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吊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77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吊梁,其主要由梁体和辅助加强单元元构成。梁体包括有主承力板、上翼板以及下翼板。沿其长度方向,由主承力板的顶壁继续向上延伸出一系列上置耳板,且由其底壁继续向下延伸出一系列下置耳板。上翼板、下翼板分别与主承力板的顶壁、底壁相顶触、且施焊。辅助加强单元用来对梁体进行结构加强,其由前置加强筋组件和后置加强筋组件构成。如此,用来受拉的上置耳板、下置耳板本属于主承力板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的烧焊连接方式,不但降低了烧焊作业量,而且重型吊梁的承载极限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摒弃了传统的箱体式焊接结构,所成型出的重型吊梁设计结构极为简洁,易于制造、实施,且自重较轻。且自重较轻。且自重较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吊梁


[0001]本技术涉及大型构件吊装
,尤其是一种重型吊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场风机大型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需要具备更大起重能力的风电安装船。利用现有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进行升级改造也成为一种选择。
[0003]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一般有四个自升式桩腿,且桩腿高度极高(超过110mm),且由于受到浮式起重机吊装高度的限制,在执行吊机筒体的吊装操作时,需要重型吊梁与浮式起重机进行配套,吊装流程大致为:吊机筒体与法兰在场地总组完成之后,通过浮式起重机吊装上船安装。吊装时,筒体上眼板与浮式起重机吊钩之间通过钢丝绳、卸扣和重型吊梁进行连接。短股钢丝绳与筒体眼板之间通过卸扣连接,短股钢丝绳与长股钢丝绳之间通过卸扣连接,长股钢丝绳与重型吊梁之间通过卸扣连接,重型吊梁与吊梁钢丝绳之间通过卸扣连接,吊梁钢丝绳与浮式起重机吊钩直接连接,这样形成一套吊索具配置。其中短股钢丝绳的存在方便施工人员在吊装结束时利用筒体自带平台解除卸扣,方便现场操作;长股钢丝绳可根据桩腿高度配置合适长度,满足吊装要求;使用重型吊梁可避免钢丝绳与桩腿在吊装时相互干涉,消除安全隐患。
[0004]在现有设计中,重型吊梁包括梁体和起吊单元。起吊单元由多件直接施焊于梁体上的吊耳构成,连接强度不足,由此导致执行吊装作业时吊耳根部焊缝极易因受力过大而出现裂纹,进而势必会造成吊装安全风险。再者,梁体为箱体式焊接结构(由多块厚板依序拼焊为箱体式承力结构),制作周期较长,造价居高不下,且成型后自重较大、笨拙,不利于进行转运。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故,本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重型吊梁的出现。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重型吊梁,与钢丝绳以及卸扣相配套应用以提升重物,其由梁体、辅助加强单元和封板单元构成。其中,梁体包括有主承力板、上翼板以及下翼板。沿其长度方向,由主承力板的顶壁继续向上延伸出一系列上置耳板,且由其底壁继续向下延伸出一系列下置耳板。上置耳板、下置耳板上分别成型有用来适配卸扣的上置起吊孔、下置起吊孔。组对完毕后,上翼板与主承力板的顶壁相顶触,且沿其宽度方向中心线成型出一系列供上置耳板穿越的上置工艺避让孔。下翼板与主承力板的底壁相顶触,且沿其宽度方向中心线成型出一系列供下置耳板穿越的下置工艺避让孔。辅助加强单元由对称地施焊于梁体前、后侧的前置加强筋组件和后置加强筋组件构成。封板单元由同时与主承力板、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左端面相顶触、且施焊固定的左封板以及同时与主承力板、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右端面相顶触、且施焊固定的右封板构成。
[0007]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前置加强筋组件由一系列沿着主承力板长度方向进行均布的前置加强筋构成。前置加强筋的后侧壁、顶壁、底壁分别一一对应地与主承力板的前侧壁、上翼板的底壁、下翼板的顶壁相固定、且施焊。
[0008]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后置加强筋组件由一系列沿着主承力板长度方向进行均布的后置加强筋构成。后置加强筋的前侧壁、顶壁、底壁分别一一对应地与主承力板的后侧壁、上翼板的底壁、下翼板的顶壁相固定、且施焊。
[0009]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梁体还包括有上置侧翼板单元和下置侧翼板单元。上置侧翼板单元由一系列同时与上置耳板的左侧壁和上翼板的顶壁相顶触、且施焊的左位上置侧翼板以及一系列与左位上置侧翼板相对位而设的、同时与上置耳板的右侧壁和上翼板的顶壁相顶触、且施焊的右位上置侧翼板构成。下置侧翼板单元由一系列同时与下置耳板的左侧壁和下翼板的底壁相顶触、且施焊的左位下置侧翼板以及一系列与左位下置侧翼板相对位而设的、同时与下置耳板的右侧壁和下翼板的底壁相顶触、且施焊的右位下置侧翼板构成。
[0010]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左位上置侧翼板、右位上置侧翼板、左位下置侧翼板、右位上置侧翼板均分别与一组前置加强筋和后置加强筋保持对位。
