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1363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涉及氨纶纺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移动结构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其中移动结构的上方与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固定连接;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包括油箱、油泵、油剂罐油管接口、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和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油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油泵,油泵的一侧设置有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油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和油剂罐油管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移动结构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解决了氨纶纺丝上油装置单个纺丝位上油麻烦和上油工作量大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氨纶纺丝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其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因此氨纶也常用于纺丝生产中,但是由于氨纶分子结构中存在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等极性基团,使得氨纶丝之间因氢键的作用易发生粘连,因此给后道的加工应用带来困难,而利用上油装置添加氨纶油剂后,不仅可以赋予氨纶在纺丝时良好的成型性和集束性,而且还可赋予氨纶丝良好的平滑性和抗静电性,使氨纶丝在后道应用时易退绕,不断丝,不塌边。但是,现有氨纶纺丝中使用的上油装置都是一台泵负责5台或以上的纺丝机台使用,如果想让单个纺丝位单独使用一种油剂就会非常不好操作,而工人单独上油会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量。
[0003]因此,现有的氨纶纺丝上油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通过移动结构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解决了现有氨纶纺丝上油装置单个纺丝位上油麻烦和上油工作量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包括移动结构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所述移动结构的上方与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固定连接;
[0006]所述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包括油箱、油泵、油剂罐油管接口、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和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所述油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油泵,所述油泵的一侧设置有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所述油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和油剂罐油管接口;油箱用于进行对油剂的存储,并为油剂的循环提供条件,油泵可通过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进行对油剂向纺丝位的输送,并通过对油剂的压力驱动,可实现油剂罐、上油装置与纺丝位之间的油剂循环,通过油剂罐油管接口和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的设置,可以实现油剂的输入以及循环,可与油泵和油剂罐油管接口配合,形成完整的自动化上油循环,并通过此种上油的方式,可以使纺丝位单独上油变的简单易操作,也大大减少了工人工作时的工作量,提高的工作的效率。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结构包括载板、多向车轮和推把,所述载板底面的四角位置活动连接有多向车轮,所述载板的上方设置有推把;载板可通过多向车轮,进行对自动循环上油结构的定位运载,推把用于进行对装置的驱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油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载板的上表面,所述推把固定连接在油
箱侧面的偏上位置;
[0009]所述自动循环上油结构还包括排油管,所述油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油管并互通;
[0010]所述自动循环上油结构还包括油管插座和压扣强磁帽,所述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和油剂罐油管接口都设置有油管插座和压扣强磁帽;
[0011]所述油管插座固定连接在油箱的上表面并与油箱内部互通,所述压扣强磁帽插接在油管插座的内部;排油管用于进行对油箱内部余油的排出,通过油管插座和压扣强磁帽的设置,用于进行对油管的快速连接和定位。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自动循环上油结构,解决了现有氨纶纺丝上油装置单个纺丝位上油麻烦的问题,其中在自动循环上油结构中设置有油箱、油泵、油剂罐油管接口、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和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油箱用于进行对油剂的存储,并为油剂的循环提供条件,油泵可通过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进行对油剂向纺丝位的输送,并通过对油剂的压力驱动,可实现油剂罐、上油装置与纺丝位之间的油剂循环,通过油剂罐油管接口和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的设置,可以实现油剂的输入以及循环,可与油泵和油剂罐油管接口配合,形成完整的自动化上油循环,使单个纺丝位的上油变得简单易操做。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结构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解决了现有氨纶纺丝上油装置上油工作量大的问题, 其中移动结构可以实现对装置的自由运载,可以实现装置向任意纺丝位的移动,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可形成完整的自动化上油循环,并通过此种上油的方式,可以使纺丝位单独上油变的简单易操作,也大大减少了工人工作时的工作量,提高的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拆解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自动循环上油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自动循环上油结构剖面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移动结构;101、载板;102、多向车轮;103、推把;2、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01、油箱;202、排油管;203、油泵;204、油剂罐油管接口;205、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6、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7、油管插座;208、压扣强磁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包括移动结构1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移动结构1的上方与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固定连接;
[0024]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包括油箱201、油泵203、油剂罐油管接口204、纺丝位回油管路
接口205和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6,油箱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油泵203,油泵203的一侧设置有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6,油箱201的上表面设置有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5和油剂罐油管接口204;
[0025]油箱201为储油的箱体结构,其下方通过螺栓和拓板固定在载板101的上表面,其内部设置有底面微凸的储油空间,用于进行对油剂的存储,并为油剂的循环提供条件,油泵203为小型的送油设备,其通过螺栓固定在载板101的上表面,其入口管与油箱201固定互通,出口管为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6,可通过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6,进行对油剂向纺丝位的输送,并通过对油剂的压力驱动,可实现油剂罐、上油装置与纺丝位之间的油剂循环,油剂罐油管接口204和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5为设置在油箱201上表面的油管接口,其中油剂罐油管接口204是与油剂罐油管连接的油剂输入接口,而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5则为纺丝位出油管路连接的接口,通过油剂罐油管接口204和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5的设置,可以实现油剂的输入以及循环,可与油泵203和油剂罐油管接口204配合,形成完整的自动化上油循环,并通过此种上油的方式,可以使纺丝位单独上油变的简单易操作,也大大减少了工人工作时的工作量,提高的工作的效率。
[0026]其中如图1

3所示,移动结构1包括载板101、多向车轮102和推把103,载板101底面的四角位置活动连接有多向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包括移动结构(1)和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1)的上方与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循环上油结构(2)包括油箱(201)、油泵(203)、油剂罐油管接口(204)、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5)和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6),所述油箱(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油泵(203),所述油泵(203)的一侧设置有纺丝位进油管路接口(206),所述油箱(201)的上表面设置有纺丝位回油管路接口(205)和油剂罐油管接口(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个纺丝位自动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1)包括载板(101)、多向车轮(102)和推把(103),所述载板(101)底面的四角位置活动连接有多向车轮(102),所述载板(101)的上方设置有推把(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个纺丝位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山季玉栋朱胜涛李栓根张永治李占利王金刚库亚军董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