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万森专利>正文

一种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建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579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有机结合达到三部分功能协同的一体化建筑体系,主要包括:被动式生态人居房屋结构、山势梯田围合形制结构、梯田下生产工作间结构、下潜型阳光种植园机构、前后院落农耕景观化结构、绿植环绕覆蔽掩映结构、大门外立体种植影壁结构,所述建筑体系采取山势外观总体造型,依托自然或人造土体建设种植梯田,所述梯田围合连接所述房屋,所述梯田架空下部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所述的土体形制采取不对称组合方式,所述房屋与所述梯田形成纵向和/或横向排列,所述房屋侧面与所述土体连接。述房屋侧面与所述土体连接。述房屋侧面与所述土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建筑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农业用的建筑和建筑群及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绿色、可持续是全球性人类生存发展共识,以牺牲自然为条件的工业化城市弊端显现,田园城市受到重视,实施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补偿平衡手段,国际后现代城市思潮提出“改变城市水泥森林”等诸多导向,倡导“建筑张力表现向生态自然一致性回归”,有关方面还评出诸如英国萨里地下绿化带酒店、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国旺代历史博物馆等等“国际十大生态建筑”;建造形式上,很多国家制订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形成相应技术规范;我国正经历大规模城市化过程,5G智能化、大数据、万物互联正在改变传统城市模式和观念,特别是新冠疫情催化的远程办公、线上教学、无人工厂、人流分散等新事物展现“另类”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此背景本专利提出一种世界未见先例、以“看不见房屋建筑”为特征的绿色城市构建方法。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多年来更多地关注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和立体种植,几乎没有考虑过建筑本体和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一体化建筑体系,包括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系采取山势外观总体造型,依托自然或人造土体建设种植梯田,所述梯田围合连接所述房屋,所述梯田架空下部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所述的土体形制采取不对称组合方式,所述房屋与所述梯田形成纵向和/或横向排列,所述房屋侧面与所述土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的侧面与所述土体围合构造间隔一定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三面围合、两侧围合、前后围合、一侧围合所述房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设置为与土体围合所述梯田完全分开的独立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采取地面与地下建筑相互作用生态循环空间形式,所述房屋左右两侧设置生态循环井,所述生态循环井结合于房屋建筑封闭空腔体,由地下层贯通至屋顶梯田,上部设置高于种植面的开合式天井窗,以阳光照射和通风需求计算窗体面积,在所述生态循环井构造内按房间布局设置阳台型调节门窗,形成温湿冷暖空气上下左右自动循环效应,与屋顶种植隔热、院落围合挡风等条件共同构成生态建筑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架空下方地面层以上设置所述生产工作间,在需要特定大空间情况下,所述生产工作间隔墙参与承重搭配组合;所述生产工作间外墙与所述梯田的挡土女儿墙一体化构造,所述生产工作间主要门窗开设在面向所述房屋的院落的一面;二层以上结构依托所述生产工作间外墙面设置四周环绕型空中连廊,顶层与种植梯田结合设置为敞开步道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为框架结构坡面构造体,坡度10
°
至20
°
之间,根据荷载计算设置梁柱结合的支撑构架,铺设混凝土预应力条形板,共同组成一体化承重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的建造采取隔坡方式,预设水平梯面和斜坡梯面的宽度,长度根据山势走向设定,土体周边设置挡土女儿墙,在土体坡面上安装挡土框架板和立式固土锚杆,构建水平田埂和斜坡田坎做区块分隔,填土整平形成梯田整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体系,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森侯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赵万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