[0011]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梁体还包括有上置重磅板单元和下置重磅板单元。上置重磅板单元由一系列对称地施焊于主承力板前、后侧壁上的,且与上置起吊孔相对位而设的上置重磅板构成。下置重磅板单元由一系列对称地施焊于主承力板前、后侧壁上的,且与下置起吊孔相对位而设的下置重磅板构成。
[0012]作为本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置耳板的数目为4,分别为第一上置耳板、第二上置耳板、第三上置耳板和第四上置耳板。其中,第一上置耳板和第四上置耳板相配对应用,且其开档距离设为d1;第二上置耳板和第三上置耳板相配对应用,其开档距离设为d2;所述下置耳板的数目为9,分别为第一下置耳板、第二下置耳板、第三下置耳板、第四下置耳板、第五下置耳板、第六下置耳板、第七下置耳板、第八下置耳板、第九下置耳板;其中,第一下置耳板和第九下置耳板相配对应用,且其开档距离设为d3;第二下置耳板和第八下置耳板相配对应用,其开档距离设为d4;第三下置耳板和第七下置耳板相配对应用,其开档距离设为d5;第四下置耳板和第六下置耳板相配对应用,其开档距离设为d6,则d6<d5<d4<d3,且d3=d1,d4=d2;所述第五下置耳板独立应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重型吊梁在实际制造、应用时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0014]1)在本技术中,用来直接承受钢丝绳拉力的上置耳板、下置耳板本属于主承力板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的烧焊连接方式,不但大大地降低了烧焊作业量,制造周期得到缩短,而且重型吊梁的承载极限得到大幅度提升,吊装作业安全性得到保证,原因在于,其承载极限主要由主承力板自身的抗拉强度来决定;
[0015]2)摒弃了传统的箱体式焊接结构,主承力部主要由主承力板、上翼板以及下翼板拼焊而成,且通过在主承力板的前、后侧壁增焊加强筋的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其结构强度。如此,在确保满足吊装极限载荷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吊装安全性的前提下,所成型出的重型吊梁设计结构极为简洁,易于制造、实施,且自重较轻;
[0016]3)用来直接承拉的上置耳板、下置耳板的数量均设为多个,且沿着重型吊梁的长
度方向进行排布,如此,在工人执行吊索具的布置操作时,便于根据浮式起重机钩头极限高度、预吊装构件重量、所选配钢丝绳型号等参数合理其选用不同组的上置耳板和下置耳板,以满足多种吊装工况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拓展了重型吊梁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吊梁,与钢丝绳以及卸扣相配套应用以提升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吊梁由梁体、辅助加强单元和封板单元构成;其中,所述梁体包括有主承力板、上翼板以及下翼板;沿其长度方向,由所述主承力板的顶壁继续向上延伸出一系列上置耳板,且由其底壁继续向下延伸出一系列下置耳板;所述上置耳板、所述下置耳板上分别成型有用来适配卸扣的上置起吊孔、下置起吊孔;组对完毕后,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主承力板的顶壁相顶触,且沿其宽度方向中心线成型出一系列供所述上置耳板穿越的上置工艺避让孔;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主承力板的底壁相顶触,且沿其宽度方向中心线成型出一系列供所述下置耳板穿越的下置工艺避让孔;所述辅助加强单元由对称地施焊于所述梁体前、后侧的前置加强筋组件和后置加强筋组件构成;所述封板单元由同时与所述主承力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左端面相顶触、且施焊固定的左封板以及同时与所述主承力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右端面相顶触、且施焊固定的右封板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加强筋组件由一系列沿着所述主承力板长度方向进行均布的前置加强筋构成;所述前置加强筋的后侧壁、顶壁、底壁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主承力板的前侧壁、所述上翼板的底壁、所述下翼板的顶壁相固定、且施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加强筋组件由一系列沿着所述主承力板长度方向进行均布的后置加强筋构成;所述后置加强筋的前侧壁、顶壁、底壁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主承力板的后侧壁、所述上翼板的底壁、所述下翼板的顶壁相固定、且施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还包括有上置侧翼板单元和下置侧翼板单元;所述上置侧翼板单元由一系列同时与所述上置耳板的左侧壁和所述上翼板的顶壁相顶触、且施焊的左位上置侧翼板以及一系列与所述左位上置侧翼板相对位而设的、同时与所述上置耳板的右侧壁和所述上翼板的顶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家平许智敏顾鸿张勇明孙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