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沉建筑联合一体化建筑体系
[0001]本申请涉及农业用的建筑和建筑群及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建筑联合一体化。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规划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6%,而日本目前已经高达69%,与其他生态先进国家比我国也有很大差距,本专利提出一种以安居带动乐业(造林置业)技术方案;在后现代和5G万物互联大背景条件下,人居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城市移居山林成为可能,而山地人居也不应重蹈破坏生态的旧辙,本专利提出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结构形式。与现有技术措施比,传统山地林间人居受到成本约束、生态意识、建造技术、人居方式等条件制约影响,房屋功能单一、自然利用率低,也有“地窨子”居住方式,但条件简陋基本不属于现代及生态意义的房屋,人居建筑与生态系统要素之间是唯我独尊关系,导致盖房子必须牺牲生态的现实逻辑。
[0003]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多年来更多地关注建筑物的屋顶绿化和立体种植,几乎没有考虑过建筑本体和周围地形地貌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方面的创新。
[0004]如2016年1月13日公开、申请号为2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沉建筑联合一体化建筑体系,包括下沉式房屋、土体和生产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置于山体下挖框槽之内,形成下沉院落构造,以下挖地槽取土为填方对所述框槽周边整理再造山型,围合形制包括建筑区、建设区、植树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区包括所述下挖地槽框架内区域,所述区域的底部为一致水平地面构造,顶部轮廓线设置为四段式;所述区域后部阳光温室区设置为5~10
°
坡面,跟随所述山体走势后高前低;中部房屋顶板设置为平面,上部人造山型花园高于阳光温室屋面,依山势错落进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前方庭院区设置缓坡,适应人居户外活动视觉;最前段倒座房及庭院门楼屋面板设置为平面,屋顶人造山体种植树木轮廓线低于所述房屋屋顶花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系采取统一框架结构,下挖地槽边壁设置混凝土预制支撑立柱,边柱嵌入土层与地槽壁形成一致平面,边柱底部设置承重地基进行固定;所述房屋、倒座房与厢房设立结构承重立柱与地槽边柱共同形成支撑构造,屋顶面板采取混凝土预应力自防水现浇形式,与支撑立柱浇筑结合为一体,现浇屋面板之上设置为屋顶覆土型种植体与现浇屋面板连接同步设置环绕过梁结合地槽边柱,形成下沉建筑联合一体化承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区山体为坡面,沿所述建筑区内侧边缘设置环绕四周人行步道,所述人行步道底层土壤采取固化措施,设置为外向倾斜的滚水找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区的地槽中部设置所述房屋,朝向与所述地槽走势一致横向排列;所述房屋屋顶面板构造覆盖两侧地槽,与所述地槽挡土装置外立面齐平一致,所述房屋的屋面板四周设置挡土板形成承土槽箱体。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槽前端设置朝向院落的房屋,形成直角连接组合,在所述地槽侧面设置厢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座房的屋顶承担所述建设区底部立面功能设置为大角度坡形,所述侧面厢房屋顶结合建筑区地型走势设置为小坡面接续周边山体。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座房、所述厢房与所述屋顶面板为通体结构,底部支撑结构根据自身承重分别设置,所述倒座厢房屋顶面板设有滚水坡度,覆盖所述地槽挡土墙形成一体化防水构造。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屋顶面板与后部阳光温室玻璃屋顶搭接成为一体,所述屋顶后方挡土板向内缩留出面板距离作为温室屋顶下泄截水面,所述温室玻璃屋顶搭接向上抬高,形成排水天沟,同时作为清理积雪和灰尘的集合台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屋顶面板设置为中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