侧面与安装平台的同一侧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梁,且所述第
一连接梁与墙体及安装平台之间形成三角形构造。优选的,安装平台为整板构造,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板面周边设置有嵌条,所述嵌条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立式布置的连接丝杆,所述墙体的下端开设有与嵌条相配合的嵌槽,所述嵌槽内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缓冲套套设于连接丝杆外周,且所述第一缓冲套伸入插接孔内。优选的,连接丝杆上还设置有旋拧螺母,所述旋拧螺母的一端设置有垫片,所述第一缓冲套的底部抵靠在垫片上。优选的,叠合楼板与墙体的同一侧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梁,且所述第二连接梁与叠合楼板及墙体之间形成三角形构造。优选的,安装平台与墙体相配合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四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桩台,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第三安装桩台,所述第二安装桩台和第三安装桩台均上套设有减震套,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套设在减震套外周,且安装套管与第二安装桩台及第三安装桩台上的减震套构成插接配合。优选的,相邻墙体的结合侧面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燕尾卡接条及燕尾卡接槽,所述燕尾卡接条及燕尾卡接槽沿着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布置,且所述燕尾卡接条与燕尾卡接槽之间设置有圆柱止震橡胶条。优选的,水平相邻墙体同一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平相邻墙体的固定支架板,所述固定支架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两个墙体上;其中固定支架板的内侧面夹持有沿墙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夹紧辊,所述夹紧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缓冲止震垫,所述缓冲止震垫与夹紧辊均呈圆柱形且平行设置于相邻墙体之间。优选的,水平相邻墙体同一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平相邻墙体的锁紧梁,所述锁紧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墙体上;其中第二缺口内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伸出墙体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内设置有橡胶圈,所述锁紧梁的两端设置有锁紧销杆,所述锁紧销杆插置于橡胶圈内。优选的,竖直相邻墙体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内安装有用于连接竖直相邻墙体的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卡置于橡胶圈外周。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在实际施工时,通过基座体伸入地基下方,增加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在基座体的上方设置安装平台,进而可有使得安装平台上方的建筑在地震的情况下呈现摆动的状态,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倒塌问题,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板面与墙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一缓冲套,能够有效解决安装平台与墙体之间水平方向的缓冲问题,当发生地震时,安装平台与墙体之间设置的第一缓冲套,当墙体产生横向摆动时,墙体与第一缓冲套结合,能够有效吸附墙体横向摆动产生的冲击力,进而能够起到止震的目的,避免墙体的倾倒,从而确保整个建筑的抗震强度。(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在墙体与叠合楼板之间的活动间隙内设
置第二缓冲套,第二缓冲套能够有效吸附墙体横向摆动产生的冲击力,使得墙体能够基于水平面呈现一定强度的晃动,从而起到吸附能量的作用,进而达到止震的目的,能够有效避免墙体发生倾倒,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平叠合楼板与墙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确保整个建筑的抗震强度。(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为提高墙体与安装平台之间的连接强度,墙体的一侧面与安装平台的同一侧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梁,且第一连接梁与墙体及安装平台之间形成三角形构造。第一连接梁能够使得墙体的侧面与安装平台之间实现可靠连接,当发生地震时,墙体与安装平台之间通过斜撑第一连接梁的连接,能够有效吸收对墙体多方向摆动而产生的能量,进而可有效避免墙体出现的倾倒,提高整个装配式建筑系统的抗震性。(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在实施对相邻墙体的水平横向连接安装时,通过设置在墙体上设置的第一缺口,在第一缺口内设置固定支架板,再通过锁紧螺栓将夹紧辊挤压缓冲止震垫,进而可有效填充水平相邻墙体之间的横向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平台与基座体配合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墙体与安装平台结合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楼板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楼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楼板与墙体结合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楼板与墙体结合的左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平台、墙体及叠合楼板结合的左视图;图11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200),所述安装平台(200)上立式布置有墙体(400),所述墙体(400)与安装平台(200)整体围合成盒腔状构造,所述墙体(400)的上端设置有叠合楼板(500),多个叠合楼板(500)相互拼接构成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楼板,所述安装平台(200)的一侧板面与墙体(400)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一缓冲套(600),所述墙体(400)的一端与叠合楼板(500)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套(700);所述墙体(400)的侧面相互拼接,且所述墙体(400)之间的拼接间隙内设置有缓冲止震垫(410),所述缓冲止震垫(410)沿着墙体(400)的高度方向贯穿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400)的一侧面与安装平台(200)的同一侧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梁(420),且所述第一连接梁(420)与墙体(400)及安装平台(200)之间形成三角形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200)为整板构造,所述安装平台(200)的上板面周边设置有嵌条(240),所述嵌条(240)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立式布置的连接丝杆(230),所述墙体(400)的下端开设有与嵌条(240)相配合的嵌槽(440),所述嵌槽(440)内设置有多个插接孔(441),所述第一缓冲套(600)套设于连接丝杆(230)外周,且所述第一缓冲套(600)伸入插接孔(44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丝杆(230)上还设置有旋拧螺母(231),所述旋拧螺母(231)的一端设置有垫片,所述第一缓冲套(600)的底部抵靠在垫片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500)与墙体(400)的同一侧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梁(430),且所述第二连接梁(430)与叠合楼板(500)及墙体(400)之间形成三角形构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200)与墙体(400)相配合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四凹槽(210)和第三凹槽(452),所述第四凹槽(210)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桩台(250),所述第三凹槽(452)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坤路希鑫钱元弟程攀张首锋单冬程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