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混凝土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32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混凝土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混凝土墙体。

技术介绍

[0002]为充分发挥混凝土剪力墙的建筑布置灵活性、刚度大,钢结构轻质高强、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高效等优势,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有效结合形成钢管束组合结构,符合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满足标准化设计、工程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工业化标准要求。
[0003]在目前,绝大部分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为了形成平整的外部表面并在内部围出浇筑混凝土的空腔,使钢和混凝土可靠共同工作,普遍在钢板和混凝土的交界面上焊接大量加劲肋、抗剪栓钉,以及对拉螺杆等,不仅制作工序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和成本高,还大大增加了材料用量,延长了施工时间,增加了工程造价,不利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推广应用。
[0004]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混凝土墙体,能够解决现场施工复杂的问题,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从结构上控制墙体的施工成本,解决材料用量大以及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混凝土墙体,能够解决现场施工复杂的问题,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从结构上控制墙体的施工成本,解决材料用量大以及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混凝土墙体,包括卷边型钢,所述卷边型钢包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通过腹板连接形成预设形状Ⅰ的型钢;
[0007]所述上翼板的横向前端向内弯折形成上翼板前卷边,所述上翼板的横向后端向内弯折形成上翼板后卷边,所述下翼板的横向前端向内弯折形成下翼板前卷边,所述下翼板的横向后端向内弯折形成下翼板后卷边;
[0008]所述卷边型钢为若干束,还包括第一封闭件和第二封闭件,若干束所述卷边型钢连接形成预设形状Ⅱ的型钢束组合构造,所述第一封闭件和第二封闭件分别对应将型钢束组合构造的首端和末端封闭。
[0009]进一步,所述腹板上开设有功能孔。
[0010]进一步,所述腹板连接于上翼板的横向中部和下翼板的横向中部,以使得型钢形成具有前敞口的浇筑腔Ⅰ和具有后敞口的浇筑腔Ⅱ;
[0011]所述浇筑腔Ⅰ被上一级卷边型钢的浇筑腔Ⅱ封闭或被第一封闭件封闭,所述浇筑腔Ⅱ被下一级卷边型钢的浇筑腔Ⅰ封闭或被第二封闭件封闭。
[0012]进一步,所述腹板垂直连接于上翼板,所述腹板垂直连接于下翼板。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钢

混凝土墙体,包括所述的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所述卷边型钢为预制件,所述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以现场组装的方式获得;被封闭的浇筑腔Ⅰ内和被
封闭的浇筑腔Ⅱ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

混凝土墙体。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及钢

混凝土墙体,卷边型钢为预制件,所述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以现场组装的方式获得;被封闭的浇筑腔Ⅰ内和被封闭的浇筑腔Ⅱ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

混凝土墙体;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同时预制构件的运输较为方便,现场与混凝土浇筑呈整体的整体性更强,结构强度更有所保证,相比于预制墙体运输至现场装配,提高了运输便捷性,同时降低了整体预制墙体在运输或贮存情况下被破坏,造成墙体结构不稳定的情况,相比于现场在钢

混凝土连接薄弱处的结构加强又省去了繁琐的施工步骤,同时也能节省施工成本,更是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在成本上能有所控制;使钢和混凝土可靠共同工作,解决现场施工复杂的问题,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从结构上控制墙体的施工成本,解决材料用量大以及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卷边型钢的结构示意图(“H”形)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由图5卷边型钢装配形成的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结构示意图(第一封闭件和第二封闭件均为板式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卷边型钢01束组合构造包括卷边型钢01,所述卷边型钢01包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所述上翼板1和下翼板2通过腹板3连接形成预设形状Ⅰ的型钢;所述的预设形状Ⅰ可以是“H”形、“Z”形、“匚”形或者是“H”形的变形构造以及“Z”形的变形构造等具备前述的特征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本方案列举如图5所示的,型钢的预设形状Ⅰ为“H”形,所述的上下也对应图示5中的上下,所述上翼板1的横向前端向内弯折形成上翼板前卷边5,所述上翼板1的横向后端向内弯折形成上翼板后卷边6,所述下翼板2的横向前端向内弯折形成下翼板前卷边7,所述下翼板2的横向后端向内弯折形成下翼板后卷边8;所述的横向即为图5中的横向,所述的内即为靠近腹板3的方向,上翼板1上对应形成的上翼板前卷边5和上翼板后卷边6,以及下翼板2上对应形成的下翼板前卷边7和下翼板后卷边8合围构成混凝土的浇筑边界,防止混凝土的外泄,卷边在型钢上的布置,使得可对混凝土进行约束形成钢

混凝土的结构,并且卷边的布置可提高相邻卷边型钢0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钢

混凝土的连接强度,并且连接简单,无需再对连接处进行结构加强,所述卷边型钢01为若干束,还包括第一封闭件02和第二封闭件03,若干束所述卷边型钢01连接形成预设形状Ⅱ的型钢束组合构造,所述第一封闭件02和第二封闭件03分别对应将型钢束组合构造的首端和末端封闭。所述的预设形状Ⅱ以卷边型钢01作为基本单元可形成“一”字形、“T”形、“L”形、“十”字形或者“Z”形等多种断面形式的钢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或组合柱,所述第一封闭件02和第二封闭件03的结构不做限制,可以为图中所示的板式构造,也可以是管梁式构造,亦或者是现有技术所能起到封闭作用的其他形式的构造,在此不再赘述;使钢和混凝土可靠共同工作,解决现场施工复杂的问题,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从结构上控制墙体的施工成本,解决材料用量大以及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H”形卷边型钢01与板式第一封闭件02和第二封闭件03构成的卷边型钢01束组合构造);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H”形卷边型钢01与管梁式第一封闭件02和第二封闭件03构成的卷边型钢01束组合构造);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H”异形卷边型钢01与板式第一封闭件02和第二封闭件03构成的卷边型钢01束组合构造);图4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卷边型钢,所述卷边型钢包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通过腹板连接形成预设形状Ⅰ的型钢;所述上翼板的横向前端向内弯折形成上翼板前卷边,所述上翼板的横向后端向内弯折形成上翼板后卷边,所述下翼板的横向前端向内弯折形成下翼板前卷边,所述下翼板的横向后端向内弯折形成下翼板后卷边;所述卷边型钢为若干束,还包括第一封闭件和第二封闭件,若干束所述卷边型钢连接形成预设形状Ⅱ的型钢束组合构造,所述第一封闭件和第二封闭件分别对应将型钢束组合构造的首端和末端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上开设有功能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边型钢束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设胡朝晖薛尚铃徐革罗福盛陶修郑伟昌李芳静唐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